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13~2015年)》的发布,标志着北京市将进入一个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集中建设期。针对北京市不断推进的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工作,就逐步构建完善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体系进行了阐述。认为,“全程管理、系统衔接、科学分类、适应处理”的原则是构建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北京是一座1600多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2007年,北京市生活垃圾日产量已接近18000吨,年产量600多万吨,而且呈不断增长的态势。生活垃圾分类已经被证明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的手段,近年来,北京市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上也做了许多工作,相继发布了《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等相关措施和政策。  相似文献   

3.
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市为了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各种政策、法规,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为垃圾的多样化处理提供了可能.政策的方向也要随之改变。1、逐步完善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法律体系和规划;2、加快垃圾处理机构和处理设施的建设;3、完善垃圾处理费的征收和管理;4、加强垃圾分类回收;5、加强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分析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重点论述了垃圾分类处理在资源、环境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同时,研究垃圾分类处理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做好源头分类、体系建设和协同处理,并提出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建议,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城市要提高管理水平,生活垃圾分类势在必行,如何对垃圾分类专项资金进行绩效审计受到广泛关注。文章分析了太仓市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垃圾分类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体系的建议,从而发挥审计力量在太仓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国家战略、打造生态园林城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河北省唐山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阐述了应当从法规政策体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改善垃圾收集方式、强化资源化保障体系以及垃圾从量收费体系等方面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制度。认为,要实现唐山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需建立功能齐全、分工明确、覆盖全面,具有网络互动机制的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置和利用体系,构建全新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2012年3月1日,北京市已正式实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条例规定北京市将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收费制度,多产生垃圾和垃圾不分类都将多付费。条例在生活垃圾处理收费上设定了鼓励分类的收费模式,规定按照多排放多收费、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城市垃圾以每年8%~12%的增幅快速增长.杭州市萧山区通过市场化运营管理,应用厨余垃圾智能管理平台及"一户一桶一芯"的智能管理模式,建立厨余垃圾精准溯源机制,实现对居民参与率、分类准确度的统计和评判,同时实现厨余垃圾源头分类与资源化利用.杭州市萧山区以厨...  相似文献   

9.
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是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当前,我国垃圾分类及处理实践经验较为缺乏,垃圾分类收集体系不完善,城市垃圾处理技术总体水平较低。本文结合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施依据,分析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并提出相应改进对策,以期实现生活垃圾的有效分类处理。未来,要推广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提高生活垃圾处置和风险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10.
德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动垃圾分类,至今已近半个世纪,垃圾管理工作处于较高水平。学习研究德国垃圾分类的成功经验、不足和启示,将对我国垃圾分类重点城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为全国做好表率增加助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德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总体情况,然后分析了德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存在的不足,最后针对性提出了德国城市垃圾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现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对公众行为的引导,在借鉴国外先进立法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从加强公众对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的认识着手,通过垃圾分类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的建立对违反生活垃圾分类义务的个人施以一定的惩罚措施,建立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制度等措施,引导公众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推进我国垃圾分类制度建立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对北京市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4个环节的内容进行介绍。通过检查考评得出存在问题最多的是分类投放效果差、垃圾混装混运。经分析.从宏观定位方面提出了将垃圾分类定位为社会问题,构建垃圾分类政府、公众和企业的三元管理体系的建议:从具体执行方面提出了探索创新运行模式、构建宣传培训体系、明确宣选培训主题、完善监督检查队伍、强化检查结果应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等,以期为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生活垃圾分类是贯彻生态文明理念、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理念的需要,也是缓解上海市日益增长的生活垃圾压力的现实需要.生活垃圾分类要重视宣传教育,建立完备的处理设施,建立分类投放指导人员队伍.生活垃圾分类是构建美好生活的重要切入点,是贯彻落实"两城"理念的重要载体,生活垃圾分类也需要构建系统性合力.  相似文献   

14.
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奖惩机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通过对我国台湾以及德国、日本、美国的奖惩政策成功经验的学习,提出了建立与垃圾分类效果挂钩的财政拨款政策,高效使用资金;引入经济手段调整垃圾收费机制,奖罚并用促使垃圾源头分类;同时,规定产品生产企业责任,建立环保企业扶植政策;完善垃圾分类政策法规,贯彻落实监管执法等措施建议,以期为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理论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日益增多,垃圾的处理处置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叙述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特点;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循环经济角度出发,提出了目前城市生活垃圾主要管理子系统的调控途径。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无害化”所需要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经历了萌芽—初步形成—完善细化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中国城策手段也开始专业化.但是,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目前仍处于探索完善阶段.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变迁既受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等客观因素影响,也受政策相关主体目标和需求的变化等主观因素影响,政策主体逐步多元化,政策条款逐渐精细化,以民众为主导、...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城市生活垃圾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过去,生活垃圾都是随意堆放或不分类投放,这不仅会影响城市的美观性,还会造成土地、环境等污染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措施,人们要全面落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从而保证社会持续发展。当前,要提高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关注度,正确认识城市垃圾分类现状及其效益,最终提出有效对策,发挥城市垃圾分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堆积量均在逐年增加.据对近800座城市调查统计,中国城市垃圾人均年产量达到500公斤,2001年垃圾清运量达14296.67万吨.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我国城市垃圾年总量达1.5亿吨.垃圾的历年堆存量达到60多亿吨,全国有200多座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垃圾堆存侵占的土地面积多达5亿多平方米.近几年城市生活垃圾的年增长率均在10%~12%.少数城市,如北京,从最近刚刚通过鉴定的市科协项目<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利用的调查和评价>中了解到,90年代以来,北京市的垃圾年产量一直以2.65%的速度递增.今年,预计生活垃圾的总产量将达到527.4万吨,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85.2万吨,2015年左右达到781万吨.城市规模的扩大及人口的增加,无疑都在加剧着环境的负荷,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有机垃圾处理方法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是目前发达国家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在这方面,我国的技术经验还相对缺乏。通过阐述当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以及国家法规政策,从多方面分析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政策不能落实的原因。认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是必然趋势,分类收集后,现有的垃圾处理模式已无法满足需要,垃圾的处理方式也需要进一步改进。最后针对堆肥厌氧处理有机生活垃圾反应速率慢的问题,提出了有机生活垃圾与剩余污泥结合厌氧消化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3月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全国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事实上,垃圾分类在不少城市已推行多年,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除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没有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外,也与后端处理处置设施和技术难以跟上以及配套制度不完善,长期规划存在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