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石油存续企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石油存续企业形成的历史背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进行了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在西方各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石油工业的重组浪潮此起彼伏,尤其是埃克森与美孚、BP与阿莫科、道达尔菲纳与埃尔夫等大公司的合并重组,使世界石油石化业的发展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重组后的各大石油公司由于  相似文献   

2.
国有煤炭企业在改革、改制的过程中,把同煤炭生产相关的优质资产作为主业部分剥离出来重组为上市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而余下的服务性、社会性企业及职能部门都可称之为存续企业。由于历史、体制、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存续企业拥有的资产大多陈旧、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世界石油石化业兼并联合重组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许多石油、石化和化工公司,通过联合,兼并,重组方式,进行重组改制,增强竞争实力,扩大优良资产,调整产业结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齐承景 《中国石化》2000,(10):54-55
石化集团公司正在深入进行的重组改制工作,是一项大型的系统工程。土地资产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重组改制中起着十分 石化企业尤其是所属石油企业均是用地大户,用地面积均在数千万平方米,土地资金投入在企业整个资产运营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重组改制前,土地的取得方式以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为主,国家土地管理政策对国有划拨土地的管理有着十分严格的限制,致使企业的土地资产不仅不会增值,还成为企业的沉重包袱。 一、重组改制前企业土地资产管理的特点 重要的作用。笔者试从国家当前土地管理政策出发,对石化企业的土地…  相似文献   

5.
2000年,随着中国石油化工有限责任股份公司的成立 ,只有三分之一劣质资产 ,却有着三分之二人员的存续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不可回避地尖锐起来。胜利石油管理局运输总公司是胜利油田生产经营比较困难的单位 ,尽管六年前就已经被推向了市场 ,但这一次的重组改制 ,使身置存续公司的运输总公司依然面临着极大的压力。———观念的压力。公司职工对为什么要重组改制 ,改制后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 ,究竟会给国家、企业、个人带来哪些好处不清楚、不理解 ,造成了心理不平衡 ;改制后存续公司人员包袱和资产结构失衡 ,内外部用工市场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6.
1999年 CNPC内部实施了庞大的重组改制工作,以其核心业务和资产正式创立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而非核心业务(石油存续企业)作为 CNPC另一业务领域,主要从事着为石油工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生产保障等业务。为全力保证核心部分的上市,非核心部分背负着 CNPC原有大部分的不良资产、冗员和社会负担,现实生存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   ◎石油存续企业面临的现实状况   ——内部资源结构失衡,发展后劲不足   分开分立后,石油企业原有深层次的结构矛盾在存续企业逐步暴露出来。在资产结构上,非经营性资产比例过大,大量…  相似文献   

7.
陈翔 《中国石化》2000,(12):29-30
随着石化集团公司重组改制工作逐步深入,分开分立运营后,石化企业的经展必将出现两种倾向。一方面,由优良资产重组而成专业生产经营程度较高的股份上市企业,效益回升较快,利润增长幅度大。另一方面,存续企业,因包袱沉重,亏损加剧,企业困难巨大。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在话改制、论上市的同时,对存续公司生存、发展问题同样要十分关注。存续公司究竟如何生存,怎样发展?应该说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其首要和关键的任务。那么,存续公司怎样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重新分立的存续公司,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8.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作为国家石油公司,分别以优良资产组建股份有限公司,相继在国外成功上市,开创了中国国家石油石化公司整体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新局面,打开了市场竞争的门户。石油石化企业作为三大国家公司的核心组成部分,作为高投入、高风险的资源型企业,重组上市后,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其中三大国家公司的战略联盟(StrategicAlliance)问题,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问题,是石油石化企业重组上市后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坏,不仅关系着石油石化…  相似文献   

9.
倡导科学发展观,是时代的呼唤;构建和谐社会,是伟大的历史使命。建立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企业的和谐,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经过当年石油石化大重组、股份公司海外上市的艰难历程,我国石油石化企业重组改制已经步入第三阶段——重点解决未上市企业的发展问题。尤其是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环境里,未上市企业的持续发展问题,无疑成为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建立和谐企业的着重点和着力点。未上市企业如何发展?这是涉及数百家未上市企业和上百万员工前途命运的大计,关系着三大石油公司整体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决定着三大石油公司重组改制的最终成败。这是一场攻坚战,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大决战。  相似文献   

10.
1.中国石油石化竞争实力 我国石油石化业以三大石油石化公司为产业核心,即: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重组改制后增强了竞争实力。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跻身于世界石油大公司行列: 该公司于1999年实施内部重组改制,将优质资产分离成立股份公司,2000年完成上市,融集发展资金28.9亿美元。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3401亿元、利润总额  相似文献   

11.
王锦成  王利华 《中国石化》2001,(2):30-31,34
胜利油田重组改制后分为上市公司和存续公司两个独立的法人企业,存续公司脱离主业走向市场,开始接受严峻挑战。面对竞争可能带来的生存威胁,我们不能不为存续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疑虑:存续公司在离开了油公司后是否还有优势可言,优势又在哪里,存续公司的发展前景如何,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策略来实现存续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这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不得不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现状、优势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鲁言 《中国石化》2001,(1):11-11
就集团公司调整并组建新的企业重组改制办公室,本刊编辑部答读者问。读者:集团公司宣布调整企业重组改制办公室,这主要目的是什么?编辑部:调整并组建新的“重组办”是集团公司党组适应形势要求,加快改革发展,迎接更大挑战的正确决策,它标志着继续深化完善重组改制正式拉开了序幕。中国石化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成功发行上市标志着集团公司整体重组上市方面的任务基本完成和内部深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意味着存续部分的重组改制、独立生存运行的问题将成为集团公司下一阶段企业改革的重点任务;同时,股份公司虽然已是国际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意义伟大,对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和坚持邓小平理论,对我们搞好石化企业的重组改制改革工作和存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加强石化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始终站在发展生产力的最前沿 随着知识经济到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些年来,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我们不曾预料的新特点。在这个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江泽民总书记适应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大潮,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同志的…  相似文献   

14.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近日指出,对国企效率提高不能估计过高,如果不在制度上取得进一步的改善,一部分国企仍有“复困的危险”。他说,在国企改制公司中,制度和机制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一股独大”。改制后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持股比例仍很大,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二是国有控股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矛盾。国有企业改制把核心资产剥离出来组建上市公司,而作为授权投资机构的控股公司的建立基础主要是非核心资产。由存续企业为基础的控股公司代表国有股行使上市公司股权,这样的安排使有竞争力的上市公司,被非核心资产为基础的存续企…  相似文献   

15.
当刘积成前,随着中国石化集团的重组改制以及股份公司在国内外成功上市,作为与主业分离的非上市部分———存续公司应运而生。在新的管理体制、新的运营模式下,存续公司如何顺应改革大潮,抓住这一转轨的机遇进行资产重组,调整结构,强化专业化管理,建立现代企业机制,是存续公司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一、以科学严谨、细致求实的方法进行资产重组,实现专业化管理所谓企业内部的资产重组是指一个企业将其所有或控制的资产和经济要素进行优化组合、配置,以求得最佳经济效益。包括对机构、人员、体制等进行优化、改制,减少内耗,降低…  相似文献   

16.
做好“三防”──防偏、防软、防虚增强“三性”──超前性、针对性、实效性把握“三不”──尊重不迁就、信任不放纵、关心不护短各油田重组改制后,对于以提供施工作业虚术服务、社区服务等为主的存续企业来说,面临着许多新的困境与难题。特别是因产业结构、队伍结构调整而带来的利益重新分配,使职工队伍的不稳定因素增多,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加大了,企业管理的任务也更加艰巨了。如何认识这种形势,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存续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正是本文作者试图探讨的问题。面临之困境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职工队伍不稳定因素和思想空前活跃的表现,主要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担心存续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有的基层职工认为,能够创造效益和利润的“肥肉”都让油公司割走了,剩下的大部分都是“鸡肋”,“油水”不多。再加之受多年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制约,使重组改制后的存续企业产业结构不甚合理,某些设备和技术工艺不适应大规模外拓市场的需要,致使存续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薄弱,抗风险的能力降低。二是担心自己的生活水平下降。油田重组改制后,油田公司也要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这样,势必造成施工作业工作量锐减,使存续企业的产值、利润减少,职工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丰国斌 《中国石化》2002,(12):36-37
石油公司自1999年区域重组分立运行后,尽管有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支撑,存续公司自身也进行了艰苦努力,但由于历史背景沉淀下来的问题仍然困扰着企业生存与发展,致使存续公司大部分存在资产质量差,债务负担沉重;职工人数过多,人员结构不合理,社会负担重;经营实体少,创效能力差;思想观念、市场意识跟不上改革形势的发展等现状。针对这些现状,笔者认为要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深化企业改革,努力实现自立生存和自我发展。要实现这一最终目标,就有必要在学会做“减法”的同时,再做好“加法”,同时正确处理“减法”与“加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石油企业进行重组改制,是发展的需要;但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企业冗员过多的深层次矛盾虽然经过有偿解除劳动关系,但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并相对集中到了集团公司存续企业。人员过多,是历史积淀下来的突出问题。作为油田的存续企业,如何解决富余人员的出路,实施好分流,不仅事关企业未来发展,而且无疑是当前最难解决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按照建立现 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 重组改制设立上市公司, 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自 我约束机制、法人治理机 制的改革,增强了市场竞 争能力。但由于上市公司 是在国有企业改革的不同 时期、不同环境下设立的, 因此,出现了母子公司共 同上市、同业竞争激烈、关 联交易复杂、上市公司发 展相互制约等新问题,急 需研究和解决。本文着重 对石油石化上市公司重组 整合的有关问题进行一些 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这篇由中油集团公司政治思想工作部采写的综述,总结了青海油田分公司与青海油田管理局齐心协力联合发展的经验。青海的经验,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石油行业,从来都是变“两条腿”走路。主营业务的需求,为存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市场空间,并直接拉动和提升工程技术服务业的发展;而存续企业的工作,使主营业务得以轻装上阵,特别是工程技术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主营业务的发展业绩。共同发展,是石油行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内在规律。 重组改制以来,中油集团公司始终坚持主业与存续企业共同发展的战略。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