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洋时期安徽地方外债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前清安徽所积欠的外债到北洋政府时期成为地方政府的沉重负担;二是民初安徽地方政府举借的军政借款;三是日本提供安徽路矿的借款。尽管数量有限,但却显现安徽经济对外强烈的依附性。  相似文献   

2.
政府主权外债(简称“政府外债”),是指由国务院授权机构代表国家举借的、以国家信用保证的外债。它要求由国家统一对外举借和偿还。举借政府外债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是对外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管理,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外债是指一国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从外国机构或外国个人筹借并承担偿还义务的资金或公开发行的外币债券。近世以来,随着国际资本的流动速率加快,跨国间政府的举债活动愈发的频繁。近代中国的国家财政逐渐从传统的王朝财政向近代财政转型。清季以来,政府或因各种缘由举借了大量内外债,而尤以外债的举借居多。近代外债问题并非孤立的经济现象存在,而是与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及外交关系的变动密切关联。外债也成为中国近代史尤其是财  相似文献   

4.
为缓解财政资金短缺的矛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各级政府通过举借外债进行项目建设。由于基本建设投资领域是违法违规问题的多发区,因此,对政府外债建设项目的审计,成为当前审计工作重中之重。就政府外债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笔者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5.
<正> 80年代以来.我国把举借外债作为筹措资金的一项重要经济方针,十几年的实践结果证明,举借外债对弥补国家财政赤字,加速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部产生了积极意义。相应地在外债借、用、管还各环节已经初步形成了合理的运行机制。但由于我国利用外债的时间短经验少,在债务的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不具有举债权 ,相应地 ,也不直接承担偿债风险 ,它将最后的偿债风险转嫁给了中央政府。由于地方政府主权外债具有不同于国家外债的特点 ,地方政府主权外债的潜在风险就必然不同于国家主权外债。本文主要说明地方政府主权外债主要有哪些潜在风险 ,从而为其制定风险管理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根据其财力情况,经济发展速度,适当举借债务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缓解地方财政资金压力。但过度举债势必造成财政风险,以至影响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转。市政府必需规范政府举债行为,主动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积极建立偿债准备金,使政府债务的举借、偿还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外债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普遍做法,也是我国发展战略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这种战略,一些发展中国家借助国际资本获取了先进技术装备和资源,从而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也有些国家在举借外债之后陷入了国际债务危机的泥坑。我国从1979年后开始举借外债已达一定规模。如何借鉴国际上已有教训,正确地选择和有效地控制外债规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举借外债和直接投资的比较选择赵宏近年来,我国境外融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利用外资的内容也十分广泛,从中国吸收和利用外资的形式来看,基本上包括三大类:一是通过举借外债、证券融资形成的国际间接融资;二是外商直接投资;三是国际租赁、补偿贸易、加工装配、项目融资...  相似文献   

10.
晚清著名实业家张謇有关经济上的涉外观点很多,且竭尽全力地加以实施,从而推动了当时中国经济,特别是南通地方经济的发展。张謇先生“利用外资以振兴实业”的思想与实践,对我们今天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充分利用发达国家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产业转移升级、资金流动输出的机遇,认真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仍有不少可以借鉴的地方。举借外债,兴办国内生利实业1、张謇举借外债、兴办实业是在纵观世界经济形势发展中逐步“悟”出来的。在兴办实业之初,张謇尽管碰到资金竭蹶的困难,但由于当时帝国主义入侵的刺激和全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经济掠夺的斗争,…  相似文献   

11.
郭慧明 《经济纵横》1997,(12):27-29,35
我国外债问题初探□郭慧明一、我国外债的现状70年代末,我国纠正“左”的思想,实行改革开放,开始展开大规模的以“四个现代化”为目标的经济建设。为了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我国开始重新举借外债。由此我国外债迅猛扩展。首先,外债规模急剧扩大。1978年我国...  相似文献   

12.
论加强外债的总量管理刘军善,赵子贞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举借外债来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利用外资确实是兴国利民的好事情。然而,如果对所借用的外债管理和使用不善,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甚至会酿成债务危机。为保...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央与地方间的纵向博弈和地方政府间的横向竞争为理论框架,分析了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动因,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信息不对称使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并没有形成强力有效的约束,而地方政府间的横向竞争则进一步加剧了债务规模的扩张.同时,地方政府举借债务也存在财政分权的体制因素,这集中体现在其举债规模与财力状况相关,而不同财力构成对于举债规模影响存在异质性:一般公共财力是正向影响,而政府性基金财力则是负向影响,显示出地方政府主动举债和被动举债是同时存在的.上述论断为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管控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引起了各方关注,县级地方政府作为基层政权,财力相对薄弱,由于多种原因举借,债务规模膨胀迅速,为此,本文就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研究参考》2008,(22):14-16
日本是一个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以行政控制为主,通过严格的地方政府债务计划与协议审批制度实现地方政府债务精细化管理。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一、历史沿革日本的地方政府债务,最早可追溯到明治初年。1879年,日本确立了“举借地方政府债务必须通过议会决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限制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如《预算法》、《担保法》等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债,不得为担保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没有债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财力不足和缺乏合法规范的融资渠道并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及其部分职能部门通过各种形式绕过法律约束举借了大量债务,有的地方甚至超过了地方政府的偿还能力,而且还游离于预算体系之外,在举借和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剖析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从预算约束的视角切入,提出以预算管理为龙头,完善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法制化建设、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严格地方政府性债务支出管理,并编制专门的债务预算等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2009年开始,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中央投入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一时间各地方政府纷纷匹配投入巨额资金,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直线上升,为今后地方经济发展埋下隐患.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范地方融资方式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当前地方政府债务举借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79年起,我国开始在国际金融市场举借外债。从1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看,利用外资对缓解我国国内资金不足,提高资金积累率和投资率,加速经济建设发展进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外债管理体制分散,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外债管理机构,是导致外债规模过大,结构不合理,使用效益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八五”时期,我国将继续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利用外资的工作将逐步引向深入,因此,改革我国现行的分散的外债管理体制,建立集中统一的国家外债管理机构,乃是我国外债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一、对我国现行外债管理体制的评价我国现行的外债管理体制是属于分散型的.从已经开放的对外借债窗口上看,可以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目前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能举债。但多年以来,各级地方政府以种种名义举借了大量债务,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某些局部已经有所表现,潜在的风险更加不容忽视,如果不能及时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将会向中央转嫁,给中央财政带来极大风险,进一步威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现状、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化解地方债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