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作品,孔子的文学思想集中地体现在其中.本文对前人观点作简要分析,提出对“思无邪”一句意义的分析,这也将有助于探究孔子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孔子曾说过":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即道出了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陶冶性情、感发意志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见,中国古代教育就贯穿着审美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3.
杨小勇 《中国西部》2014,(17):57-58
<正>作为一名执教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深感小学语文教学教师教得累,而学生却学得少。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首先得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树立"教语文"的教学观语文课教什么?叶圣陶先生说,课文只是"例子",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教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写作。但纵观现在语文  相似文献   

4.
肖慧  刘富国 《走向世界》2014,(45):33-35
十年前,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这所以孔子命名的学院从此开始了世界"传道授教"之旅;十年后,全球123个地区共开设了1200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走出去的"孔子"将中国文化传播到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有关"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顾明远称高考改革方案2017年实施,英语将退出统考"的报道成为关注热点。对此,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回应称,目前教育部仍在紧锣密鼓地研究、制定和完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顾明远本人亦称相关言论"被媒体误读"。这已经不是媒体第一次对"英语退出高考"进行"误读"了,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释了孔子儒家文化中"公"的内涵:不否认私利的合理性;"公"与"义"的结合;"张公室,抑私门";追求公平、公正;平等的教育权。探讨了孔子儒家文化实现公平、公正的路径:仁政爱民,允执其中,刚正不阿,率先垂范。  相似文献   

7.
宋燕 《魅力中国》2009,(18):203-203
漫步李白"诗乡",一阵"仙风"吹过,闻到一股浓郁的"酒香"。一番赏玩,方才知道李白"酒中有诗、诗中有酒",这"诗酒"经过历史文化的"酒窖"千年贮藏,早已"香"透古今;这"酒诗",是李白的"酒香"与"才情"和  相似文献   

8.
杨丽彦 《新西部(上)》2010,(3):103-103,110
本着孔子"<诗>可以观"的观点,本文对<诗经>中相关篇章体现出来的先秦时期的禁忌进行了分析.对物的禁忌,对天象的禁忌,婚俗的禁忌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它所反映出的当时禁忌在现代也极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娇 《黑河学刊》2013,(8):87-88
孔子的思想中涵盖了很多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文章从孔子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中人性论的哲学基础",士""君子""贤人""圣人"四个由低到高层次的培养目标,修身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四个部分,对孔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作出解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都内含了丰富的担当精神。在担当的次序和程度上,孔子主张"别",墨子提倡"兼";在担当的目的上,孔子以"义"合"仁",墨子由"利"得"爱"。同时,"仁爱"与"兼爱"的担当精神也有相通之处,如都遵循推己及人的逻辑理路,都推崇公利至上的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11.
孔子在什么情境下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不语怪、力、乱、神。"等宗教观点。通过对孔子家庭成长背景、当时社会生活背景及思想文化背景的分析,可窥视出,孔子从小对"礼"具有浓厚的兴趣,成年之后对"礼"的完美追求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这样的兴趣及追求完美的人格影响了他对未来理想职业的选择。故而孔子一生的理想是要恢复"周礼",但自西周晚期"疑天"思潮一直延续到春秋。显然,孔子的理想("敬神")与现实("远神")发生了碰撞,为了调和这种冲突,孔子最终选择了对礼中的宗教成分则进行改造,使之人性化、现实化,发展出"神道设教"人本主义宗教心理观。这种宗教心理观对后世的汉民族宗教心里及统治者对待宗教宽容的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刘晓慧 《魅力中国》2014,(12):15-15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历代统治者都把孔子当作偶像崇拜,高度神圣化符号化其形象和学说。多年来对孔子的误读使得人们形成了对孔子的刻板印象。本文在阅读了《孔子世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对孔子的研究成果,分几个小题目论述孔子是个真性情的圣人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3.
谢达波 《中国西部》2014,(12):64-69
熊维年轻、健谈、爱笑、知性、童心未泯,常怀着一颗"孩子心",与教过或者正在教的学生连成一片,是学生们心中的知心朋友;21年来,不断地探寻教育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使学生们上课有激情,她是学生们心中的好老师;帮助学生解决工作、生活难题,把学生们"举过"自己头顶,去看他们未曾看到过的风景,她是学生们心中的"熊妈妈"。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经济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因素,"使民以时"的生产观、"节用克俭"的消费观、"不患寡而患不均"和"轻赋薄敛"的分配观,对当前我国乡村振兴都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钰 《魅力中国》2011,(5):254-255
孔子在教育上之所以有伟大的贡献,并且成为万世师表,和其“学不厌、教不倦”的教育态度和高洁的人格修养分不开,其教育评价的艺术更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如何评价孔子及其教育理论和实践?如何定位孔子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意义?本文首先从孔子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入手,剖析其对当代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门人之字多数为"子*"式,其中多数为孔子所取。孔子此举,在于寄托其"君子理想"于其弟子。孔子一生行君子之道,传君子之教。孔子的君子之道包括"文质彬彬"和"内圣外王"两个层面。孔子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君子",孔子要培养出具有德性的社会管理者。  相似文献   

17.
秦法杰 《魅力中国》2014,(18):119-119
“《吕刑》可以观诫”说是孔子“七观说”之一。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述其大义:以古为训;告诫诸侯善用刑;告诫臣子敬五刑,成三德。  相似文献   

18.
常强 《走向世界》2012,(4):28-32
圣诞老人只在平安夜将礼物带向千家万户,而孔子所提供的是"精神礼物",并且孔子的礼物就在那里一直摆放着,人们随时都可以去获取。更为关键的是,孔子的学说关乎人类的整体命运。孔子是全人类精神世界里的"圣诞老人"。  相似文献   

19.
栗长江 《黑河学刊》2014,(12):118-119
英语教学经历了各种教学法的变革依然没能改变"高投入、低产出"的现状,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教"和"学"的辩证关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教你学"的一贯制模式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教师的创新性。英语教学应该是"教""学"两者此消彼长的过程,从起步阶段重"教"到中等阶段"教""学"并重,再到高等阶段以"学"为主。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社会上掀起了一阵"孔子热",于丹在《百家讲坛》讲《论语》红遍全国,寒暑假各地争相开办孔子班,更有专家建议让这些国学重返课堂。我们姑且不去讨论这股"孔子热"最终是否会开花结果,至少孔子思想的复兴是人们对精神层面追求的一种体现,人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有助于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