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0 毫秒
1.
水稻抛秧机     
1 简 介水稻抛秧机技术是我国水稻生产的 1项重大改革。采用水稻抛秧机栽培技术可提高水稻抗旱能力 ,缩短水稻的返青期 ,增加水稻有效分蘖的成熟度 ,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由中国农大东校区研制成功的旋转锥盘式水稻抛秧机 ,不仅解决了人工抛秧存在的难题 ,而且首次实现了机械化抛秧。现已开发出 3种机型 :2 ZPY— C型为现有插秧机底盘配套机型 ,充分利用了原有设备 ,经济适用 ;2 ZPY— Q型为牵引机型 ,可与手扶拖拉机或小四轮拖拉机配套 ,适应范围广 ;2 ZPY— Z型为自走机型、自带动力和行走部分 ,转向灵活 ,操作方便。按每台抛秧机…  相似文献   

2.
水稻抛植技术代替传统的插秧方式可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抛秧面积到1997年底达200万公顷。为了适应该项技术的发展需要,研制和建立生产水稻钵体苗的育秧工厂势在必行。因此,育秧工厂所需的设备、设施及投资等,是进行这一工程活动必须研究的对象,应重点进行方案创新与功能成本评价,以降低工厂建造的费用。1水稻工厂化育秧工艺的成套设施成本分析及对象选择1.1水稻钵体苗工厂化生产的工艺及配套设备水稻钵体苗工厂化生产的一般工艺流程为:育秧穴盘准备→育苗土准备→种子处…  相似文献   

3.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首流传久远的唐诗形象地描绘了农民种田的劳苦与艰辛.然而,在广西贵港市水稻生态示范基地,记者则真切地领略了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的魅力.早稻常规抛秧、免耕抛秧、稻鸭共育等一系列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已在全国水稻种植地区广泛推广,传统的耕作方式正逐步被改变.  相似文献   

4.
杨建军 《价值工程》2010,29(18):223-223
通过测土施肥试验可以看出,应用水稻测土配方技术可以促进水稻生育进程,增加水稻平方米穗数、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应用测土配方高量级的增产达5.3%。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水稻田总面积3.5亿亩左右,其中低产田就有1亿亩之多,占水稻总面积近1/3。低温和缺水是低产稻田产量低而不稳的瓶颈。1993年,我们把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到水稻大田生产,有效地解决了低温、缺水这两个问题。1998年,湖北省十堰市的地膜水稻推广面积扩大到15万亩,占低产田面积的90%以上,在低温冷害之年发挥了重要的减灾增产作用,平均亩产达到546.9公斤,比同类田块的常规栽培每亩增产稻谷129.3公斤,增长31%。其地膜水稻栽培的主要做法是:①选择合适的地膜和杂交良种。一般选用0.005毫米…  相似文献   

6.
玉邦 《乡镇论坛》2010,(23):17-17
北流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是全国农业百强县(市),是广西第一个实现亩产吨谷的县(市),有"水稻高产之乡"的美誉,水稻免耕抛秧面积居全国县(市)第一。多年来因工业化进程加快,用工量大增,农村青壮年劳力纷纷"洗脚离开田地",加入上班族行列,出现农村劳动力缺乏问题,尤其是在夏收夏种期间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水稻栽培技术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宝成 《活力》2010,(12):143-143
目前.黑龙江省水稻栽培技术主要有“手插秧”、“机插秧”,“机械直播种”和“抛秧”等类型。由手插秧和抛秧技术还衍生出“两段育秧栽培”、“超稀植栽培”和“抛摆栽培”等。各类型技术特点不同,生产成本、产量和品质,以及生产效益也有区别。随着黑龙江省水稻又进入高速发展新时期。  相似文献   

8.
在水稻破口抽穗期,应喷施三环唑防治穗颈瘟。但有的农户粗心大意,误喷了多效唑.轻者迟熟粒,大幅度减产,重则颗粒无收。一、症状水稻破口抽穗期误喷多效唑后,前期水稻叶色明显发黑加深,迟迟不能正常抽穗扬花。中期稻穗呈“稻瘟”状或“药害”状,整个稻穗发黑或呈灰白色,不能灌浆结实。后期稻穗逐渐枯死,颗粒无收。二、补救措施在误喷多效唑以后,必须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具体方法是:每亩大田用赤霉素3-5克,兑水40公斤进行喷雾,在喷后6-7天,再补喷一次。2次赤霉素的喷施,均能促进和恢复水稻的正沿抽穗灌浆和结实,对水稻的正…  相似文献   

9.
1 简 介2 ZPY H530型水稻钵苗行栽机已通过部级鉴定 ,并获两项国家专利。该机采用栅状滚筒式输送机构和螺旋排列对辊式拔秧机构 ,实现了软塑穴盘育秧的自动输秧和拔秧 ,保证水稻栽植密度的准确性 ,且对辊式拔身机构对秧盘及秧苗不造成损伤 ,通过机器前进速度与输秧拔秧速度的配合 ,可实现对抛秧株距的调整与控制 ;采用间隔斗式分秧和导管式导秧装置 ,实现了水稻钵苗的成行有序抛栽 ;采用波浪形拖板 ,波峰与抛秧行相对应 ,解决了常规拖板前方壅泥壅水问题 ,减小了行走阻力 ,提高了机具的行走速度和走直性 ,同时使秧苗落在由拖板挤出的软…  相似文献   

10.
A_1水稻旱育秧A701水稻育苗定量、定位精播器A702以糠醛渣为基料的水稻旱育苗床土调酸剂A703水稻旱育秧苗床营养土母剂A704水稻育苗多元素床土调制剂及其生产工艺A705水稻旱育苗床上调制剂及其生产方法A706水稻旱育苗秧壮苗剂及其制各A707农作物一促二控育苗移栽技术A708石灰性土壤水稻旱育秧多效壮秧剂及其制备人型煤和固体燃料A709节能蜂窝煤球A710超小型工业型煤A711燃火媒体A712对孔蜂窝煤A713型炭A714高效n能蜂窝煤A715一种带有定位糟的蜂窝煤饼A716带防护层型煤A717凹面非圆孔型煤A718高效强火型煤A719煤用助燃消烟剂及其配制…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水稻种植过程中机械化模式的类型,总结为机械直播、机械插秧、机械抛秧三方面。以机械化种植技术落实期间遇到的问题为背景,重点探讨有效的技术发展措施,帮助提升水稻作物的产量,通过科学的方法降低种植成本。  相似文献   

12.
该项目开发的产品率先解决了我国南方旱育秧、旱育抛秧常因春季低温阴雨而造成大面积烂秧、死苗的问题:在我国南方首次实现了作物营养生理、栽培技术、植物保护技术最新技术成果的高度集成:水稻壮体,比肥料、农药、调酸剂及生长调节剂单独使用效率提高,用量下  相似文献   

13.
美国新奥尔良泰斯森农场发明了一种孔栽旱作水稻的新方法。其具体作业过程是:在湿润免耕的土地上,用一种小巧的打孔点播机把稻种深播到土表下13-15厘米深的孔中,并在孔内灌水一次。在  相似文献   

14.
地处洞庭湖区的汉寿县西竺山乡安乐村,在县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创建了“高垄深沟”稻鱼鳖免耕混合种养生产技术模式。通过1987年的实践,取得了亩产稻谷370公斤,产鳖(包括寄养)506公斤,每亩纯收入7657元的高效益。这一混合种养技术,为广大农户提供了选择机会,对探索水田的“高负荷”生产、大幅度提高水田生产力也有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等,系统地探讨了推广实施免耕农业及其经济补偿问题。在不考虑秸秆效益时,免耕比传统耕作具有更高的比较效益;推广免耕最大的问题是农机具和农民心理接受问题;"技术补贴+生态补偿"是一条适合免耕生态补偿的道路;通过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补偿基金"和"农业环境保护组织"等,加大宣传力度,保证免耕的可持续实施。本研究为免耕实施的推广和生态补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机插水稻秧苗管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喜臣  王忠礼 《民营科技》2009,(12):125-125
培育适合机插的健壮秧苗,是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成败的关键。“秧好半熟稻,苗好产量高”,秧苗素质的好坏,对水稻生育后期的穗数、粒数和粒重起着重要作用。要培育适合机插的健壮水稻秧苗,使水稻的产量进一步提高,苗期管理尤为重要。在此论述机插水稻秧苗的苗期管理技术,对农民种植水稻增产、增收、增效起到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林 《活力》2011,(12):137-137
一、撩穗收割与冬作物直播还田(一)适宜条件该技术适合晚稻草还田。在晚稻收获前约1个月左右,将油菜和冬绿肥种子均匀撒播农田。收割时采用人工或机械撩穗,其中机械收割,稻草尾掉落田间.稻草100%还田。人工收割的稻草尾带离田间,65%以上稻草还田。实践证明.该技术适合除确实无法排干的潜育型稻田以外的所有农田。(二)操作步骤1.前期准备。对计划进行晚稻草撩穗收割冬作物直播的晚稻田应重晒田,使田泥变硬。复水后实行干湿灌溉,防止田泥融和。  相似文献   

18.
建园选择早熟品种或中熟品种如乍娜、六月紫、京亚、巨峰等,采取的株行距为1×1.5米,每亩440株左右,棚内以南北行栽植为好,棚内架高1.2~1.5米。定植前要进行土壤改良,施足有机肥,每亩用优质圈肥3000~4000公斤或腐熟鸡粪1~2方。苗木定植后要加强管理,促使一年内长成壮苗。扣棚及棚内管理扣棚时间在12月上中旬,扣棚后3~5天内白天盖帘,使棚内温度逐渐回升。此时施催芽肥,每亩用尿素30公斤,并浇催芽水,约一个月左右植株萌芽。升温催芽不能过急,如果气温过高,使芽提前萌发,而地温偏低,导致地上…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的大多数作业必须由机械完成,其所用机具种类比传统耕作机具少,但主要机具的结构和性能一般比传统机具复杂且要求高,特别是免耕播种机是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机具.免耕播种机质量的好坏是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否大面积推广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张周来 《乡镇论坛》2008,(21):35-36
一种神奇的免耕马铃薯种植技术正受到广西各地农民的普遍欢迎,这种种植技术不用翻耕土地、不用深埋种植,表层简单覆盖稻草,采收简单,种出来的马铃薯平均每亩增产3成左右且质量上乘,迄今已经在广西累计推广种植294万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