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从西部地区的现实情况出发,以博弈分析的方法讨论了政府与中小企业之间技术创新投入在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双方的行为,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证明了西部地区政府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制度安排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博弈论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慧颖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2):104-106
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是企业与其他利益方之间博弈的结果,文章从博弈论角度对我国中小企业长期以来缺乏创新动力与能力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政策法规、创新投入两方面给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普遍面临诸多方面的困难,如信用能力低,产出规模小,偿债能力弱,研究开发投入有限,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等。使得企业只能在债务症结中苦苦度日,面对当前中小企业的现状和融资难点分析,各金融机构一定要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4.
以2012-2017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且披露研发投入数据的中小企业为样本,通过建立回归方程,检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对R&D投入是否存在影响,以及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对R&D投入的影响是否存在门限效应。研究发现:中小企业R&D投入存在一定程度的融资约束。同时,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R&D投入之间存在着门限效应。在以融资约束为门限变量时,企业融资约束对R&D投入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双重门限效应,且门限值分别为10.3209和11.0744。  相似文献   

5.
政府支持对提升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信号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分析资金型政府支持、非资金型政府支持对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差异化影响,并进一步探究行业竞争度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利用 309 家中小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适度的资金型政府支持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即资金型政府支持与中小企业研发投入之间存在倒 U 型关系,非资金型政府支持对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正向影响。(2)行业竞争度削弱了资金型政府支持对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倒 U 型影响。(3)行业竞争度正向调节非资金型政府支持与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即提升行业竞争程度可以增强非资金型政府支持对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该研究结论有助于我国政府合理制定扶持政策,为中小企业科学使用政府支持以促进研发活动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程普文  王佳  郑燕双 《科技和产业》2024,24(10):168-174
以应收账款质押业务为研究对象,构建加入区块链技术前后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的双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稳定策略的变化,得到区块链化解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风险的真实因素,最后利用仿真软件对结论进行验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加入区块链之后,中小企业通过对守约进行激励、加大中小企业违约的隐性损失等方式,使得整个博弈系统通过长期的演化达到(接受贷款,守约)的状态,从而化解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利益关系,运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方法从非合作博弈的四个角度分析研究了中小企业与银行在融资问题上的策略和均衡。最后结合以往研究,为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以及博弈的角度出发,构造了一个中小企业与金融业在发生信贷关系时的博弈模型,对我国信贷市场上商业银行与企业在申请贷款和偿还贷款时的策略选择和行动方案进行分析.在博弈模型中,首先给出模型的假设条件,然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博弈均衡的结果,并重点分析各个变量的改变对博弈均衡结果的影响,最后得出一些启发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尹雯  付雅婷  张华 《北方经济》2009,(16):62-63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以及博弈的角度出发,构造了一个中小企业与金融业在发生信贷关系时的博弈模型,对我国信贷市场上商业银行与企业在申请贷款和偿还贷款时的策略选择和行动方案进行分析。在博弈模型中,首先给出模型的假设条件,然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博弈均衡的结果,并重点分析各个变量的改变对博弈均衡结果的影响,最后得出一些启发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建立了博弈模型,对我国遭受了国外反倾销比重很大的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提出了集群化发展战略,从理论上分析中小企业在选择单独进入和集群进入时不同的博弈结果,得出中小企业选择集群进入时,无论东道国企业选择起诉,或者不起诉均会选择留在市场,而且一旦东道国企业起诉对其造成的损失,会比容忍对方进入的损失大,这便对东道国企业构成了一个可置信的威胁,使得东道国企业只能选择容忍中小企业进入其市场的策略,达到在不完全信息下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这一结论对我国中小企业应对反倾销的集群化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宇昕  余艳 《改革与战略》2012,28(4):185-186,204
文章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依靠知识产权带动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国家应当出台针对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法规政策,并且给予中小企业费用减免、专业培训的优惠。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优势,制订一套适应自身企业的知识产权发展模式,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更为有效的保护,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为企业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2.
魏晓平  史历仙 《改革与战略》2008,24(12):156-158
根据2003—2006年大中型工业企业以及研发机构分行业和分地区的研发(R&D)费用数据,筛选出五个能源行业,在此基础上折算出中国能源产业的研发费用数据,利用熵统计的方法,研究出能源产业研发投入在行业维度和省份维度上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目前我国能源行业的研发投入结构无论在行业间还是区域间都比较稳定,期间有略微的小波动。研发投入目前主要集中在煤炭采选业和石油天然气开采业。  相似文献   

13.
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有价值的有形抵押资产,银行等金融机构基于风险等因素考虑,不愿意为其借贷资金。处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等技术优势,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一环。文章分析了现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中政府的角色,阐述了政府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的合理定位以及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合理介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中型企业专利产出及其经济效益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对我国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与专利产出,以及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专利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企业的研发投入与专利产出、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专利产出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和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专利产出对研发投入的弹性约为1.89,而新产品销售收入对专利产出的弹性约为0.51。  相似文献   

15.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基于熵值赋权法,综合选取3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统计数据,对兰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进行评价,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检验。结果表明,影响企业融资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基本状况,兰州市非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落后于新三板上市企业,也落后于全国非上市企业,融资能力较差。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更好的解决企业融资问题,促进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梅燕 《科技和产业》2006,6(8):18-21,32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但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缺乏竞争力。本文从中小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出发,应用企业文化理论和竞争力理论分析企业文化是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并探讨如何通过中小企业文化的构建来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破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君 《改革与开放》2011,(14):86-87
如果说大型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骨架,中小企业就是中国经济的细胞。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有重要作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困难重重,陷入了资金荒的困境,很多企业面临着倒闭,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小企业融资难。本文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且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李用俊 《特区经济》2008,(4):241-242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相对艰难,所以分析自身的特点,找出竞争优势,并结合竞争优势确立竞争战略,在生存中求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集群正式融资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秋 《改革与战略》2010,26(3):150-152,163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正式融资情况不容乐观。但中小企业聚集成群后,会对中小企业的正式融资产生积极影响。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利于这一效应发挥的障碍因素,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集群正式融资创新,这就需要强化中小企业集群产业关联,建立诚信合作的集群文化,健全和完善为中小企业集群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发展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建立场外市场,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前,技术创新已成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亟需提升。为改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状况,从改进技术创新理念等五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