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5 毫秒
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发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该准则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推行。而39项准则中的每股收益准则,又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焦点。每股收益(EPS)是上市公司最重要的财务指标,投资者往往将每股收益的高低作为衡量股票优劣的尺度。企业理财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其核心就是每股收益,因此经理人员同样非常关心公司的每股收益指标。  相似文献   

2.
流行市场     
《天津经济》2010,(11):82-82
中国石油前三季盈利近千亿增长逾两成 中国石油今日公布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0.3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5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3.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恩耀 《辽宁经济》2007,(10):85-85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构成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对其他企业鼓励执行。这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建立起了一套较为科学完善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标准体系。39项企业会计准则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已经初步完成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制定任务,成为我国会计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本文就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的影响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修改后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填补了我国会计规范领域的诸多空白,但很多地方仍需完善。本文结合我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对我国企业财务报告披露内容的完善提出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财政部2006年颁发的39项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极大程度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新企业会计准则总体上贯彻了资产负债观的思想,这表明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过渡。同时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两种不同的收益确定观。对两者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计算收益。  相似文献   

6.
苏强 《发展》2007,(9):97-98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同年10月30日,财政部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至此,我国基本构建起了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为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为主体,《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为补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7.
刘玲 《中国经贸》2011,(16):215-215
目前,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导的会计标准,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仍然执行2004年财政部发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随着企业会计准则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会计标准改革与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简要分析会计标准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6年2月2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将现行的16项企业会计准则修改为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经修订后的具体准则在内的38项具体会计准则,至此,我国会计准则得到进一步完善,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框架体系的基本建立,这将是中国会计改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与原准则在成本计价基础上就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
自2014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正式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简称:IFRS9)后,我国财政部参照IFRS9的金融会计准则,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对金融工具进行的较大的修改。文章以金融企业为视角,尝试分析新旧准则的差异,以及对报表的影响,进而提出金融企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李坤  赫英歧 《辽宁经济》2007,(10):87-87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一整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的理念,首次构建了与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性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陈旭荣 《辽宁经济》2007,(11):86-86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它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并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财务报告目标方面,强化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要求,在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结构方面,确立了资产负债  相似文献   

12.
2006年2月18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要求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和实施,使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实现了实质性趋同。本文对《企业会计准则》的重点加以分类,并就其特点和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与原准则相比,其最大的变化就是债务重组收益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转入资本公积。这使一些企业失去了企图通过债务重组方式使经营业绩瞬间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本文就企业如何更好地贯彻实施新准则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39条企业会计准则,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全面建立,同时也迎来了我国会计改革的又一次飞跃。为了便于理解和掌握新的所得税准则,本文试图对新旧所得税准则进行一下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已经颁布实施,目前财政部制定的一系列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也相继发布。如何使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还有必要进行一些对比研究,取长补短,以期使具体准则制定得更加全面、准确、合理。本拟就“或有事项”这一问题对我国财政部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和美国会计准则进行粗浅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武亿敏 《魅力中国》2009,(9):100-101
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提出了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使之逐渐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了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打下了良好的前提条件,由此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制度的历史性突破——这无疑对改进和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制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笔者依己拙见针对《企业会计准则》部分内容浅析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文彦 《中国经贸》2009,(16):153-154
为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新准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在国际上取得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同等的地位,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提升了我国的国际资本市场地位。本文主要分析了资产减值准则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提出了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使之逐渐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了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打下了良好的前提条件,由此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制度的历史性突破--这无疑对改进和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制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87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第95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现金流量表准则,以现金流量表取代1971年美国注册公众会计师协会会计原则委员会发表的第19号意见书中的财务状况变动表。1998年3月,我国财政部也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  相似文献   

20.
如何规范政府补助、政府援助的会计核算和披露,一直是国际上比较关注的问题。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该准则的发布将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产生较大影响。本文拟在对政府补助国际准则与我国的第16号准则进行比较,对我国政府补助准则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