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张利娟 《中国经贸》2013,(11):32-33
低增长、高风险的经济形势未根本改变 2012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进一步显现,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明显转弱。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并形成全球性冲击,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经历艰难调整。进入下半年特别是叫季度后,随着各国加大应对危机、促进增长的政策力度,欧债危机有所缓和,世界经济略有回升,但全年增速仍明显低于上年。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兴经济体出现群体性崛起,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普遍下滑,表明新兴经济体还未能与发达经济体实现"脱钩",新兴经济体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主要发达经济体日益滑向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相互拖累的恶性循环,世界经济将经历一个较长的低迷和调整时期。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负面影响在逐步加重,我国经济增速已由宏观调控下的适度回落向市场作用下的较快下行转变,经济增速下滑的风险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4.
2007年末以来,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逐步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蔓延,给世界经济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虽然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直  相似文献   

5.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6):F0003-F0003
新世纪以来,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快速增长和复苏使之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并成为我国商品和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市场和战略平台。  相似文献   

6.
李硕  吴勇江 《广西经济》2013,(11):19-22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及紧随其后的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造成了世界尤其是欧美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消费和投资需求低迷,  相似文献   

7.
《中国发展评论》2009,11(4):5-10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经济增长在二季度初步企稳的基础上持续回升。随着市场驱动的投资和消费增长加速,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逐步增强,“保增长”取得明显成效。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略高于8%。在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衰退的背景下,这一成绩来之不易,也是对新中国60周年华诞最好的献礼。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仍在持续,对全球经济增长、国际金融市场、全球版图和治理模式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率下滑的成因、国际金融市场的可能变化、全球政治经济权力的分配和运行的深刻调整,综合研判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将会产生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9.
倪建伟 《亚太经济》2009,(3):118-120
2009年3月28~29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与越南中央经济管理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以"增长与改革——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亚洲新兴经济体"为主题的国际论坛在海口隆重举行。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德国、越南、印度、蒙古、老挝、新加坡、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400多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涉及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总体经济走势、农村发展、区域合作、社会政策选择、政府作用与改革等议题,重点就如何加强亚洲区域合作,"抱团过冬"进行深入研讨,以期为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0.
胡宏  付敏  胡静  黄迪 《中国西部》2013,(7):60-61
编者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今,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国经济处于关键转型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深远影响和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赋予"新型城镇化"特殊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2009年3月28~29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与越南中央经济管理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以"增长与改革--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亚洲新兴经济体"为主题的国际论坛在海口隆重举行.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德国、越南、印度、蒙古、老挝、新加坡、吉尔吉斯坦、鸟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400多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涉及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总体经济走势、农村发展、区域合作、社会政策选择、政府作用与改革等议题,重点就如何加强亚洲区域合作,"抱团过冬"进行深入研讨,以期为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2.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已成为影响国际经济格局的重大事件,理解此次危机的形成机理对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指出克鲁格曼的<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对于理解此次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提供了一个视角,并从真实需求不足与经济衰退的本质、寻求经济增长的"正确"方法、警惕"自我正名"的市场恐慌、增强凯恩斯契约的有效性、反思市场自由主义和经济全球化五个方面探讨了此书对理解此次危机的诸多启示,进而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经济体应从克鲁格曼的警示中获取思想养分,以期应对当前的经济挑战并探求未来的经济复苏和繁荣路径.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以来,"9·11"恐怖袭击、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地区性战争硝烟不断,新经济泡沫破灭、亚洲金融危机、不断恶化的欧洲部分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的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西方发达国家陷入了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的经济动荡时期。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步履维艰,社会矛盾、政党纷争,使得来年世界经济充满了挑战和变数。处在这个背景下的中国,与发达国家矛盾正不断加深,和新兴国家的竞争也不断加大,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和影响越来越大。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和再次衰退的严峻形  相似文献   

14.
2015年,世界经济持续缓慢复苏,但地缘政治紧张和武装冲突仍是世界经济下行的主要风险之一。乌克兰危机悬而不决,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五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是世界加速"去美元化"进程,新兴国家联手"去美元化"虽短期内不会撼动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但长期看影响深远;二是国际能源供给格局发生变化,俄、欧、美各方力量有待实现供需关系的"再平衡";三是国际原油价格暴跌,世界粮食市场供应趋紧,大宗商品市场跌宕起伏;四是国际黄金市场小幅上扬,而全球股市节节攀升,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股市同创新高,危机对全球资金走向的影响有限;五是欧洲经济复苏受阻,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全球经济处于"疲软、脆弱和不均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进入2008年,在缺乏新的增长点支撑和一系列负面影响下,世界经济结束了持续多年的高增长、低通胀时期,潜伏在经济、金融领域的风险不断释放。从当前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形势看,关国次贷危机的深化已演变成全面的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市场急剧恶化成为现实的威胁。受此影响,世界经济正面临着严重衰退风险,势必加深全球范围经济与金融领域调整的深度。  相似文献   

16.
2009年,为应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央作出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重大决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局面,全年实现了8.7%的经济增长。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态势回升向好,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恢复迹象明显,一些国家已着手考虑退出应对危机的积极救市政策。  相似文献   

17.
王东 《西部论丛》2009,(1):55-57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全世界把关注点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了国际金融体系的调整和改革上。为此,在国际金融危机逐步影响到全球实体经济之际,美国、欧洲、日本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纷纷就国际金融新秩序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虽然世界各国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已达成共识,认为全球性金融危机暴露出了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宏观经济形势与深圳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挑战从国际经济环境看,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持续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全球个人消费以及企业投资增长乏力,外需趋紧态势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发达经济体失业率普遍居高不下,国际经贸摩擦Ft益加剧,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也给外需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次贷危机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它不仅会影响到美国经济的走向,而且会影响到全球经济的走向。稳定、有效的国际金融新秩序是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首先以更深层次分析了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接着剖析了当今国际金融秩序的现状,最后展望国际金融新秩序。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显赫,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相对较大。2011年以来,欧债危机还在发挥着持续性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国际市场更加萎靡不振。欧债危机的持续扩大造成了第三阶段的国际金融危机,这种特大型的国际金融危机为我国经济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中国出口贸易事业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关系到中国在国际市场中地位的牢固性和根本经济利益。文章主要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机制进行具体细致的阐述,分析我国出口贸易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具体影响机制,并对我国出口贸易政府管理部门如何应对外贸企业和金融危机提出几点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