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2007-2016年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成本粘性对企业风险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质量对这一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成本粘性会显著加剧企业风险;内部控制质量能够有效调节成本粘性对企业风险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后发现,成本粘性能够显著提高公司的投资风险;公司治理有助于缓解成本粘性对企业风险的负面影响。同时,成本反粘性同样会加剧企业风险,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显著缓解此影响。本研究深化和丰富了成本粘性的经济后果研究,也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更好的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降成本"目标、防范和应对企业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降成本"问题,基于2012—2018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探究数字金融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抑制了企业的成本粘性,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持续性.作用渠道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缓解管理层代理问题和降低管理者乐观预期抑制了企业成本粘性.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国有企业成本粘性的抑制效应强于非国有企业,对新兴产业的成本粘性抑制效应强于非新兴产业.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监管弱化了数字金融对企业成本粘性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政策不确定性的视角探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企业杠杆率变动背后的逻辑。在基于2002—2016年A股上市公司的季度数据描述企业杠杆率结构性变化的经验事实以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Baker et al. (2016) 构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实证分析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杠杆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杠杆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一负向效应在短期负债率、民营、小规模和制造业企业更为明显。进一步考虑经济转型的扩展分析发现,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杠杆率的负向影响会随着地区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民营化改革的推进和对外开放度的扩大而显著降低。本文的研究对深入理解企业杠杆率变化背后的逻辑以及科学地制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政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降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主要任务之一.企业作为供给侧改革的主体,高成本已成为供给侧改革的硬伤.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通知》(皖政办〔2017〕43号文)印发,从减税降费、社保政策、涉企收费、融资成本、用能成本等多个方面落实降低企业成本措施.降成本已成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本文对安徽省亳州市企业信贷融资成本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当前信贷融资成本下降情况,指出企业降成本中面临的困难,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推进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当前和下一阶段经济工作的主线,也是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银行业有效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同推进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银行业应围绕"三去一降一补",有效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差异化金融需求;进一步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夯实银行业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坚实基础;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生动力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罗宏  黄婉  王治 《会计研究》2023,(2):149-162
本文以美国对华“301调查”引致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为外生冲击,利用2014-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季度数据,考察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微观企业成本管理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上升通过影响管理层对调整成本的评估、加剧管理层的短期保盈动机以及对未来经营的悲观预期,显著降低了企业成本粘性。异质性检验表明,这一影响在非国有企业、海外客户占比高的企业、出口美国的企业以及行业竞争程度高的企业中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应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上升,管理层主要通过削减人力资源成本而非物力资源成本进行成本调整。此外,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所导致的成本粘性下降虽然短期内缓解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但从长期来看降低了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本文的研究拓展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微观经济后果的文献,也有助于深化对宏观环境不确定下企业成本管理决策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本文基于2007-2021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数据,利用Python软件构建企业周边金融供给分布程度,探讨金融地理结构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集中的金融地理结构加剧了企业金融化,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新企业进入市场是内在影响机制。异质性检验表明,集中的金融地理结构对非国有企业、竞争度较高行业、制度环境较好及沿海地区企业金融化加剧作用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可知,国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弱化了金融地理结构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从企业金融化动机来看,出于“投资替代”动机,企业金融化对创新研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全新概念。一个月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搬上了2016年经济工作的核心位置,明确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政策支柱以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相似文献   

9.
《新金融》2020,(3):44-44
1.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展望2.中美贸易摩擦下的中国政策选择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4.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金融业开放5.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问题6.“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开放新格局7.中国货币政策的新框架及政策效果研究8.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以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形势下,中央审时度势地做出了引导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政策,即大力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动有效供给与消费,化解过剩产能,推动结构优化升级,增加社会的有效供给能力。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化解金融风险、降低企业负债率,改革国有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都离不开资本市场。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资本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11.
郁响响 《会计师》2019,(4):36-3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渐进入经济新常态,为了有效的提升经济水平,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我国开始颁布实施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力在通过推行改革政策实现结构优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背景,首先阐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概念,阐述其颁布与实施的重要意义;其次分析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企业改善财务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针对企业在改善财务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措施,以求通过合理的建议措施引领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适应新常态,迈向新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2.
自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开始降速,虽然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中央将这种形势概括为经济新常态,也开始借此契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力求改变过去凭借低劳动成本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粗放式经济增长,转而寻求通过创新驱动提高生产率,带动经济增长,在此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呼之欲出。本文首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进行分析,然后探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及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最后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供给改革,大都将紧缩财政作为减轻政府和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的主要办法。但之于眼下的中国经济转型,很可能不完全适用。大量证据显示:中国财政支出依然处于快速上升的通道之中;政府致力于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与结构逐步优化;宏观调控方式转变与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正同期推进。基于主流理论对中国政府支出总体作用和具体效应的分析,本研究发现,当前结构性改革下的支出政策存在四大关键环节:经济周期与结构转型的双重压力;支出刚性逐步增大、效率有待提升;承担着兜底改革成本和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任务。为此,研究认为,要实现供给侧发力,未来支出政策应有更明确的行动策略:首先,立足于逆周期调节助力结构转型;其次,以提升支出效率缓解刚性支出压力;再次,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付必要成本;最后,善于发掘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体制红利。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将财税政策的发展重心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并且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结构性问题。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财税政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受供给侧改革的影响,财政政策调控的方法已革除传统的总量调整方式,由结构性调整全面代替,税收政策会以减轻企业生产税负为本质任务来不断加大结构性税收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15.
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生产成本高等一系列难题。面对我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上涨,金融与实体经济严重不匹配的现状,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决好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贷款、信贷支持和金融支持。通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建立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金融科技的模式,构建完善的金融风险预防机制,防范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风险。  相似文献   

1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次出现在2016年,201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要求"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毛细血管作用,当前金融业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22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月1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近期政策的出台来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重头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时代中国改革的概括性提法,其核心内涵是优化供给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研究出发,回顾经济学理论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研究方法以及在经济治理实践中的应用,对保险服务经济社会的成就和不足进行了阐述,指出保险供给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本文以产业为主要脉络,分别分析了农业、工业、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举措和保险需求,以及保险服务三大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会计师》2016,(8)
2016年,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阶段,结构性分化逐渐明显,改善供给侧环境、优化供给侧机制,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必须谨记"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对财务业绩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加强我国企业的财务业绩评价,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措施,是实现"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的必经之路。本文从业绩评价原则出发,探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环境下,我国企业财务业绩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初步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其主线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将成为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的主旋律,各类经济政策的实施都不会离开改革这个主线. 突破口是解决结构性问题 中国经济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问题,出路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