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占用了农民的大量土地,导致很多农民失去土地。同时,由于征地制度不完善、农民的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素质偏低等,导致很多失地农民未能就业。为了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有话要对目前有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研究进行总结,指出当前研究的成果和不足,以便进一步完善已有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民被迫沦为"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是关乎失地农民生存发展、农村稳定、新农村建设以及社会和谐发展关键问题。本文结合课题研究的调研结果分析了苏州市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影响因素,为更好更快的解决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阐述中年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现状入手,包括对失地农民进行年龄分析和就业优势比较,查找分析造成失地农民主体的中年农民再就业最为困难的各方面原因,进而针对这些原因提出浅层、中层、深层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王树忠 《当代经济》2009,(12):44-45
再就业问题对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改革和发展,稳定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近几年来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现象,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下岗再就业问题也逐渐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是部分失业人员因年龄大、文化低、身体差、家庭困难、工学时间矛盾等实际困难,造成这些人员不愿参加培训。一方面,政府制定了许多再就业培训优惠政策,鼓励失业人员通过培训尽快实现再就业;另一方面,由于客观原因,有些失业人员不愿意参加培训,或培训之后不去积极就业。  相似文献   

6.
李宾 《经济研究导刊》2012,(2):29+34-29,34
随着城镇化建设力度加大,城市住房和非农用地需求增大,大量农业用地转为城市用地,导致失地农民越来越多,不仅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村的稳定与进步,还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影响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探索失地农民面临的问题及有效的解决途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城镇化加速和区域经济发展,失地农民的人数快速增长。失地农民离开了土地,失去了传统的劳动方式和生活保障。他们中的适龄劳动人口不得不转向非农再就业,其中的女性也是如此。受到社会性别差异的限制,失地农民中的女性不仅要面对再就业问题,还要平衡其与自身角色和家庭责任的关系。在该群体还缺乏有效劳动就业保护机制的情况下,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构建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劳动就业服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广州失地农民技能培训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能否实现再就业,是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对广州失地农民技能培训机制进行创新:政府主导,建立长效培训机制;以实现就业为目标,做好培训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提高失地农民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实现信息的多元化之路.  相似文献   

9.
创业培训不仅是接受创业知识的教育,同是也是创办一个企业全过程的实践。科学地进行创业培训计划的安排,狠抓落实,才能有效地提高创业培训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失业现象在中国各类城市普遍存在,政府非常重视对该现象的调控。在大量的下岗人员中,大部分都是一些女职工,地方政府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再就业保障政策,其中再就业培训就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分析A市城中村家庭妇女再就业培训的现状,认为A市再就业培训工作存在培训层次简单、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等问题,并对此提出解决城中村家庭妇女再就业培训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12.
吴坚 《生产力研究》2011,(5):36-37,95
当前失地农民就业培训中接受就业培训比例小,就业培训与就业安置衔接程度低,培训的专业化程度不高,而投资收益不清、配套政策缺乏和培训市场化水平不高是其问题存在的原因,必须通过改革失地农民培训体制、改善培训组织实施水平来做好失地农民培训工资,帮助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生计。  相似文献   

13.
国际经验表明,从保障生存转向促进发展是妥善解决弱势群体的有效措施,这对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具有启发意义。然而,由于失地农民受教育时间短、文化程度低,要实现从保障生存转向促进他们的持续发展困难重重。补偿性教育培训有助于破解上述困难,从而使失地农民摆脱弱势地位走上发展之路。从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失地农民自身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三个层面论述了失地农民补偿性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在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失地农民补偿性培训的框架体系,包括基础性培训、适应性培训以及发展性培训的三大内容构架和补偿性教育培训的多主体互动与监督机制。最后,提出了完善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这三个地区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大量农民加入到失地农民的队伍中。通过培训帮助失地农民掌握一门技能,提高他们的生存及就业、创业能力,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对失地农民的培训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必要加强和改进。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失地农民的培训工作,应立足于长株潭两型社会这一背景,增强失地农民就业和创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失地后失岗失业问题已成为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引导创业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那么及时、适当的创业培训能带动更多的失地农民去创业.基于这一点,对苏州失地农民创业现状的调研,分析目前失地农民创业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从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机会的识别、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过程的辅导等几个方面来构建苏州失地农民创业培训体系,提高创业的成功率,以创业促就业.  相似文献   

16.
高艳  李华  陆宁 《经济师》2010,(3):23-24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失地农民数量逐年增加,如何有效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问题,仅仅只考虑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障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解决这些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而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关键是要对他们进行就业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文章从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对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杨小龙 《时代经贸》2013,(22):233-233,235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日益旺盛,造成了大量失地农民的出现。本文以淮北市为例,在研究我国及淮北市失她农民培训的现状的基础上,从社会稳定、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三个方面论述了对失地农民进行培训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失地农民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从加大财政投入,多样化培训内容,重视培训效果评价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失地农民培训现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非自愿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海鹰 《生产力研究》2006,23(2):105-108
文章通过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和处境,比较失地农民失地前后的效用,总结了他们在城市中就业的困境和不利条件,提出在我国农业急需发展的情况下,部分失地农民可利用他们在农业方面的比较优势,在农业市场化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解决就业问题,同时促进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实现全面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19.
苗兴状 《江南论坛》2001,(12):16-17
影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因素很多,包括性别、年龄等无法人为控制的自然因素,职业类别、文化程度、就业观念等自身的素质因素,另外还包括再就业培训、职业介绍机构、下岗前所在行业等外在的社会因素。尽管影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因素有很多,但各因素对再就业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有些因素与再就业的相关度很高,有些则较低。这里我们通过实际调查资料,对影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自然因素、个人素质因素和一些外在社会因素做出定量分析,使我们能够对各因素对再就业的影响度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对再就业影响最大的因素。分析所依据的资料来自吉林…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失业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目前的失业保险制度在促进就业方面表现乏力.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改革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提高其促进再就业的功能.通过完备劳动就业中介服务体系,完善再就业与自主创业激励机制,加强失业者职业技能培训等,发挥我国失业保险在促进再就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