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点     
《沪港经济》2007,(1):8-9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中国宏观经济急需解决两个“失衡”;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可维持20年;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指出: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须迈4道坎;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2007年不是中国经济本轮周期终点;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中国应该严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2.
声音     
李毅中:大型国企不搞管理层收购;黄孟复:非公经济发展障碍将进一步消除;娄勤俭:信息产业成为中国第一支柱产业;邱晓华:农业是中国经济最大亮点;厉以宁:重型化是中国经济必经阶段;张汉林:中国将迎来全球反倾销的高峰;范剑平:“长短拳”并出 “组合拳”继续;  相似文献   

3.
声音     
巴曙松:警惕金融资源流失;杨邦杰:用抓经济特区力度抓农村基建;邱晓华:中国经济面临三道门槛;李曙光:反垄断立法进入最后博弈;牟新生:中国亟待突破“品牌小国”地位;郭树清:外资入股有利于降低风险;王梦奎:中国经济遭遇成长的烦恼。  相似文献   

4.
财经速递     
《北方经济》2007,(5):30-31
建设部:严查违法拆迁评估和野蛮拆迁;社科院:真正税改将始于2008年;交通部将清理已还贷款公路收费点;经济增速加快 三大特点突出;蔡日方:劳动力成本上升不会削弱中国经济竞争力;联合国:中国今年GDP增长降到9.9%;  相似文献   

5.
新论点     
《西部大开发》2006,(1):6-7
刘国光:反思改革不等于反改革;王志浩:中国不会陷入“日本病”;李荣融:2008年国有大中型困难企业全部退市;罗俊华:公务员考试是巨大的内耗;左小蕾:股改成功的重要指标是新股恢复发行;谢国忠:境外热钱撤出将引发房地产危机;童大焕:过度医疗猛于矿难;邓聿文:中国进入风险社会;辛向阳:体制转型导致社会公德大面积缺失;盛大林:给8000亿地下信贷一个合法通道;易宪容:财政政策须由“投资”向“公共服务”转型;魏建国:跨国公司与民企是中国经济两个主体;傅勇:对比印度,中国经济未来不容乐观;高辉清:能源价格改革需谨慎;吴敬琏:中国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6.
声音     
《中国经济信息》2008,(3):11-11
曾培炎:国务院副总理全力保障成品油市场稳定供应;成思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创业板等准备基本就绪;林毅夫:经济学家奥运后中国经济不会萧条;余永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美国经济减速难不倒中国。  相似文献   

7.
《沪港经济》2007,(10):8-8
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认为:中国还有20年的经济高增长;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指出:近期宏观经济运行有3个风险不容忽视;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上海应承担起国际金融中心角色;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认为:中国物价将持续保持高水平;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魏杰认为:国际收支失衡诱发资产高价位运行……  相似文献   

8.
决策     
2004中国经济进入十年最好时期;2005:地方GDP数据中央统一公布;中国税收增势强劲;中国GDP是全球经济增速重要因素;《2005中国经济十大预测报告》;中国经济仍将稳中求进;国资委签定首批30家央企责任书;2005年宏观调控将有五大重点;  相似文献   

9.
声音     
温家宝: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易纲:央行副行长 适度从紧不会使经济下滑;成思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 中国已成拉关不容忽视的重要贸易伙伴;谢旭人:财政部部长 中国经济依然维持平稳;唐双宁:光大集团董事长 再融资要顾及广大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10.
财经速览     
《首都经济》2008,(9):11-13
北京奥运:凸现中国经济三大趋势;奥运不会成为中国经济分水岭;奥运助力北京经济总量有望破万亿;奥运后北京经济不会出现大的起伏;奥运后北京房价将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1.
事件     
《沪港经济》2008,(9):8-8
北京奥运:凸显中国经济三大趋势;公司债券:弱市中的无奈选择;火电、水电企业“冰火两重天”;民族日化品牌所剩无几;中国可望成为全球最大造船国;  相似文献   

12.
《沪港经济》2007,(9):10-10
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刘骏民认为:世界性金融危机不可避免;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认为:次债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有三大问题;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认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有四大动力;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连城认为:8.0%-11.0%的增长率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  相似文献   

13.
视野媒体     
《首都经济》2006,(3):7-7
《财经》:中国2006反思之年;《中国经济周刊》:华尔街为何不懂中国网;《中外管理》:破局技术引进;《商务周刊》:2006 3G元年。  相似文献   

14.
声音     
徐冠华:中国科技资源重复浪费惊人;姜增伟:客观冷静地看待中国自主品牌;刘伟:经济四大“贵”锁住百姓钱包;张瑞敏:“走出去”的路越走越难;邱晓华:中国宏观调控技巧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15.
观点     
《沪港经济》2007,(8):8-8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学学院院长陆学艺认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是当前的主要矛盾;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认为:结构性问题影响中国的宏观经济;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过度抑制投资可能导致经济增速放缓;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认为:顺差并非比较优势之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元之父”蒙代尔指出:人民币大幅升值房地产价格必然崩溃;  相似文献   

16.
媒体扫描     
《中国经济信息》2008,(1):18-19
人民日报林毅夫:现有理论难解释中国经济“奇迹”;中国证券报我国尚无一行业真正被外企垄断;经济观察报资源税将成2008年工作重点;北京商报专家预测:2008年实际工资增长会比物价快;上海证券报夸大楼市拐点效应易误导调控决策  相似文献   

17.
一周要言榜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中国经济2011年走出危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建金融中心规则先行;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中国的汇率制度正在改变;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短期内香港汇率制度不变;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原主席格林斯潘:美银行资本金严重短缺。  相似文献   

18.
一周要言榜     
《中国经济快讯》2009,(20):19-19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中国经济2011年走出危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建金融中心规则先行;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中国的汇率制度正在改变;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短期内香港汇率制度不变;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原主席格林斯潘:美银行资本金严重短缺。  相似文献   

19.
阅读     
《中国合作经济》2007,(1):63-63
《城郊农村如何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分析》;《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与制度变迁》;《中国农村合作经济史》。  相似文献   

20.
声音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5,(10):10-10,12
亚行:今年中国GDP增长率预测调高至9.2%;马凯:中国经济运行中仍存五方面问题;发改委研究院:三大因素影响下半年经济运行;吴敬琏: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待转变;李荣融:中国将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