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我国从1979年开始进行了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与农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应用地域分异规律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发展了农业区划理论。近年来在坚持农业区划“三服务”方针中,应用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与制定区域性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结合农业区划、规划、计划与具体的实施工作、开展了生态农业试点,进一步开拓了农业区划的广阔天地与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美好前景。应用区划成果,发展生态农业,合理地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已被广大领导和广大专家确认为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2.
绿色农业兴起的时代背景包括自然环境的恶化、社会转型的需要等客观要素和人物内心的期盼等主观要素.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绿色农业发展的辨证轨迹,进而按照逻辑学的要求,阐明绿色农业的内涵与外延,从而陈述绿色农业的实质要义和本质特征.基于“绿色”三大抽象规定性,融入绿色科技现代化因素,结合农业本身发展的特性与规律,从而得出了三种绿色农业发展的模式即“节约”农业发展模式、“回用”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对休闲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 层次的要求。针对休闲农业景区分布零散、景观同质化且缺少 呼应、地域性特征弱等现存问题,将旅游学科与风景园林学科 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环城游憩带的视角出发提出环城休闲 农业景观(ATL-ReBAM),并构建“三带”景观空间模式。 该模式符合城市居民出游规律和市场需求,与城市周边的资源 分布规律相吻合,有利于地域风土特征的有效传承。以成都为 例,根据其休闲农业景观空间演化特征和已有休闲农业景点分 布特征,尝试构建成都环城休闲农业景观的“三带”空间结 构,并进一步提出具体的景观营建策略。  相似文献   

4.
深刻揭示科学发展观的生产力理论意蕴,是我们当前深化科学发展观研究的重要突破口。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特别是对生产力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它从“整体性”、“共时性”和“历时性”三个维度对生产力的“整体能动运转规律”、“结构动态协调规律”和“发展加速智能化规律”分别作了全新诠释。  相似文献   

5.
以县一级独立核算的农村金融机构农户联保贷款的近六年发展历程为例,对农户联保贷款的商业运作理论进行了检验,用农业推广学中的农业创新“S扩散理论”描述农户联保贷款的各个阶段的发展规律,对农户联保贷款的资产风险累积及资产质量恶化的根源进行了探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农户联保贷款技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农业发展中的“两种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莹 《经济经纬》2001,(4):34-36
发展农业生产,需要调整经营体制和革新生产手段,即进行农业的“社会改造”和“技术改造”。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方面来说,农业的“两种改造”都是必要的,但是,进行“两种改造”必须采取积极稳妥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农业外部性问题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农业中普遍、独特的外部性现象形成了农业发展的障碍,因此,对其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为相应的制度规范提供参考,促使农业外部性问题内部化,从而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一、我国农业的外部性现象(一)农业外部性的主要表现1、收益的流失。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农业本身具有很明显的“收益外部化”。农业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和决定性的作用,但这种好处却难以计量,也就无法提出相应的补偿,于是,收益就发生了“外溢”。在我国,这种收益“外溢”现象突出表现在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上。据统计,1952—1986年,国家通过“剪刀差”…  相似文献   

8.
正确处理“九种关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衡水市委、市政府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正确处理“九种关系”,促进农业产业化稳妥、健康、有序发展。一、正确处理的与矢的关系。衡水市委、市政府坚持主导产业定位以市场为前提,有的...  相似文献   

9.
选取2009—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借助门槛模型实证探析农业高质量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农业高质量发展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且该作用具有持续增强的动态规律特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共同富裕促进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表现为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影响分别呈现出边际递增非线性、倒“U”型以及正向线性特征;数字普惠金融、公共财政支农偏向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关系的调节作用呈“N”型特征,数字农业生产力对二者的调节效应则呈倒“U”型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加强农业发展基础上稳步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军 《经济经纬》2001,(5):43-45
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绝不是今年或“十五”计划期间的事情,必须要实现在加强农业发展基础上的农民收入的增加。当前尤应注意的是:进一步增强农业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社会生活之间关系意识,始终把农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点;进一步研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内在要求,探索有中国农业发展特色的路径;进一步按市场和资本规律、市场和劳动规律运作,构建新的农业经济组织结构,提升农业经营层次,完善农业经营形式,整合农业经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