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海海派商业文化二十多年来,特别近十年,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在文化与经济的结合上,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果。海纳百川、中西融合的特点越来越突现。表现在:商业管理文化更具有魅力,商业营销文化更走向现代,商业环境文化更展现风采,商业服务文化更体现诚信,商业人才文化更显示品位。海派商业文化建设,推出了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业经济的发展,丰富了海派商业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总有一分感动被激发,总有一种热情被点燃,总有一种情趣催人,重新走到商圈去看看,并不一定去购买生活必需品,而是享受都市美好的获得感,这就是创新海派商业文化的魅力. 如今上海的商业文化不再只是广场文化的唱唱跳跳、热热闹闹,而是浸润现代文明的生活体验,是将海派文化特有的开放与包容,集成与创新,经典与时尚,穿越与跨界更加生活化、情趣化,以商店特色的趣事变成消费体验的乐事,传递上海精致生活新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正确处理城市商圈发展与商业房地产开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学武 《上海商业》2009,(11):32-33
城市商圈的发展与规划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成败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和后劲。我在回顾上海房地产市场建设中感到.城市商圈的发展在规划过程中与商业房地产开发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作为商业承载体,我国城市商圈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些地区已经出现大型商业设施发展过快,商业项目建设较为盲目,商业同质化、商业结构与布局失衡和无序竞争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豫龙坊点亮豫园商圈新地标 近期,在上海市商委支持、上海市商业经济学会和上海商学院共同主办的"2008上海城市商圈新地标"评选活动中,上海豫龙坊项目因其带动整个豫园商圈的商业发展并促进了周边商业、文化、经济发展、带动消费人气等贡献而荣获"2008上海城市商圈新地标"称号.  相似文献   

5.
根据上海市和各区的“十二五”规划,上海未来发展的主题将是围绕建设“四个中心”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来展开,因而商圈发展也被提升到更高、更重要的层面上。文章通过分析各中心城区在经济、商圈规划、生态、基础设施、政府自身五个方面的发展规划,以及阐述各零售商圈在经济消费实力、商场规模大小和综合指数方面的发展现状,发现目前上海商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指出,应当从政府角度出发,统筹规划,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商圈整体品牌,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进而推进商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隽 《江苏商论》2012,(9):35-38
随着江苏省沿海经济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连云港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打造港城特色的核心商圈已成为连云港国际化海滨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结合连云港市新浦区核心商圈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连云港市新浦区核心商圈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整体规划现有商圈,积极开发东部新商圈;调整经营业态,提升经营档次;加强商业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商圈环境;全力构建连云港特色商业街区。  相似文献   

7.
我们徐家汇工商所地处上海知名的徐家汇商圈,辖区内现代商业经济发达,商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新型消费领域和消费模式不断呈现。我们认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离不开监管者与消费者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一、市级商圈 南京东路 南京东路商圈浓缩了上海160多年的开埠史,以南京东路为统领,涵盖北京路、福州路、金陵路等商街的南京东路地区,区域面积为3.2平方公里,具有超广域商圈特性、网格化商街特点和综合性功能特征三大独特优势,是展示上海商业繁荣繁华的窗口,也是国内外知名品牌集聚的要地,商业销售在全国同类商业街中名列前茅,享有"中华商业第一街"的美誉.目前,该地区对区域经济贡献度约占70%.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市场化的进程推出了千姿百态的商业业态,城市基础建设推动了商业地产快速的发展,而商业地产的发展,形成了新的商圈,构筑了无数网点,既方便了人民生活又丰富了城市现代化的内涵。确实是“城市使生活更美好,商业使城市更精彩”。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圈在城市流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各个城市(亦即各级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商圈的建设和打造。政府在打造商圈时应考量商圈的历史文化因素、城市空间扩展因素、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合理布局城市商业格局等因素,精心打造商圈。最后文章结合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商圈打造中的现状描述,详细分析其不足之处,再结合政府在打造商圈时应考量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上海城市长高了。上海商业也长高了。 品牌旗帜高地、客流集聚高地、品位格调高地、市场集散高地、服务便利高地。五大板块的商业高地在上海正拔地而起。表明了商业:档次上高度,集散快速度,品位有浓度.辐射讲力度,服务求广度。构筑国际购物天堂.形成21世纪上海商业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产业功能发展的重要支撑,商圈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越发举足轻重。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会长梁任堪在近日举办的中国城市商圈发展论坛上指出:城市建设高速发展、消费结构升级,促使国内商圈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不少来自政府和权威研究机构的专家提出:与市民生活最贴近的社区商圈面临一些发展问题,社区商业的建设亟待出台具体政策予以扶持。  相似文献   

13.
余洋 《上海商业》2008,(7):21-23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作为徐家汇商圈领头羊的徐家汇商城集团.更有要发挥国有独资企业的优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加强协同.整合资源.为进一步推进徐家汇商圈发展方面做出贡献,下面就徐家汇商圈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豫园商圈地处上海市黄浦区老城厢地区,占地5.3公顷,商业设施约10万平方米。该商圈亦称上海老城隍庙、上海豫园、上海豫园商城,实为同域异名。上海豫园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人文景观、颇具个性特征的民俗风情以及融庙宇、园林、商市于一域的鲜明特色,成为上海的重要地标和形象窗口,每年吸引着约3700万名游客和消费者纷至沓来,上海世博会期间,年接待量更高达6000余万人次。  相似文献   

15.
上海徐家汇商城(集团)有限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要求各投资企业把企业文化贯穿于整个商城的开发经营之中,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商城发展,推动了商城建设,做大了商城经营规模,提升了商城核心竞争能力,并已成为徐家汇商圈大型商业集团的骨干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6.
静安心     
王国平 《上海商业》2014,(12):20-23
静心…… 安心…… 静安心…… 静安是上海中心城区,以拥有1800年历史的静安寺而得名,面积7.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38万。昔日的静安曾是“冒险家的乐园”、海派文化发源地之一。今日的静安已打造成上海国际购物的标志性地区、上海国际商务的核心地区、上海国际文化的时尚地区、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示范地区,并成为国际大都市上海的高品位商业商务区、高品质的生活居住区。  相似文献   

17.
“首店经济”是近两年促进商业繁荣的重要举措,上海等城市依托首店经济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取得了显著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大连经济基础、商业环境、消费能力具有发展首店的优势。对标上海,大连可以在立足自身优势和城市需求基础上,在政策环境、策略方法、业态品种、服务运营等方面加大力度,借首店效应完善城市商圈布局,提升品牌档次,促进商业在服务百姓、提升百姓幸福感上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沈晔 《商业文化》2006,(8):82-84
我国商业企业与国际商业企业的差距不仅体现在实力上,更主要体现在文化上。国外商业企业无论是商品文化,还是商业营销文化.商业伦理文化和环境文化,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商业文化竞争力。我国商业企业只有提升文化品位,与国际接轨,才能赢得发展的机会。在这个意义上说,商业文化是最终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邱小平 《电子商务》2014,(12):52-53
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从“地域商圈”的视角来认识和分析商圈,比从传统的单一店铺的商圈分析显得更为重要。“地域商圈”因素的分析已经成为零售企业商圈分析最为重要的因素。零售企业应多结合“地域商圈”的形成与发展来进行商圈分析,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20.
《商业企业》2007,(1):9-10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杨浦区紧紧围绕知识创新区功能定位,积极推进以五角场商圈为重点的商业布局调整和功能开发,从而带动全区商业发展,基本形成市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和居民小区商业四个层次的商业格局体系。其中江湾——五角场市级商业中心的规划建设,目前被市经委列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五角场南部功能性项目相继落成,万达商业广场和上海又一城购物中心基本完成工程建设,进入开业准备阶段,商业面积将达到40万平方米,商务办公约20万平方米,初显五角场商业商务中心轮廓。杨浦区商贸业将以精心打造五角场副中心为新的起点.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努力提升区域商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