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科技部公布的全国高新区最新排名中,武汉东湖高新区知识创造与孕育创新能力位列全国第四、中部第一,跻身全国第一方阵。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东湖高新区勇于承担国家战略的坚实探索。2009年12月,东湖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上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及"两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三大国家战略叠加湖北武汉,身为国家级的东湖高新区肩负着区域龙头、全国示范、全球竞争的重大责任,成为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  相似文献   

2.
正江南三月,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在这孕育生机与活力的季节里,有"中国光谷"之称的武汉东湖高新区凝聚着发展的正能量。翻开东湖高新区2013年的成绩单,人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这绝对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武汉东湖高新区逆势增长,实现了高基数下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企业总收入6517亿元,增长30.1 8%。在全国高新区排名中,东湖高新综合排名上升至第三位,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上升至  相似文献   

3.
周飞 《中国高新区》2014,(7):111-115
正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东湖高新区充分利用先行先试的优势,在金融与资本市场正在酝酿着一场新"风暴"。早在2011年6月,在湖北省和武汉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武汉东湖高新区"资本特区"建设正式启动,科技金融的发展由此步入快车道。领航金融创新,圆梦科技腾飞。三年来,东湖高新区为了打造"资本特区",先后出台了15项科技金融服务专项政策,并得到省市金融专项政策支持,形成了东湖示范区2颂科技金融创新政策支撑  相似文献   

4.
东湖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湖高新区座落于武汉市的东南部,是我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故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智力、科技密集。区内聚集了42所各类高等院校、56家大型科研院所,在校大学生50万人,专业技术人员20万人,两院院士51名,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实践中,东湖高新区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新区》2014,(3):39-39
正武汉东湖高新区成立于1988年,规划面积518平方公里,科教资源丰富,区内集聚了42所高校和56家省部级科研院所。2011年6月,东湖高新区"资本特区"建设正式启动,科技金融的发展步入快车道。两年多来,东湖高新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全面推动科技与金融资源集聚、科技与金融资源深度融合、科技金融创新三方面的工作。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功能,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科技金融产品创新的"一主线、两市场、三创新"的科技金融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6.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用这样的语言来形容武汉东湖高新区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一周年以来取得的成绩,也许再合适不过了. 一年来,东湖高新区现代服务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截至2011年底,该区现代服务业实现总收入805亿元,同比增长38%,成为东湖高新区五大主导产业中发展最迅猛的产业.与此同时,东湖高新区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已经在体制创新、政策研究、重点项目试点、资源聚集、平台建设、对外合作交流以及战略合作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赵本山春晚小品"不差钱"曾引起了不少观众的捧腹,在大家喜笑颜开的同时, "不差钱"三个字也成为了人们的口头禅,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同样有一群人,嘴里说的最多的也是"不差钱",这群人就是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负责人,当然,他们之所以会说这三个字,绝非是为了赵本山的小品,而是因为东湖高新区的好思路、好政策、好服务,让他们真正的荷包暖了,腰板硬了,嗓门也大了.  相似文献   

8.
2009年3月20日,国务院批复支持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时隔9个月之后的12月24日,武汉东湖高新区成为了我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高新区。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新区》2012,(2):9-9
2月13日,东湖高新区提速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工作会召开。会议通报了2012年东湖高新区提速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实施方案,高新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示范区建设为中心,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是在我国特有的土地所有制和文化背景下,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化问题。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耕种土地逐步减少,“城中村”改造势在必行。在改制之初,武汉东湖高新区就明确提出要把“城中村”改造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头等大事,要让为高新区做出贡献的村民享受到发展创新的果实。鉴于“城中村”综合改造的艰难性和复杂性,武汉东湖高新区在具体操作中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按照“三年一中变,十年一大变”的“两步走”思路稳步推进。自2004年开始到2005年底,已有7个村顺利完成了改制任务。“城中村”村民最终要离开土地,村民变市民关键在于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但这对于习惯于原来生活的村民,不啻于一次脱胎换骨。为了鼓励村民转变观念,武汉东湖高新区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税收优惠成为重中之重。本文就“城中村”改造进程中的税收优惠政策及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了一些思考,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尤其是主管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高新区成"新三板"首批扩容试点近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新三板"首批扩大试点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准。除中关村科技园区外,新增了天津滨海高新区、上海张江高新区和武汉东湖高新区为"新三板"首批扩容试点。据悉,天津滨海高新区从2007年开始筹备申报"新三板"扩容试点工作。经过多年准备,目前已有20多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今后,高新区内暂时不符合主板及创业板上市标准、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企业,都可能进入"新三板"市场,实  相似文献   

12.
2001年9月,科技部在全国高新区所在城市市长座谈会上作出了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战略部署.4年来,武汉东湖国家高新区坚持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之路,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加强自主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2000年5月,湖北省和武汉市作出依托东湖高新区建设中国光谷的战略决策。2001年,武汉东湖高新区被原国家计委和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八年后,中国光谷已成为我国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知名品牌,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试点示范园区。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良好的体制机制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黄石是一个老工业基地,近代中国工业的摇篮。黄石高新区(又称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黄石市四个城区的几何中心.坐落在美丽的青龙山下,磁湖岸边。黄石高新区,像一块富有"魔力"的磁石、吸引了许多中外客商和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在这里投资、聚集,从而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直线型的,总会经历很多曲折与反复,黄石高新区也不例外。黄石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是湖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一家省级高新区。但在经历了最初两年的较为快速的起步阶段以后,在1994年到1999长达6年的时间里,其发展几乎处于停滞阶段。这里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原因。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中等城市,黄石在全国来讲名不见经传,似乎并不具备吸引大型企业入驻的条件;而它离省城武汉也不过是一小时的车程,东湖高新区无论是从硬件环境还是从智力资源上都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势。而内部原因则是由于投入不足,致使基础设施严重  相似文献   

15.
正东湖高新区是我国第二大科教资源密集的高新区,科教资源十分丰富。东湖高新区现有6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即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武汉智能装备工业技术研究院、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尚处于探索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发展模式的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使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湖高新区自1988年成立以来,充分发挥科教资源集聚的优势,坚持走自主创新、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之路,坚持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东湖高新区以光电子信息为主导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带动了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东湖高新区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建设“两型社会”中发挥了排头兵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武汉东湖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战略研究,在管委会内部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战略研究体系。如此同时,高新区还十分重视外脑的作用,在东湖高新区每一个历史转折的关头,均要借用国内外顶尖专家把脉东湖高新区的发展,外脑在高新区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东湖高新区作为武汉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将以中部崛起和全国科技大会为契机,结合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制定和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快以光电子信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抓住国际大公司产业和研发大规模转移的机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武汉·中国光谷".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新区》2013,(8):11-11
习近平考察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7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东湖高新区,先后参观了光谷展示中心、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和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并对东湖高新区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光谷·黄冈产业园"揭牌2月29日,东湖高新区与黄冈市人民政府在黄冈宾馆会议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并举行了"中国光谷·黄冈产业园"揭牌仪式。该产业园的落户,标志着东湖高新区对武汉"8+1"城市圈高新技术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签约仪式上,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宋冶平与黄冈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雪荣就建设"中国光谷·黄冈产业园"的深远意义作了阐述,他们一致表示:黄冈高新区具备独特的区位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