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资并购立法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六大后,我国利用外资发生了重大的战略转变,国家鼓励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文章就外资并购立法与WTO、规模经济与反垄断法、外资并购审查制度和外资并购的法律冲突等法律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后,我国利用外资发生了重大的战略转变,国家鼓励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文章就外资并购立法与WTO、规模经济与反垄断法、外资并购审查制度和外资并购的法律冲突等法律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关于国有企业并购冲突问题,学界议论不少,但大多是在研究其它相关问题时涉及到,鲜有专门探讨.目前亟待对一些主要冲突的形态和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能的化解途径,以期为整合国有企业并购多种要素、改善并购的效率和效果、推动企业并购环境的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面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企业并购定价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具有明确政策信息导向的产业政策又会在不确定性环境中发挥怎样的作用?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4-2018年间的并购交易事件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并购溢价的影响及产业政策对两者之间关系的作用.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导致主并企业支付更高的并购溢价,当目标企业受到产业政策支持时,两者之间的关系会被强化,即主并企业支付的并购溢价会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并购溢价的影响在跨行业并购中更为显著,在关联并购与非关联并购中均显著且没有明显差异.此外,考虑并购绩效的研究表明,主并企业对目标企业支付的高溢价总体上是值得的,特别是当目标企业受到产业政策支持的时候,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并购溢价对并购绩效的正向影响.结论 丰富了宏观经济政策变动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并为理解政策变化对并购定价决策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在并购上市公司时,对投资方式如何选择的博弈分析,运用逆向归纳法重复剔除劣战略的方法,求得纳什均衡结果,即跨国公司在博弈开始就会选择绿地投资,而放弃恶意并购方式。在此分析基础上,本文结合我国现状,分析了跨国公司在我国很少进行恶意并购的原因,并针对跨国公司在我进行的恶意并购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国有企业并购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存在着差异和冲突。主要表现为企业和政府的冲突,代理人和被代理人的冲突,以及收购方和出售方之间的价值判断冲突。它们的形成原因主要在于各利益相关人所代表的利益主体不同,各自在并购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不同。要使国有企业并购顺利完成,并取得长期稳定发展的效果,一个重要前提是促进并购各方在利益目标上的互补和融合。  相似文献   

7.
首先运用制度因素论的基本观点,针对东道国的管制约束和规范约束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绩效影响提出了一系列假设,然后以2000~2007年由在中国大陆地区和香港地区上市的非金融类企业发起的跨国并购交易为样本.对跨国并购前后多种财务绩效指标超额收益的变化趋势及决定机制进行了实证考察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认为,东道国管制制度越严苛,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的绩效越差;东道国规范制度约束越小(文化距离越小),跨国并购后的绩效越好.此外,还认为所有权属性、相对国家竞争优势及跨国并购经历等是影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8.
并购中面临的人力资本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并购中人力资本的知识冲突,二是并购中人员的流失,三是并购对员工的心理冲击及其负面影响;必须加强并购中人力资本的整合管理,降低和消除企业并购活动对人力资本的负面影响,以实现企业战略并购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国有企业并购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目标存在着差异和冲突,表现为有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目标冲突、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的目标冲突、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价值判断冲突,各利益方带着不同的目的与动机参与企业并购。为使国有企业并购顺利完成并取得长期稳定发展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要促进并购各方在利益目标上的互补和融合。当然,在国有企业并购中,企业价格的达成最终还取决于政府对各方面利益的综合权衡。  相似文献   

10.
并购成为许多企业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财务风险又是影响并购成败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对并购的财务风险进行了界定,并从并购企业自身、目标企业、并购融资方案、并购后的整合等几个角度探讨财务风险的成因,针对成因提出了具体的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