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钟赟 《经济研究导刊》2013,(10):250-251,270
实事求是是我党一以贯之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发展的灵魂,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过程中,中国就一直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来解决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鲜经验的科学概括,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成果。这一理论,自始至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实现中国现代化为出发点,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因而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一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生,也是勇于探索的一生。在民主革命时期,他依据中国国情,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取得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建国后,他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成功地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有过失误、甚至重大失误,但也对某些重大问题,特别是对如何突破“苏联模式”走自己的建设道路作过有价值的探索。《论十大关系》就是毛泽东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文献。虽然,当时毛泽东没有完整的、系统的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但却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并对改革和开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论十大关系》在理论上为中国的社会主义走自己的道路作出了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建国三十五年来,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这短短的三十五年里,我们所以能取得如此的成绩,归根到底,是由于坚持了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切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思想路线。正是在这个思想路线指引下,我们探索到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确立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目标,那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的基本结论,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建设道  相似文献   

5.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基本理论 基本路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理论思想体系浅识如弦一、基本经验1、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  相似文献   

6.
想当年,毛主席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苏联经验为(?)戒,总结我国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又总结国内国际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处理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涉及全局而又重大的关系。在全国人民正在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准备跨向新世纪的重要关头,江总书记在总结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17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现代化建设所遇到的涉及全局的一系列新矛盾和新问题,做了十二大关系的论述,提出了我们党处理这些重大关系所应坚持的正确原则。  相似文献   

7.
苏联模式在苏联的历史上有过辉煌时期,新中国建国后,苏联模式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中国现代历史的进程。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它成为中国政府经济发展的参本,使中国的经济得以恢复与发展、"一五"计划顺利完成、在国际政治上站稳脚跟,但是,在这些成就取得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隐患,特别是照搬苏联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对我们现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8.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却是一个充满艰辛的长期过程。毛泽东不仅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并胜利地领导了这两大革命;而且还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思想理论观点,为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上突破苏联社会主义传统模式,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尝试,开了新的历史时期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先河。  相似文献   

9.
秦宇 《经济研究导刊》2012,(18):223-22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其著作中以及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农业社会主义社会化改造进行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中国在建国后进行了社会主义农业化改造,这次改造是在党中央与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进行的,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尤其是在试办山西初级社进程中党中央发生了争论,在争论中,党中央最终坚持学习借鉴马克思主义合作化思想和苏联经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支持山西省委试办初级农业合作社,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合作化理论有所创新和发展,为顺利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科学指南.它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实现现代化为出发点,形成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基本观点,构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它的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先后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试点,积累了有价值的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实事求是地总结这些经验,比较各种试点形式的利弊,并研究它们各自的适应范围,引出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有意义的结论,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本刊特辟“经济体制改革实例研究”专栏,为这个研究和讨论提供园地,欢迎踊跃赐稿。有不同意见,也欢迎从实际出发展开争鸣。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回答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强大动力。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使我们思想豁然明朗,精神更加振奋,决心进一步解放思思,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创出一条既有高速度,又有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的路子,迈开大步奔小康。一、思想解放的核心是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从中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的历史命题。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十二大、十三大,全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取得了共同认识。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的最新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内容,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我们应该从实践中的"以人为本"出发做到真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即: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必须深刻把握我国的国情,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必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曲折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忧患意识相结合.总结党改革开放以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对于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境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坚持实事求是促进经济发展范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只有坚持这一思想路线,才能有效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用这一思想路线指导各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邓小平实践活动的一根主线赵树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贯穿《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的一条红线。什么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  相似文献   

17.
李占春 《经济师》1997,(6):53-54
略论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李占春一、对毛泽东思想灵活性继承(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和思想基础,是贯穿“邓选”的一条红线。在我们党历史上,关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过两次大讨论。第一次是从延安整风到党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大”已经明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制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体框架的基础上,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度,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高度,进一步深刻地全面地阐明以下三个方面的理论问题:一、我们党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这就要从资源配置机制上具体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构造生产要素配置与生产关系配置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机制。这种机制,既能为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再生产与扩大再生…  相似文献   

19.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是我们党在当代中国实现的重大理论创新,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理论贡献,而且对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一基本结论已被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所证明是正确的。所说的“特色”集中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照抄照搬,脱离我国的具体实际,即谈不上“特色”,又不会成功。小平同志还强调说:“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些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即是指导中国要走自己的道路,也是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原则。我们做审计工作的也应遵循这一基本思想,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而不断探索。在我国全面建立审计制度,这仅是近几年的事情,所以在审计理论体系和审计工作体系上都有不少问题需要探索。而审计理论体系和审计工作体系的建立都要从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