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全保障义务起源于德国的一般安全注意义务,主要是一种法定义务,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主要承担的是侵权责任。归责原则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作为构成要件之一的因果关系与一般的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中的因果关系在认定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由德国法学家耶林于1861年提出,被誉为法学上的发现,对各国立法和判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缔结过程中,一方当事人违反了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的先契约义务,造成了另一方当事人的损害,因此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我国<合同法>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的三种类型缔约过失责任既不同于违约责任,也不同于侵权责任.它是一种新型的责任制度,只能产生于缔约过程中;是对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的先契约义务的违反;是造成他人信赖利益损失的损害赔偿责任;是一种弥补性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3.
江金凤 《商》2014,(16):125-125
本文以《合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为视角,以证明侵权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竞合的存在是有其合理性。侵犯商业秘密应该承担责任是由于行为人违反保密附随义务。需要注意的是:合同法上的保密附随义务有可能发生在三个阶段:合同订立过程中、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履行完毕后,此处指合同订立过程中产生的先合同保密义务。  相似文献   

4.
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旭 《商业研究》2011,(4):129-134
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是确定行为人的侵权民事责任的依据和标准,也是贯穿于整个侵权责任法并对各个侵权法规范起着统帅作用的立法指导方针。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所要解决的是侵权责任的伦理和正义性基础问题,"三元论"归责原则因具备内在逻辑联系和层次性而较之其它归责原则说更具有合理性。我国新颁行的侵权责任法采用二元归责体系,即归责原则由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构成,归责原则应采用以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为基础,以公平责任原则为补充的归责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5.
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是《侵权责任法》的核心内容,合理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有利于对《侵权责任法》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有利于正确运用权利的救济法。我国《侵权责任法》确立了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以及无过错责任原则,这一体系是科学、合理、完整的归责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6.
传统侵权行为的表现形态之一是妨碍所有人适用其物,环境侵权由此发展而来,赋予环境以“物“的特征,即由于他人的行为妨碍了对环境享有平等适用权的人为进行正常的生产生活适宜地适用环境,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行为。但在构成要件方面与传统侵权的一般构成要件有极大区别,即环境侵权不一定有违法性和行为人的主观过错行,只要有环境污染,环境损害的客观结果存在,并能证明污染损害结果与行为人的行为有因果关系,即可证明环境侵权存在。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国家责任建立在国际不法行为的基础上,是一种过错责任.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一种以严格责任作为归责方式的新型国家责任出现了,即国际损害责任.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在传统国家责任之外,专门就国际损害责任开展了编纂活动.国际损害责任作为一种严格责任源自国内法.它的法理基础在于“行使自己的权利应不损及他人的权利”这一法律原则.尽管国际损害责任存在不成熟的地方,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严格责任已经被引入国际法.同时,应当认识到国际损害责任在短期内不可能形成国际习惯,因为它严重依赖国际条约.  相似文献   

8.
徐国强  张和琼 《商业时代》2012,(33):122-123
传统共同侵权仅仅是有意思联络共同侵权,行为人对损害承担连带责任,连带责任的归责基础是行为人主观共同过错。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构成共同侵权,行为人对损害承担连带责任。这种连带的归责基础只能体现在客观共同上。本文从损害的同一以及侵权法的功能两方面来论述连带责任的归责基础。  相似文献   

9.
徐美 《商》2014,(46):154-155
高度危险责任是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的.高度危险责任由于危险自身难以克服、避免的特性,使得在行为人没有过错的情况下也经常发生.为了更好救济受害人,侵权法规定高度危险责任以无过错为归责原则.此外,侵权法的救济功能定位以及风险分配理论,为高度危险责任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经营者在其服务场所对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负有的保障义务是一种法定义务,经营者违反该义务发生消费者人身、财产损害的,一般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在第三人直接加害行为造成受害人损害而且经营者有过错的情况下,经营者应承担补充的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1.
王蔚 《商场现代化》2011,(12):122-123
我国《合同法》中所规定的附随义务应为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包括通知、保护、协助、照顾、保密等义务。但《合同法》中诸如第256条规定的通知义务应属于给付义务,而不是附随义务。违反附随义务原则上属于违约责任的范畴,在加害给付的情况下构成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并适用过错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2.
李伟  傅凝洲 《商场现代化》2006,(18):243-245
安全保障义务既可以来源于附随义务,又可以是一种法定义务。但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之下,我国宜将安全保障义务明确规定为一种法定义务,违反此义务,承担侵权责任,而仅以附随义务为补充。在第三人侵权时,经营者将依情况而有可能与第三人构成共同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3.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基于侵权行为与不可分割的同一损害之间的客观关联共同而构成共同侵权,行为人对损害承担共同侵权责任,包括连带责任和按份责任。  相似文献   

14.
杨洋 《消费导刊》2010,(5):123-123
监护人替代责任是由于被监护人实施违法行为而损害他人的权益时,由监护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它是确定侵权责任承担主体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受害人的求偿权之实现具有重大意义。新颁布的《侵权责任法》对监护人替代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本文以此为契机,意评析其规定,以期提出完善性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利平 《商场现代化》2007,152(36):273-274
由于产品责任源自合同理论与侵权理论的结合,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构成了产品责任的基础。追究产品责任必须廓清和界分以合同责任为基础、侵权责任为基础以及两者竞合时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只有在此基础上跟踪国际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新趋向,才能对我国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作出科学的定位和理性的抉择。  相似文献   

16.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就是确定侵权行为人侵权民事责任的一般准则。它是在损害事实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为确定侵权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是否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是处理民事纠纷、确定侵权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标准。归责原则决定着责任构成、举证责任承担和免责条件等一系列问题,在侵权行为法中居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7.
潘晓霞 《致富时代》2011,(9):253-253
过错推定,也叫过失推定,在侵权行为法上,就是受害人在诉讼中,能证明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情况下,如果加害人不能证明损害的发生自己无过错,那么就从损害事实的本身推定被告在致人损害的行为中有过错,并为此承担赔偿责任。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意义,在于使受害人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切实地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加重加害人的责任,有效地制裁违法行为,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适用过错推定原则,从损害事实中推定行为人有过错,那么就使受害人免除了举证责任而处于有利的地位,则行为人则因担负举证责任而加重了责任,因而更有利于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该文主要介绍过错推定原则在侵权法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18.
当旅游者权益受到第三人侵害时,旅游合同的特殊性使得依照《合同法》来进行类推处理无法达到完全公平,往往不能对旅游营业人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第三人侵权时旅游营业人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及归责原则、旅游营业人赔偿责任及责任形式、合同义务及违约责任,并对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进行了竞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如今,在各国的法律中都存在连带责任的规定,连带责任的规定对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市场交易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谓连带责任,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当事人对其共同债务全部承担或部分承担,并因此引起英内部债务关系的一种民事责任.当责任人为多人时,每个人都负有清偿全部债务的责任,各责任人相互间有连带关系.连带责任是违反法律义务所承担的民事责任,这种法律义务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合同法上的义务,即表现为作为的给付义务.合同法中的义务可是合同当事人之间的约定义务,也可以是法律明文规定的法定义务.其次是侵权法上的义务,即表现为不作为的不得侵害他人人身、财产权益的义务.连带责任人中任何一人对违反法律义务的后果都是必须负全部责任.  相似文献   

20.
李廷彬 《致富时代》2011,(8):203-203
我国公民的权利是指我国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它表现为享有权利的公民有权做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做出相应的行为。我国公民的义务是指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它表现为负有义务的公民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或禁止做出一定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