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供水量计算 地下水补给量计算。地下水可供水量双开采区能有多少补给地下含水层,用补给量表示,开采量超过补给量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因此开采量不能超过补给量。  相似文献   

2.
环球     
《环境经济》2013,(10):9-9
肯尼亚发现大量地下水资源 可供全国使用70年 近日,肯尼亚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在全球最干旱的图尔卡纳地区发现了大量地下水资源。根据现阶段的勘探结果,该地区有两个巨大的地下含水层,面积超过4164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污染不容忽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地下水的环境状况从监测资料分析表明,目前全国地下水已普遍受到污染(超过97%),部分地区水质超标严重,且污染还在继续加重。依据2000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大多数城市地下水预报组分(或指标)呈增长趋势,地下水水质在向恶化趋势发展。主要增长的组分有:矿化度、总硬度、硝酸根、  相似文献   

4.
淡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在全球以及中国许多地区已经或将要进入紧张时期,淡水资源的过度消费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水危机已成了我们共同面临的现实。1.用水量的增长主要由三个因素来决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人口的城市化趋势。2.从环境许可的条件来看,河J!!径流的最大允许利用率约为35-40%,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能保持来补平衡,即最多不能超过当年补给更新量。山西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到60%以上,显然已经大大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严重恶化了环境。据预测:山西到助加年将缺水21%。届时万家寨引黄一期…  相似文献   

5.
一、当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主要问题 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和地区的淡水资源已受到水质恶化和水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威胁。由于全国80%左右的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人水域,造成全国1/3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近50%的重点城镇水源地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存在着缺乏规划和管理、严重超量开采、水位持续下降、漏斗不断扩大和城市地下水受到普遍污染等问题。此外,水资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6.
一、分布类型及成因吉林省城市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泥石流、地下水质污染等,其成因主要受内外动力、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程度等因素控制。1、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位下降主要指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而引起的区域性水位下降并形成大面积的降落漏斗。主要分布在我省的长春、四平和其他以地下水作为水源的中小城市。在这些地区,由于城市发展对地下水的需求量增加,无计划的过量或超量开采,使地下水天然的补给径流和排泄关系失衡,抽出的地下水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从而形成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持续开采便产生降落漏斗。2、地面沉降这类灾害在我国长江三角洲和华北平原的一些大中城市比较常见。地面沉降同地下水位下降一样,  相似文献   

7.
海水淡化--国际承包工程的新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中97.5%是咸水包括海水和苦咸水,无法直接饮用,在余下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全世界淡水消耗量自20世纪初以来增加了六至七倍,比人口增长速度高两倍。据联合国不久前发表的《对世界淡水资源的评估》的预测,到2005年,人类若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全世界将有1/3的人口遭受“中高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永生  樊雄 《经贸实践》2007,(8):32-33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 水是生命的源泉,在地球上所有水资源中,海水占96.5%。有限的淡水资源大多存在于南极冰盖和高原冰川,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1%。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地区已超过了当地的可供淡水资源总量,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当地现有淡水资源无法保障。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伴随着对水环境的严重破坏,我国大部分地区江河湖泊环境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9.
一、基础设计方面的问题 1.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未验算其稳定性。当设有一侧或多侧开口的地下室时,主体设计考虑土压力影响进行受力分析,并验算整体建筑的抗倾覆和抗滑移稳定性。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未进行抗浮验算。  相似文献   

10.
《经济论坛》2011,(2):F0004-F0004
东光县古称观州,地处河北省东南部,属严重资源型缺水地区,平均水资源量0.86亿方,人均占有量240方,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10。由于水量不足,除每年少量引蓄上游沥水外,主要靠超采地下水来维持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由于连年超采,采补失衡,已形成地下漏斗区,且日益严重。同时,受水文地质影响,浅层地下水多为苦成水,深层地下水普遍高氟,全县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水质及水资源现状,不但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身心健康,而且制约了全县的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在众多洗涤用品中,洗衣粉所占比重最大。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合成洗衣粉年人均用量达2.5公斤以上,总产量在世界同类产品中已名列前茅。随着洗衣粉用量的迅速增大,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露出来,洗衣粉中的磷酸盐会对淡水水质造成破坏,使水体恶化即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05,(4):275-275
1998年以后,我国确定的以大江大河堤防为重点的防洪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水资源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但从总体上看,水资源领域仍面临长期、严峻的挑战。一是洪涝灾害依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二是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三是水土流失严重;四是水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截至目前,全国浅层地下水大约有50%的地区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约有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地下水水质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社会进入对世纪的历史时刻,水已经成为一种战略资源,提供可靠、洁净和廉价的淡水日益困难,水的研究和创新面临着新的挑战。为迎接这种挑战,欧盟委员会组织专家研究小组,经过两年多的全面系统研究,于1998年7月发表了《欧洲淡水研究和创新的共同战略》。本文主要介绍欧盟淡水研究的十大优先领域,以期对我国水资源研究和开发有所借鉴。水资源评估和监测1.更好认识水生态系统的状况和演变首要的优先项目是建立淡水资源(地表水和地下水)总体状况的定性定量指标。指标体系将为评估资源和衡量人类对水系统的干扰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当基础深度在天然地下水位以下时,在基础施工中常常会遇到地下水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宏观     
《商周刊》2013,(5):13-13
根据国土资源部调查,在2000年-2002年,这三年的调查中,有超过60%的地下水资源是属于l到3类的标准,而到了2009年,四类和五类水质占比已达到73.8%,2011年,全国城市55%的地下水是较差至极差的水质,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综合经济效益的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综合经济效益的评价是一个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一般都涉及到权重的确定。当评价所用的指标过多,并同.指标间因相关而产生信息重叠时,权重的确定便很难做到合理,从而影响最终评价结果的合理性。本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分量分析法,将评价时所用的指标综合、归纳成彼此独立的没有重复信息的少数几个指标,从而使权重的确定更加清晰和明了,评价结果也更趋合理。二、评价接型和评价过程设用p个指标对n个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第i个企业的第j个指标值为aij,则评价过程和使用的模型如下:(一)指标…  相似文献   

17.
当基础深度在天然地下水位以下时,在基础施工中常常会遇到地下水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世界淡水资源的可获取量大大超过需求量和使用量,但水资源分布不均。有些地区的水奇缺,有些地方的居民则早已受到水供应不足的困扰。海水成了实际上取之不尽的淡水资源,如果淡化海水,就能有助于缓解任何临海地区日益增加的供水问题。像任何工业过程一样,海水淡化也需要能源。然而,化石能源的资源有限,而且这类能源的加剧使用会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有关的研究和资料显示利用核能,可以有多种组合和选择用于向海洋索取淡水。1991年,为满足5个北非国家提出的援助请求,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设立了一项区域性的有关核能淡化海…  相似文献   

19.
基于Kriging模型的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安玉  濮励杰  付强 《经济地理》2007,27(6):1018-1020
借助GIS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能力,建立了地下水空间数据库,同时结合动态平衡法,实现地下水含水层的三维可视化,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平台,采用Spatial Analyst分析模块中的Kriging插值方法,实现对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以及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的模拟并进行评价。分析得出:自1997年有地下水观测资料以来,该区域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下降最大处达5.8m,至2005年累计亏损6.89×108m3,今后该区域应采取相应措施来缓解地下水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一、温差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 1.现象。这类裂缝较典型和普遍的是建筑物(特别是那些纵向较长的)顶层两端内外纵墙上的斜裂缝,其形态呈“八”字或~”型,且显对称性,但有时仅~端有,轻微者仅在两端1个~2个开间内出现,严重者会发展至房屋两端1/3纵长范围内,并由顶层向下几层发展。裂缝宽度一般中间大,两端小。当外纵墙有窗时,裂缝沿窗口对角方向裂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