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推进稻虾产业发展,2018年黄石市在某基地开始实施稻虾生态养殖。根据湖北省稻虾养殖定义,稻虾生态种养技术是一种通过科学的稻田改造工程,营造出适合小龙虾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实现稻虾连作、稻虾共作与小龙虾生态繁育的良性循环,提高稻田综合效益的技术。笔者正好经历了该基地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为期1年多的稻虾生态养殖全过程,现将该养殖实践情况总结如下,以期为广大水产从业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虾稻共作”属于一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两季小龙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近年来,“虾稻共作”综合种养发展模式因为有较高的综合效益价值,而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从发展现状来看,“虾稻共作”模式目前在湖北省尤其是潜江市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突出表现为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以来,全省围绕《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力打造小龙虾"千亿元"农业特色产业,多措并举,推动我省小龙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据初步统计,2017年全省小龙虾养殖、加工、流通、餐饮等综合产值达851.82亿元,同比增加17.76%。一、养殖规模效益再上新台阶2017年,全省新增"稻虾共作"、"稻虾连作"等稻虾综合种养面积64.14万亩,  相似文献   

4.
<正>武穴市余川镇余川村九组龙虾养殖示范户柯金定,2004年开始利用村组低洼稻田30亩,投入150kg不同规格小龙虾种源,实行粗放野生寄养方式,后续每年同规模水面小龙虾实行自繁自养,没有添加新的种源,亩单产从25kg增加至50kg以上。2011年稻田养虾规模扩大到100多亩,共四处田块,面积分别在10-60亩之间,实行稻虾连作,7-8月份在新增的70亩稻田的田间沟内投放亲虾  相似文献   

5.
小龙虾稻田养殖通过虾稻互促,在实现减肥减药的同时,提高了稻田综合效益,增收效果明显,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对稳定粮食生产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据调查,江苏省泗洪县青阳街道周里村稻虾综合种养户孟先生,2019年从虾苗投放到成虾上市,经过20天饲养,1kg虾苗能出8kg成品虾。  相似文献   

6.
<正>6月1日,湖北省潜江市渔洋镇金城村的刘文清正忙着在稻田里捕捞小龙虾,"今年又有好收成,虾子大,稻苗好。"潜江有"稻虾共作"面积13万多亩,亩年纯利2000元以上,刘文清是众多受益农民之一。去年,他的200亩"稻虾共作"养殖基地获利54万元,效益比传统种粮模式放大5倍以上。从潜江发源的稻田养虾综合种养模式推广到湖北全省,近年来在宜城、监利、钟祥等35个重点县市区全面铺开。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415万亩,其中庐江县达16万亩,主要是稻虾养殖模式;但传统养殖模式下小龙虾主要集中在5月份上市,造成市场供应集中、销售价格低,而且5月份是虾病高发期,气候多变,病害严重,死亡率高,有的塘口甚至全军覆没,导致养殖风险大,制约了虾稻产业的发展。本技术通过调整稻虾共作水稻和小龙虾种养茬口,采用早繁苗培育技术早放种虾,  相似文献   

8.
<正>稻虾共作是依据水稻小龙虾共生理论,遵循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进行种养结合,水稻小龙虾共生、互补,进入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现将稻虾共作绿色高效养殖技术总结如下:1.养殖稻田的改建1.1稻田选址要求农田水利设施要配套,  相似文献   

9.
正分宜县位于赣中西部,为新余市辖县,属丘陵地区,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优良的地理环境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提供有利条件。一、稻渔综合种养基本现状分宜县稻渔综合种养现有面积2119亩,主要养殖模式为稻虾综合种养、稻蛙综合种养。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为小龙虾在稻田中开沟养殖,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钤山镇、分宜镇、杨桥镇,养殖面积达1900亩。  相似文献   

10.
正一、2020年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江苏省泗洪县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相关政策要求,加大稻虾共作探索力度,迅速发展产业规模,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被中国渔业协会评为"中国小龙虾种源保护第一县",泗洪县城头乡被中国渔业协会评为"中国小龙虾种源保育基地"。(一)稻渔生产情况全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1.2万亩,2020年新增面积5.4万亩,连片1000亩以上稻虾共作基地达32个,全年水产品产量39484吨,产值8.9亿元,水稻平均亩产560kg。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以虾稻共作模式为主的小龙虾养殖在全国遍地开花,养殖面积不断扩大。据2018年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已达1000多万亩,产量100多万吨。随着消费群体不断扩大,餐饮消费持续火爆,国内市场需求猛升,虾稻共作虽为各餐饮店、加工厂和其他消费市场提供大量的小龙虾货源,但仍满足不足了日益扩张的市场需求,难以  相似文献   

12.
<正>传统的稻虾连作养殖模式,稻田改造不科学,有的开挖的虾沟占稻田面积比例过大,但管理不到位,配套措施跟不上,小龙虾的产量也不高,水稻产量也大幅减产,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落后的情况普遍存在,造成商品虾总体规格偏小、品质降低,小龙虾养殖效益也随之下降。为了持续发挥稻虾共生互补的优势,提升水稻和小龙虾的质量、效益和规模优势,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根据稻田生态原理和小龙虾生物学特性,我县利用全国农技推广建设补  相似文献   

13.
金湖县稻虾轮作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6年金湖县作为江苏省稻渔综合种养试点县率先进行了稻虾轮作的试验示范,在全县设立了五个示范基地,取得了亩产小龙虾94.13kg、水稻472.64kg,亩纯效益2544.32元的好成绩。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虾稻轮作(即克氏原螯虾与中稻轮作)是指在中稻田里种一季中稻后,接着养一季小龙虾的一种种养模式。具体地说,  相似文献   

14.
正稻田与池塘协同养殖小龙虾,能够充分利用浅水育虾苗、深水养大虾的自然条件,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2019年武安镇个体养殖户,6亩稻田共获得虾苗1350kg,10亩池塘三季养殖小龙虾收获成虾5460kg,亩利润1.2万元。现总结如下:1.稻田和池塘条件稻田主要用来繁殖和培育虾苗。面积以3~5亩为宜,围沟宽3m,堤埂高1.2m。在2018年10  相似文献   

15.
<正>由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小龙虾的身价节节攀升,于是各地不断发展和推广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我县一养殖户利用低洼稻田开展虾稻连作种养技术示范,即在冬闲时间养殖小龙虾,次年5-6月起捕后,种植一季单晚稻,年获一季虾一季稻,经济效益较单一种稻提高2-3.5倍。2016年,该养殖户在总面积为255亩的低洼田里进  相似文献   

16.
稻下鱼虾欢     
正"虾子有水稻遮阳,可以一直长到8月呢。"黄梅县杨柳湖种养大户胡爱国乐呵呵地说,自从在承包的200亩稻田里采用"虾稻共作"模式后,每年增收40余万元。"我们这里是低湖田,水稻一年只能产一季,常年产量就是400余kg。为了增加收入,我们2013年开始搞虾稻连作,每亩最高产虾达90kg,可创收3000余元。"谈到稻虾连作,黄梅县濯港镇杨柳湖的湖北红  相似文献   

17.
<正>宜城市堰塘众多,水草众多,小型水库的库底是平地,是养殖河蟹虾类的最好选择,宜城市有大小河流100多条,到2013年,全市稻虾河蟹轮作模式面积达到10000亩,南营南洲村稻田生态甲鱼面积达到1000亩,已建成鑫亿田小龙虾繁育基地年产能力1亿尾、现有小龙虾河蟹标准化面积5000亩,已培育水产品牌2个,稻田养殖青虾是宜城市一个区位优势的水  相似文献   

18.
<正>稻田养殖小龙虾,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稻又养虾,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的一种综合种养模式。虾稻连作,促进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不仅虾可丰产,每亩龙虾产量可达100-200kg,亩获纯利2000元左右,而且稻田养的虾可以吃掉田中消耗肥料的杂草和其它水生动物,节省了除草的劳动力,虾在稻田中不停地活动,  相似文献   

19.
<正>湖北省潜江市出产的小龙虾,在海内外刮起一阵又一阵的美食旋风,潜江小龙虾加快产业创新升级的做法,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典范。起跑:从"一稻一虾"到"一稻两虾"刘主权这个积玉口镇宝湾村的普通农民,却是全国赫赫有名的小龙虾养殖第一人。因为他打破了"稻田不能养殖小龙虾"的禁区。2001年春,他率先在1000多亩低湖田尝试"虾稻轮作",一举实现了钱粮双增。2006年,这种生态种养模  相似文献   

20.
<正>稻田中养殖小龙虾是在以稻为主、以虾为辅的前提下,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杂草资源、水生动物资源、昆虫资源以及其它物质和能源更加充分地被小龙虾所利用。并通过小龙虾在稻田里不停地活动、觅食,帮助稻田除草、灭虫、松土、活水、通气和增肥,改善稻田生态环境,达到稻、虾互利双增收的目的。现将相关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一、稻田的选择用于养殖小龙虾的稻田要选择不受旱灾、洪灾影响,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