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给精养鱼池注水是调节鱼池水质最直接、最有效、最主要的措施。为达到鱼池理想环境条件和效果,请广大养鱼户在注水过程中须掌握以下技巧和方法。一、酌情注水。注水要根据天气变化、气温高低、水质等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养殖普通鱼类,每隔半月左右向池塘注水1次。如天气酷热、温度高、水质过肥,或阴雨、闷热天气,注水的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提高和池塘养殖单位产量的增大,高温季节既是鱼类快速生长阶段,又是鱼池水质难以控制和鱼类疾病高发时期,尤其是精养鱼池,要实现稳产、高效,笔者认为水质调控、改良已成为该阶段关键  相似文献   

3.
正无论精养鱼苗还是精养成鱼的鱼池,经过漫长的越冬期,鱼体的体能消耗较大,加之漫长的越冬期,水质静止易老化,春季又有季节鱼病高发期,因此,春季精养鱼池,要减少疾病发生,做到健康养殖,要做好以下几方面措施。一、科学调水春季池塘开化后,选择温度相对较高的晴天中午,用刺激性小的、无刺激的产品(如碘制剂等),对水体进行消毒,降低水体  相似文献   

4.
<正>给精养鱼池注水是调节鱼池水质最直接、最有效、最主要的措施。为达到鱼池理想环境条件和效果,请广大养鱼户在注水过程中须掌握以下技巧和方法。一、酌情注水。注水要根据天气变化、气温高低、水质等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养殖普通鱼类,每隔半月左右向池塘注水1次。如天气酷热、温度高、水质过肥,或阴雨、闷热天气,注水的间隔时间应适当缩短。二、清晨注水。注水最好选择在清晨  相似文献   

5.
池塘水质改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渔民历来有"养好一塘鱼,先要管好一池水"的谚语。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池塘养殖单位产量也在增大,高温季节既是鱼类快速生长季节,又是鱼池水质难以控制和鱼类疾病高发季节,尤其是精养鱼池如何实现稳产、高效,调控、改良水质已成为该阶段关键问题。一、水质恶化的原因目前的水产养殖已由过去粗放型养殖逐渐改为高密度、名特品种配套的精养型或半精养型。高密度养殖模式势必  相似文献   

6.
<正> 养鱼池保持适当淤泥,可起到供肥、保肥和调节水质的作用。但池塘淤泥过多,会造成下层水长期呈缺氧状态。目前是鱼池清整的好时机,对淤泥过多的鱼池可采取以下措施改良: 挖去过多淤泥。一般池底保留5厘米左右淤泥。 日晒冰冻池底。通过日晒和冰冻杀死病菌,增加淤泥的通气性和简单无机物的  相似文献   

7.
冬季既是鱼类的收获期,同时也是下一个养殖周期的开始。精养鱼池冬季管理,需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1.抓好存塘商品鱼日常管理一是要防止水温剧烈变动。冬季因降水少而造成精养鱼池水位降低,池水会因浅水而造成水温变化快、温差大,不利于存塘商品鱼正常越冬。冬季适当加深池塘水位,能有效防止水温剧烈变动,有利于鱼类越冬。  相似文献   

8.
<正> 夏季是鱼类生长的旺盛时期。但是,由于气温较高,鱼体代谢能力增强,水中微生物活跃,至使池塘水质变化较快。因此,夏季池塘养鱼应注意搞好鱼池的水质改良工作,一旦疏忽,便极易造成鱼病的发生和流行。那么,夏季如何对鱼池水质进行改良呢?  相似文献   

9.
<正>水质调节是鱼类养殖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俗话说得好,"要想养好鱼,必须管好水。由此可见,池塘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鱼类养殖的成败。特别是精养池塘,鱼种放养密度大,投饵量多,容易造成水质变化。一旦水质败坏和酸化,就会造成病原菌大量繁殖,从而引发鱼病,导致鱼类生长缓慢,用药成本加大,养殖产量和效益下降。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以降低鱼类发病率,提高饲  相似文献   

10.
正加强夏季精养鱼池高温季节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现将夏季精养鱼池管理要点介绍如下。一、科学调水1.提高池塘水位,并适时换水。进入高温期,要及时加深提高养殖池塘水位,池塘水位一般要达到2.0-2.2m,一方面增加水体空间,相对降低养殖密度;另一  相似文献   

11.
正秋季来临时,精养池塘水转现象往往高于其他季节,池塘常常发生水转现象,对精养池塘危害较重。一、池塘发生水转现象的原因以及危害1.池塘发生水转现象的原因。精养池塘,由于鱼类放养数量较多,投饵量较大,鱼类代谢物较多,池塘水质容易富营养化,加  相似文献   

12.
<正> 微囊藻属于一种蓝藻,在精养鱼池中大量繁殖时,会造成精养鱼池大量减产,给养殖户造成重大损失。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1、对已发现有微囊藻的鱼池,在形成初期数量不多时就应把它杀灭。防治方法可用0.7ppm硫酸铜全池泼洒。或当藻类集中时用0.7ppm硫酸铜溶液泼洒在藻类集中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正> 一、泛塘的原因 1、投饲和施肥不当:精养,为提高产量,盲目超量投饲和施肥,以致水质过肥,发生泛塘死鱼。 2、自然条件差,放养量过大:浅水塘或自然条件很差,但为求高产仍大量放养鱼种和过量投饲施肥,以致水质过肥,发生泛塘死鱼。 3、池底淤泥过深:精养鱼池长期不清除淤泥,塘底淤泥厚达一米以上,以致水质恶化发生泛塘死鱼。 4、水质老化:池中长期不加新水,以致水质肥而老化,微囊藻和枝角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遇天气不好时,很容易发生泛塘死鱼。 5、水体污染:有的养鱼池,水体被污染,水质恶化,也易发生中毒死鱼或泛塘死鱼。  相似文献   

14.
生石灰在池塘养鱼生产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一些水质较肥、实行精养高产的鱼池,几乎都离不开用生石灰预防鱼病和调节水质。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5.
正精养鱼塘由于放养密度较高,投饵量较大,鱼类代谢物量较大,各种病原体在夏季高温期大量繁殖,池鱼往往容易患各种疾病。积极预防疾病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科学进行池塘底质改良池塘底质决定池塘水质,尤其在夏季,鱼类代谢废物量大以及水中浮游生物的死骸等积累沉淀到池塘底部,加重了对池塘底质的污染,因此要定期对池塘底部使用底质改良剂进行底质改良,保持池塘底质优良,减少鱼类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精养鱼池已成为新亮点。但有些养鱼户误认为水肥才能鱼壮,盲目给精养鱼池过量或不合时宜地施用化肥,结果造成水质和鱼类品质下降。实践证明:在养鱼生产中,  相似文献   

17.
<正>鱼种是成鱼生产的物质基础,投饵技术是鱼种饲养工作的关键。为提高饲料利用率,使鱼种生产取得最佳的产量和效益,掌握正确的投饵驯化技术尤为重要。一、投饵驯化技术1.鲤鱼种的投饵驯化技术(1)鱼池条件:有良好的水源,要求水质良好、无污染的江河、湖泊、水库或地下水;面积以3-5亩为宜,较大的鱼池在10亩左右也可以,鱼池过大,较难做到精喂细养,池塘过小,水质极易过  相似文献   

18.
<正>夏季是鱼类生长的旺季,也是鱼病流行的高发期。由于目前池塘实行高密度精养,池塘水体负载量增大,水质过肥,遇闷热天、雷雨天特别是天气突变,气压降低,水中溶氧减少时,极易造成池鱼浮头,严重时出现泛池,大批鱼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泛池后容易使池水变坏,从而导致鱼病的发生和蔓延。为确保夏季池塘养殖鱼类既快速生长,又能减少鱼病的发生,笔者从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9.
养鱼池塘经过一年的养殖生产,由于死亡的生物体、鱼类的粪便、残剩饲料和有机肥料等不断积累,加上泥沙混合,在池底淤积成厚厚的淤泥,有的达50cm,有的甚至达1m。很容易造成水质恶化,既影响了池塘的生产能力,又对水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所以对于养鱼池塘采取清除过多的淤泥、刘池塘进行改良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如果忽视了此项工作,就有可能造成缺氧死亡和发生鱼病等事故。  相似文献   

20.
在精养鱼池中套养黄鳝,能充分利用鱼池水环境和天然饵粒资源,投资少,管理简单,产生的经济效益高。是鱼池增收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