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2014年,湖北稻田综合种养再传捷报:种养面积达230万亩,其中"稻虾模式"225万亩,"稻鳅模式"和"稻鳖鱼虾模式"5万亩。仅"稻虾模式"就比去年增加30万亩;全年小龙虾产量达38.8万吨,同比增长4.05万吨;小龙虾出口额2.58亿美元,居全国第一;小龙虾综合产值达490亿元、同比增长21.8%。这张漂亮的成绩单是全省水产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凝聚着技术推广人员的心血。省、市、县三级国家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在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传统的稻虾连作养殖模式,稻田改造不科学,有的开挖的虾沟占稻田面积比例过大,但管理不到位,配套措施跟不上,小龙虾的产量也不高,水稻产量也大幅减产,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落后的情况普遍存在,造成商品虾总体规格偏小、品质降低,小龙虾养殖效益也随之下降。为了持续发挥稻虾共生互补的优势,提升水稻和小龙虾的质量、效益和规模优势,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根据稻田生态原理和小龙虾生物学特性,我县利用全国农技推广建设补  相似文献   

3.
<正>稻虾共作是依据水稻小龙虾共生理论,遵循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进行种养结合,水稻小龙虾共生、互补,进入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现将稻虾共作绿色高效养殖技术总结如下:1.养殖稻田的改建1.1稻田选址要求农田水利设施要配套,  相似文献   

4.
<正>“虾稻共作”属于一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两季小龙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近年来,“虾稻共作”综合种养发展模式因为有较高的综合效益价值,而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从发展现状来看,“虾稻共作”模式目前在湖北省尤其是潜江市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突出表现为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安徽省庐江县柯坦镇城池村巴电稻虾种养专业合作社积极推广“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即在同一片稻田里既种稻又养虾,稻虾共生、稻虾互补,从单一的种植向种养一体化转变,做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稻田的水面供龙虾生长,龙虾的排泄物可为水稻提供天然有机肥,水稻与小龙虾“互为供给”,形成水稻护虾、虾吃虫草、虾粪肥田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在桂平市石咀镇旺龙村稻虾综合种养基地,整齐排列着28张稻虾塘,每张面积约40亩,贵港市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场会在这里召开。据悉,广西贵港市以实现"百亿渔业"为目标,加快推进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中国南方小龙虾之乡",到2023年计划种养面积达30万亩,小龙虾年产量超5万吨、产值25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7.
金湖县稻虾轮作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6年金湖县作为江苏省稻渔综合种养试点县率先进行了稻虾轮作的试验示范,在全县设立了五个示范基地,取得了亩产小龙虾94.13kg、水稻472.64kg,亩纯效益2544.32元的好成绩。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虾稻轮作(即克氏原螯虾与中稻轮作)是指在中稻田里种一季中稻后,接着养一季小龙虾的一种种养模式。具体地说,  相似文献   

8.
<正>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虽然已有较为成熟的技术,但它毕竟是一个新兴产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尚未被初学者认识和掌握。笔者结合本县这几年养虾实际,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供广大稻虾种养的农民朋友参考:一、稻田整理及防逃设施虾稻综合种养重点是选址,必须是  相似文献   

9.
正稻渔综合种养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总结了稳定水稻种植面积,保障粮食安全,养殖小龙虾等水产品增收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环境的路子。小龙虾是目前稻田养殖的首选品种,根据市场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大规格虾受市场青睐,  相似文献   

10.
<正>为推进稻虾产业发展,2018年黄石市在某基地开始实施稻虾生态养殖。根据湖北省稻虾养殖定义,稻虾生态种养技术是一种通过科学的稻田改造工程,营造出适合小龙虾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实现稻虾连作、稻虾共作与小龙虾生态繁育的良性循环,提高稻田综合效益的技术。笔者正好经历了该基地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为期1年多的稻虾生态养殖全过程,现将该养殖实践情况总结如下,以期为广大水产从业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常见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有:稻-甲壳类(小龙虾、青虾、河蟹)、稻-鱼类(泥鳅、黄鳝、黄颡、鲴类、鲫鱼、草鱼、鱼白鱼、鳜鱼)、稻-鳖、稻-蛙、稻-鸭-鱼等,其技术要点通用之处不作赘述,仅就其密度与特殊之处分述如下:一、稻-甲壳类综合种养模式(一)稻-小龙虾模式1.投放亲虾养殖模式,每年9月中下旬于鱼沟鱼凼中投放亲虾,投放量20-30kg/亩,规格30-35g/只以上,雄性个体宜大于雌性个体,雌雄比2-3∶1为宜。2.投放幼虾养殖模式,每年3-5月于鱼沟鱼凼中投放幼虾,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潜江市稻田综合种养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当地加工企业对小龙虾原料的需求,湖北省潜江市在本世纪初开始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目前以经济效益稳定的"虾稻共作"为主要种养模式。本文重点分析"虾稻共作"的经济效益,具体阐述种养技术的设计如何与经济效益考量相结合。此外,还介绍了政府补贴政策,综合种养保险模式,以及目前仍存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13年起,全国掀起新一轮稻田综合种养的浪潮,其中稻田养殖小龙虾的发展速度最快、新增面积最多。成都崇州经过3年多的发展,稻虾共作已初具规模,养殖面积从2013年的30多亩发展到2018年8000多亩,每亩稻田可收获小龙虾150kg、优质大米400kg,稻虾综合效益比单纯种植一稻一麦(油菜)增收2500元,增收效果明显。现将崇州市稻虾共作生态健康养殖增产关键技术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分宜县位于赣中西部,为新余市辖县,属丘陵地区,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优良的地理环境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提供有利条件。一、稻渔综合种养基本现状分宜县稻渔综合种养现有面积2119亩,主要养殖模式为稻虾综合种养、稻蛙综合种养。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为小龙虾在稻田中开沟养殖,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钤山镇、分宜镇、杨桥镇,养殖面积达1900亩。  相似文献   

15.
<正>湖北省潜江市出产的小龙虾,在海内外刮起一阵又一阵的美食旋风,潜江小龙虾加快产业创新升级的做法,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典范。起跑:从"一稻一虾"到"一稻两虾"刘主权这个积玉口镇宝湾村的普通农民,却是全国赫赫有名的小龙虾养殖第一人。因为他打破了"稻田不能养殖小龙虾"的禁区。2001年春,他率先在1000多亩低湖田尝试"虾稻轮作",一举实现了钱粮双增。2006年,这种生态种养模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一年一度龙虾节的启动,安徽合肥正式进入了"龙虾时间":一只只通体红透、壳肉饱满的小龙虾出现在合肥大街小巷的餐馆里;香辣可口的滋味,轻松畅快的餐饮氛围,引来大批食客。这些餐桌上的小龙虾,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合肥市的稻田虾。近年来,合肥市大力发展以稻田虾为主体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已突破10万亩,并达到了稳粮、促渔、改善生态的多重效果,有力带动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农户增收明显。  相似文献   

17.
<正>湖北省虾稻产业协会第一届一次会员大会在武汉召开,来自省内153家小龙虾、优质稻企业和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组建湖北"虾稻共作、稻渔种养"区域公用品牌打造载体。"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模式可亩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养的小龙虾已经开始捕捞上市了,每斤售价近20元,行情很不错。"8月29日上午,在琼海市嘉积镇雅洞村稻虾综合种养产业示范基地,脱贫户颜冬夫正在捕捞小龙虾。不一会儿,一个桶就已装满小龙虾。虾塘里的小龙虾个头大,售价高。虾塘旁,稻田一片金黄。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正>由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小龙虾的身价节节攀升,于是各地不断发展和推广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我县一养殖户利用低洼稻田开展虾稻连作种养技术示范,即在冬闲时间养殖小龙虾,次年5-6月起捕后,种植一季单晚稻,年获一季虾一季稻,经济效益较单一种稻提高2-3.5倍。2016年,该养殖户在总面积为255亩的低洼田里进  相似文献   

20.
<正>湖北省稻田综合种养推进现场会8月5日在"中国小龙虾之乡"潜江召开。全省36个重点粮食、水产县的农业局长和水产局长参加了会议。会议参观了莱克、华山两个国家级龙头企业的小龙虾加工车间,湖北省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和两个万亩"稻虾共作"生产基地;潜江市人民政府、鄂州市水产局、钟祥市祥隆水产专业合作联社和监利县种养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