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内部审计模式向“隶属于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方向发展该形式能减少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使股东利益得到有效保护,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使得内部审计既能作为企业自我约束的机构又能代表包括政府在内的所有投资者和债权人利益,对企业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审计。二、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将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侧重于“服务”,即“经济评价”,内审人员除了及时、准确地向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上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层出不穷,引起了市场监管部门的关注,大股东资金侵占的行为往往非常隐蔽不易被察觉,伴随着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使得审计难度不断增加,审计失败不仅会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也给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带来隐患。物流企业与传统制造业不同,往往不存在实物的流转,因此注册会计师对物流企业审计的难度有所提升,为了避免审计失败,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如何识别与应对大股东资金侵占异常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物流企业大股东资金侵占的动因及后果;其次针对资金侵占的风险点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了注册会计师应当识别并重视的四个特征;最后对审计人员如何应对物流企业的资金侵占舞弊问题提出了建议。希望帮助注册会计师识别大股东资金侵占现象,降低审计风险,规范资金侵占行为的发生,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不受损害,保障物流企业的合理运营。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分析了在企业审计过程中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博弈问题,指出在审计过程中,主要存在投资人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博弈,投资人、经营管理者和审计师之间的博弈,大股东、小股东和审计师之间的博弈,试图对上述博弈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为将来制定更加合理的审计制度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袁晓峰 《北方经贸》2013,(12):115-116
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的主流观点将公司治理定义为:“保护和提升公司股东价值的一套控制体制”.这一领域主要侧重于对公司董事会及其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的结构与职能的研究,并且认为在公司治理中有着重要作用的审计也应为“保护和提升公司股东价值”这一目标服务.而社会与环境方面的批判学者却将精力放在了为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如何加强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研究上.笔者认为,为了广大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大众的利益,应该加强审计的职能作用,给审计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5.
独立审计制度是公司的外部监督支持系统,是保护中小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有效机制.我国的审计制度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存在众多阻碍独立审计的因素.我国的审计制度有待完善,审计的独立性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财务监管制度之重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东缺位是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出现内部人控制的根本原因。缺乏股东有效监督的上市公司管理层可能运用各种财务舞弊手段损害股东利益。通过制度的调整 ,如强化股东的财务监督权 ,变革独立审计收费方式等 ,使股市具备快速发现和清除虚假财务信息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吴丽芳 《北方经贸》2014,(12):194-195
债权人和股东是企业资金的主要提供者,是企业关键的利益相关者。由于债权人和股东在收益分配和风险承担上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债权人和股东之间存在明显的利益冲突。平衡债权人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对于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具有重要的意义。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冲突直接影响到企业战略的选择,因此,企业战略选择时应该审慎平衡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冲突,保护债权人和股东双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独立审计制度是公司的外部监督支持系统,是保护中小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有效机制。我国的审计制度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存在众多阻碍独立审计的因素。我国的审计制度有待完善,审计的独立性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费用的相关关系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任期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且这一关联在审计任期较短的公司中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企业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审计费用的关联更明显,审计任期的调节作用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中不存在显著差异。此外文章还发现,审计任期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联无调节作用。也就是说,在应对此类非系统风险时,审计任期较长的事务所溢价较低,但较低的溢价并不伴随着风险识别能力的削弱。文章研究结果表明,事务所会充分考虑不同产权性质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可能带来的风险,审计任期的负向调节作用源于学习效应。  相似文献   

10.
随着逐步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除了要不断深化改革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优化企业内部审计,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影响股东等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对于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股东等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把之前未披露的、虚构的财务信息披露出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帮助企业健康发展。本文从现阶段企业内部审计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应的优化策略,以此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1.
对于我们现有的公司制的企业而言,审计工作是我们公司在其内部的控制和其风险管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内部审计的具体描述,寻找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并进行分析。公司内部审计主要是采取一系列的传统方式与途径对企业遇到的风险问题、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等方面进行预测和建议,以此来最大化地帮助代表公司股东利益的管理层和治理层实现其可持续性盈利的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12.
对加强审计独立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审计的独立公正性 ,关键要加强公司治理 ,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 ,引入社会法人股东和社会公众股东。减少政府对公司和资本市场的行政干预 ,让市场真正起到资源配置的作用。在改善公司治理的前提下 ,明晰审计委托主体 ,加强法律建设 ,将民事赔偿责任放在首位 ,从根本上保证投资者利益 ,有效防止公司造假 ,提高注册会计师工作审计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3.
大胆的策略和有效的实施会给股东带来利益,但这需要一个具有高度创造性和工作动力的团队,上市公司的董事在这方面对管理者的施压强度通常不及PE身份的董事PE在本质上有股东利益至上的理念。强调利益相关者是在企业成功之后的事,现阶段的中国企业还是应该支持为股东利益服务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何晴 《财贸经济》2008,(3):44-47
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企业,还是股东的企业?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企业的目标还是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手段?这些争论由来已久。从企业的契约性质出发,本文建立了一个“综合性”的解释框架来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既定制度背景、法律和文化传统约束下的实现机制。我们认为,研究利益相关者利益实现的条件与约束比单纯的目标或手段争论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电信企业设置独立董事制度的必要性 随着电信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股东对企业的控制越来越弱.按企业治理结构的要求,董事会是股东的代表,需对股东交托的资产和资源负责;而经理是经营者,在进行经营管理的同时,经营者要实现股东的利益要求.但我国的电信企业,一般是由董事长兼总经理(含董事兼任经理),这种双重身份的安排,董事会是代表股东的利益,还是代表管理层的利益就难以区分,这样就非常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特别是对中小股东的利益难以保证,也不能对管理层的经济行为实现有效制衡.笔者认为,电信企业现行的治理结构已经不能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设立独立董事制度弥补电信企业治理的缺陷,同时也是对董事会内部治理机制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企业经营风险预警是指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之外的其他风险状况进行识别和判定,从而为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如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债权人、股东、审计人员和监管部门等,提供经营、投资、监管等方面的决策依据。因此,对上市公司经营风险预警机制及预警系统进行研究无疑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表决权信托与小股东利益保护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现行公司法对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利益保护方面存在诸多制度缺失 ,致使小股东利益受到损害现象非常普遍。本文认为 ,损害小股东利益现象是控股股东利用其表决权的“垄断”地位控制公司及经营管理层的原因所致。表决权信托是改变这一现象的有效方式 ,能起到保护小股东利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琛  胥朝阳 《现代商业》2006,(14):66-67
公司制企业中股东和管理层之间是法律上的委托代理关系.管理层作为受托人,对股东负有诚信义务,在进行相关决策时,应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不得为自身利益而侵害股东利益.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股权分裂,国有股股东处于虚设地位.国有企业管理层在其收购中侵害股东利益的现象很普遍,这实际上是收购中的非伦理行为,直接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和国有企业的价值毁灭.本文试图对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中非伦理行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公司制企业中股东和管理层之间是法律上的委托代理关系。管理层作为受托人,对股东负有诚信义务,在进行相关决策时,应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不得为自身利益而侵害股东利益。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股权分裂,国有股股东处于虚设地位。国有企业管理层在其收购中侵害股东利益的现象很普遍,这实际上是收购中的非伦理行为,直接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和国有企业的价值毁灭。本文试图对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中非伦理行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企业公民意识的有无,首先表现在对企业的所有权的认知一没有企业公民意识的企业,认为企业的股东仅是为企业提供资金者,企业经营的目睁,就是为股东的投资带来回报并且使回报最大化。但追求三重盈余的企业认为企业的股东至少有三个:自然环境、社会和投资人。企业经营者的真实身份是受托于这三个股东的“公民CEO”,他的经营行为是确保三个“出资人”同时受益,而不是为了一个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牺牲其他两个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