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邓小平  相似文献   

2.
《南方经济》2012,(4):1+95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在中国改革开放处在关键时期,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这篇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文献内容丰富,其中经济方面的重要观点是再次强调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邓小平南方谈话对中国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今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又处在一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关头,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业已退下领导岗位的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  相似文献   

4.
一月     
《今日重庆》2014,(1):4-4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史称“南巡讲话”。“南巡讲话”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经历了又一场深刻变化,为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巨人的推动作用。图为邓小平在广东考察。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关头,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业已退下领导岗位的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这些讲话后被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通常人们把这些讲话称作"南方谈话".  相似文献   

6.
20年前,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面临国内外形势严峻考验下,对改革开放发展路向的高瞻远瞩的理论昭示,是对中国发展道路所作的深谋远虑的政治交代,是邓小平同志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巅峰之作. 一、坚持改革,才能干出“新的事业” 坚持改革,是南方谈话的关键词之一.小平同志把改革提升到解放生产力的意义上,强调不能只讲发展生产力,还要讲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他提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否则“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相似文献   

7.
20年来波澜壮阔的实践,以及正在展开的伟大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南方谈话之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以88岁的高龄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了重要谈话,史称"南方谈话"。  相似文献   

8.
东方风来满眼春。10年前的初春,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战略家、世纪伟人邓小平视察武昌、上海、深圳、珠海,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南方谈话发表整整10年了,值得我们认真回顾学习。当年的南方谈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开拓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界,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  相似文献   

9.
陈桦 《开放潮》2002,(3):36-37
10年前邓小平同志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发表了重要谈话,以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现在看,对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无论怎么评价都不为过。它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又一座里程碑,南方谈话回答了长期束缚和困扰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如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对待改革开放基本路线的态度,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等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奠定了新时期改革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它解决了中国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比如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发展才是硬道理,步子要迈得大一点等等,进一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指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同年召开了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可以说南方谈话指引了中国十年来改革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这个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它从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上,深刻总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论断.这次讲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最终形成,开辟了中国改革的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