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民工荒”事件的爆发一度把农民工就业权问题推上了风头浪尖.立足于“民工荒”视野下,从推拉理论、二元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分割和权利贫困四个理论基点出发,更有利于综合分析我国现阶段农民工就业权保障的种种弊端,并由此得出建议对策:完善福利待遇,增加城市就业拉力;改革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消除劳动力市场隔阂,促进跨市场流动;增强就业权法律保护,消除权利贫困现状.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劳动力丰富而且廉价,但是近两年来却出现了“民工荒”现象。“民工荒”的出现,是由一系列原因造成的,是社会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本文认为国家应该尽快建立统一的国民待遇制度,并通过调整同行业分布来降低农民迁移的成本。企业可以与农民工签订合同来加强教育培训,保证费用共担,利润共享。农民工自身应该建立工会来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工资水平。整个社会应该重视“民工荒”问题,保护中国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深圳市282农民工为样本,从农民工主体视角,探讨“民工荒”背景下农民工个体的利益诉求和心理动机,从微观层面讨论“民工荒”的发生机制。文章研究发现,“民工荒”是农民工面对长期以来经济待遇差、社会生活支离破碎、政府和企业责任缺失所作出的“用脚投票”的抗争手段。因此,后金融危机时代,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短期内难以实现迅速转型的前提下,缓解“民工荒”应当以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从“打工潮”到“民工荒”,真可谓时移世易。对于刚刚迎来第13亿位公民的国家来说,过多的富余劳动力一直是让政府头痛的难题。但是今天,“民工荒”的现象却在广东、福建等地大范围出现了。这消息看似天方夜谭,却又蕴含了无比真实的市场伦理。我以为,“民工荒”以集体缺席的方式,向用工方提出了改善劳动待遇的谈判条件,并向当地政府表达了营造良好务工环境的期许。从市场眼光看,“民工荒”不过是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农民工从事着强度大而待遇低的劳动,却从来不会享受到用人方求贤若渴的的礼遇。但是请别忘了,当市场成为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主要…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经济》2010,(4):48-48
“民工荒‘荒’出了农民工待遇的提高,工资提高了10%至20%,年龄限制从原来的18至30岁扩大到18至45岁,性别限制减弱,有些企业原来只招某些省份的农民工,现在也放宽了。”“民工荒”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是个好事。应对“民工荒”,一方面是企业从简单加工产业向附加值高的产业升级换代,另一方面是社会和企业共同解决好农民工的住房、福利、养老、社保、医保、子女教育等问题,让农民工安心在城市打工。  相似文献   

6.
“一导三化”培训高质农民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强调了要善待农民工,加强对他们的职业技能培训。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重农”思想。最保守的估计,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已经达到1.5亿人。有统计显示,珠三角地区存在严重的“民工荒”。“民工荒”从何而来?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不等于有效供给,进城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民工荒”表现为“数量荒”,实际上就是“质量荒”,根源则是民工的“教育荒”。  相似文献   

7.
吴丽文 《魅力中国》2011,(14):142-142
“民工荒”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已经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蔓延,特别是近年来,在广东省的一些欠发达地区也出现了“民工荒”现象。造成“民工荒”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薪酬问题却是最主要,也是农民工群体最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主要就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农民工的薪酬现状以及农民工薪酬的“供需矛盾”做了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民工荒”再度袭来,不过这次,范围更大。前所未见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版图的悄然变化,“民工荒”席卷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同时,中西部农民工输出大省也出现了“民工短缺”,并由此拉开了中西部与东部争抢农民工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何元睿 《发展》2008,(4):125-126
2004年1月起,有着近9亿农民的中国首次遭遇了“民工荒”,打破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神话。在广东东莞首次官方确认民工紧缺后,随之波及整个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并向中西部地区纵深发展,其中尤以珠三角地区为甚。仅深圳、东莞两地就缺农民工50多万,据估计,广东省缺农民工近200万。至2007年,甚至像河南、安徽等民工输出大省也出现了“民工荒”现象。由此可见,民工荒已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  相似文献   

10.
"民工荒"的出现,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反映,但绝不意味着我国劳动力总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而是对传统的劳资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对劳动力市场要求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反映.农民工供需比例和结构的不协调,供需均衡被打破,”民工荒”现象再次出现了.要解决”民工荒”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以及从体制上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在珠江三角洲等地发生的“民工荒”引起社会关注,广东有关部门调查预计2005年缺工仍要达到100多万人。我们调查认为,一些政府管理和服务行为影响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和就业环境改善,与出现“民工荒”有不可忽视的关系。缓解“民工荒”的一个关键是政府正确对待农民工,落实政策,推进改革,改善服务,公正执法,起到保障其合法权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农民工调查报告(2006)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4年起,一场突如其来的“民工荒”席卷了珠江三角洲,一直和中国农民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密不可分的珠三角遭到了农民工的“集体背叛”。“民工荒”给农民工的工作境遇和行为心理带来了怎样的变化?2006年7~8月,以中山大学社会学系蔡禾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市场、制度和网络——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对该地区农民工进行了大规模问卷调查,用确凿的数据呈现出农民工真实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年初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遭遇了20多年来的首次“民工荒”.“民工荒”直接原因是短期内的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造成的,但是。造成其发生的根本愿因是一直都存在的.那就是城乡二元体制所导致的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因此。“民工荒”本质上是一个制度同题,由于城乡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制度不断僵化;“民工荒”昭示着这种制度已经伤害到我国的经济增长.改革的出路在于打破这种制度,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姜华东 《开放导报》2007,(3):57-59,92
本文从微观角度考察农民工的劳动供给行为,认为“民工荒”现象是农民工在一定工资预期下的理性行为,并不意味着“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由于生活、教育、医疗等基本保障的需要,农民工还没有能力在劳动供给上自由选择,只有当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后,“刘易斯转折点”才会真正到来,经济增长方式才会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5.
刚刚过去的2009年.对于珠三角企业来说,情况实在不妙。年初,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作为“来料加工世界工厂”的珠三角地区.最早受到了冲击.因为无法获得订单.大量企业破产倒闭.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工失去工作。突如其来的“民工慌”不但“慌”了农民工.也引起了国家最高层的高度关注;进入下半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复苏.纷至沓来的订单又让企业遭遇了“招工难”。从“民工慌”到“民工荒”。这一年.珠三角地区劳动力市场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以珠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排头兵的东莞为例。  相似文献   

16.
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由于农民工观念的变化,西部工业的加快发展,向来是农村劳动力输出大市的重庆也有一些地区出现招聘农民工困难的现象。种种迹象显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民工荒”现象已经开始向西部蔓延。民工荒西移,表明低成本扩张的粗放增长模式,即便在西部,也面临着改进和升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民工荒”的成因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刘易斯二元经济下的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型,分析我国长期低工资水平下的“民工潮”,并建立一个民工供给成本上升、民工市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民工市场的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既希望回答“民工潮”期间民工工资为何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的问题,又试图说明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存在的情况下“民工荒”出现的原因。“民工荒”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我国目前的“民工荒”是一个短期现象。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东部地区的打工成本高而收入不见得高,家门口就业的优势引致大批农民工向内陆回流,“民工荒”现象无疑将续延下去。  相似文献   

19.
从“民工荒”现象看我国制造业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从“民工潮”到“民工荒”2004年,在我国的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民工荒”现象。课题组的调查报告显示,仅珠三角地区就有近200万人的用工缺口,缺工主要集中在产品竞争比较激烈的制鞋、玩具制造、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塑料制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课题组,2004年)。我国持续了近20年的“民工潮”转入了“民工荒”。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赶上了第三次世界产业大转移的末班车,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加工制造业,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就存在着农民工从内地涌向东南沿海地区的“民工潮”。毋庸…  相似文献   

20.
日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地区中小企业接二连三地停产、歇业,个别甚至倒闭。在此谋生的内地农民工纷纷“回流”,这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回顾两年前,珠三角、长三角的“民工荒”也曾轰动一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