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社会问题与社区预防机制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分析社会转型时期城市社会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社区发展为动力 ,通过积极的社区预防促进城市社会稳定的观点。社区预防是将社区安全与社区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积极手段 ,建立由社区组织、制度、管理教育、文化生活等方面因素组合的多层次的社区预防机制 ,这对于社会稳定和社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组织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参与程度常常受到正式制度的深刻影响.立足于制度主义理论的分析视角,运用定量研究方法,重点探讨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正式制度嵌入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正式制度与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机会存在正相关关系;(2)正式制度与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3)行政—权力机制...  相似文献   

3.
英国城市复兴中的合作伙伴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伙伴组织作为英国城市复兴的主要组织形式,为城市复兴做出了积极贡献。组织的包容性、人力资源、工作文化等是影响其成效的具体因素。我国的城市建设和治理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在政府现代化、政府与市民社会的合作以及将社区等机构纳入合作伙伴组织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型,农村外来务工人员的急剧增加形成的举家迁移的流动趋势.越来越多的儿童随着父母从农村迁移到城市,这些流动儿童群体在社会融入过程中受到户籍制度、文化隔离、家庭教育欠缺等因素的制约.本研究从政府、学校、家庭、社区以及社会组织等多元社会主体提供的社会支持角度出发,探究如何促进流动儿童在教育和心理层面更好的实现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5.
梁波  金桥 《城市发展研究》2015,22(5):112-117
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治理进入到了新的历史阶段,并开始遭遇到诸如共治、自治动力不足,公共性缺失等瓶颈性问题。基于对上海市宝山区近年来开展社区共治与自治的经验调查,分析和揭示了影响城市社区治理中社会参与问题的重要因素及机制。研究认为,提升社区治理的社会参与,推进社区共治与自治,需要从社区特定的经济社会形态实际出发,建构多样性的分类治理政策与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问题逐步成为影响城市管理的重要因素。利用对大连市1017名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从公共服务、经济地位、社会保障、社区参与和身份认同5个方面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状况进行了测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总体社会融合程度偏低。从具体维度来看,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程度较好,而他们享受的公共服务有限,其经济地位、社会保障、社区参与的融合程度呈现出依次下降的趋势。户籍因素造成的"城乡差分"使得城—城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程度高于乡—城流动人口,而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也是影响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我国对城市社区分异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20年有关城市社区分异研究的系统总结,论述了城市社区分异的社会和地域背景;在对城市社区分异的具体影响因素分析前提下,得出城市社区分异的三大机制,并指出城市社区分异的类型和分异趋势、分异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现代化和社会民主化的推进下,社区参与、居民自治成为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新主题、新动力。但在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和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居民社区参与不足的问题。从对泰州市莲花社区居民参与情况的调研来看,参与人群分布不平衡;参与的内容多以非政治性参与为主;参与意愿不强,多被动参与;参与行为零碎化、非组织化。制约莲花社区居民参与的影响因素既有体制上的,又有意识和能力方面的。居民参与不足已成为我国社区建设中的一大障碍。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需要调整社区建设的路径,推动社区自治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探求居民参与的生发机制,寻求居民社区参与的契合点并提升社区工作的专业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吴新慧 《城市问题》2011,(12):69-74
基于对杭州、武汉等地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流动儿童的问卷调查,通过单变量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流动儿童城市社区归属感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流动儿童的总体城市社区归属感较高,社区归属感的各个维度的高低水平不同;流动性、学业成绩与未来学业期望、社会比较等是影响流动儿童城市社区归属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乃当代中国之宏大叙事,国人正孜孜以求将此"宣言"细化为社会实践.目前国内追求的是能与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和谐社会,即以绝大多数个体人为本,社会整体和个人利益关系协调,强势群体利益增进与弱势群体处境改善同步,公平正义、持续发展的社会.而城市化已成为社会不断发展进程中人们的一种趋势性生活方式,城市相应成为人类趋势性的生活之"家",因此,城市社会和谐是城乡二元结构下构建中国社会和谐的重点.然一城市之和谐涉及诸多复杂因素,如何从错综复杂的城市社会生活关系中独辟蹊径,寻找一个有效推进社会和谐的锲入点,是当前人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借鉴已有成果,认为住宅小区是城市生活空间的基本要素与核心载体,是城市社区的细胞核,社区则是城市社会之细胞,住宅小区及社区和谐是城市之基础,而住宅小区内物业管理关系的和谐则是构建住宅小区及社区和谐进而整个城市社会和谐的关键与重要锲入点.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3年天津市居民调研数据,对公众社会治理满意度、参与度进行分析研究。使用方差分析和回归方法,分析了社会治理满意度、参与度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受访者认为社会治理主体中参与水平最高的是党政机关和社会组织;受访者对当前社会治理水平的满意度为一般。其中,年龄和职业是影响社会治理的公众满意度和参与度的重要因素;收入、受教育程度和政治面貌则为一般影响因素。在城市社会管理中,建议切实拓宽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增强公众参与效力。  相似文献   

12.
居家养老模式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应然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区居家养老的主要支撑力量是政府、社区和非营利组织,其中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地住是否合理、作用是否得到良好发挥是影响城市社区居家养老运转的主要因素.对这些问题研究的前提是确定居家养老模式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应然地位.  相似文献   

13.
谷志莲  柴彦威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11):89-95,102
许多中国城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社区养老成为广受提倡的主要养老模式。单位社区作为中国城市老年人的主要居住空间,也是城市改造的重点,其发展前景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从"宜老性"的视角,通过典型单位社区的案例研究,从老年人的日常行为、老年人的社区认同、社区组织与建设中的社区参与等阐述了单位社区的"宜老性"特征,认为转型中的中国城市单位社区具有宜老社区的特点,其空间结构、社区认同、面向老年人的社区组织再造等是"宜老性"的重要体现。单位社区养老设施与为老服务的相对缺乏也成为应对社区养老的最大制约,宜老环境建设面临着市场化力量主导下的社区资源争夺。在单位社区改造中,应该充分肯定单位社区对单位老年人的生活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是我国政府提出的现阶段城市社区的建设目标。社区研究的理论脉络表明,社会资本是理解地域共同体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在对社会资本概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构了一套社会资本测量工具,并对辽宁省的38个城市社区的社会资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市社区之间并非互不相关,相反因为具有中等存量的社会资本而成为了地域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周爱民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9):中插22-中插25
利益相关者理论能加深对基层社会治理的认识,利益相关者组合是实现深层民主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利益相关者中的街道面临体制不顺、机制不健全的困境,社区面临能力不强、行政色彩过浓的困境,社会组织发展面临资源短缺、制度不足的困境,社区居民面临惯性依赖、看客心理的困境.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架构以提升治理能力为重点的政府主导型治理方式,多措并举为社区赋权增能,大力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努力用新思维新理念激发社区居民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6.
社区建设抑或"社会"建设--社会结构视野中的社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道稳 《城市问题》2003,(2):62-66,69
根据过程性的社会结构分析,社区建设是由政府推动、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广泛参与的重塑社会结构的主体性社会实践活动.为此本文提出三个基本观点:社区建设是调整和改善社会结构的一种努力;单位制壁垒是社区建设深入开展的结构性障碍;社区组织建设是社区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小城镇社区有着紧密的社会网络,紧密的社会网络内部形成了人们之间的高度信任,而在这个社会网络外部却因其信任的排他性显示出社会资本投资的局限性,强有力的社会网络并未生发出良好的公民意识。小城镇社区社会资本的构成状况不能简单和城市社区统一而论,小城镇社区的社会资本主要是理性嵌入而非结构性嵌入,社会资本投资主要依靠情感性行动而非工具性行动,这两大因素制约了小城镇社区参与的广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18.
在阐述中国封闭社区的兴起背景及其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中国封闭社区产生的社会文化机理,并就中国封闭社区成为城市主导居住模式后,产生的城市公共空间私有化倾向、居住隔离与社会排斥加剧等社会空间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封闭社区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必然产物,但这种居住模式的固有弊端严重影响着社会和谐,政府和规划者应该采取相应规划手段减少封闭社区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9.
余靓 《企业导报》2014,(3):16-16,18
本文以社会资本的视角分析了社区社会资本及成功老化的概念,以及城市社区社会资本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为实现成功老化,构建城市社区的社会资本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社区治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微观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从社区治理入手.社区居民之间普遍的信任、互惠的规范和通过社区组织所建立起来的致密的社会参与网络构成了社区社会资本,它们既是社区治理的基础,也是实现社区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社会资源.因而我们有必要培育作为社会资本的认同感、人际互信、平等交换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以推进社区治理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