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城市结构的不断调整,很多中小型城市的空间构建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废旧工业厂房区遗存与城市的结构调整面临突出的矛盾。首先,很多老的工厂企业面临关门、停产、转让的局面;其次,中小型城市的扩张使老的工业厂房建筑夹杂在新建成的城区中,显得格格不入;再次,许多工业厂房建筑因为长时间地被遗弃、空置而日渐破败,成为城市环境建设的负担。废旧工业厂房的改造再利用,创造新的城市空间将是解决这一系列矛盾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创意地产的概念起源于对城市中心地区老工业厂房的利用,在盘活这些工业房产的过程中,创意地产的概念被提了出来。创意地产的历史与其他行业相比,显然是年轻的。到目前为止,如何诠释创意地产依然众说纷纭。然而这个名词从诞生的第一天起,由于其和房地产企业发展方向的现代命题相生相伴,引来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相似文献   

3.
"3T"理论与"3S"理论均认同人才与技术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分歧之处在于对两种要素的强调程度不同以及城市应如何吸引创意人才这两个方面,前者强调人才及城市的多样性与包容度,而后者强调技能及城市的舒适度与便捷性。创意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创意成为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3T"理论可以更好地诠释创意城市的内涵,创意人才、创意环境与创意的技术条件是创意城市的主要支撑。创意城市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意城市建设与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基本内涵一致。  相似文献   

4.
老仓库和老厂房的改造体也将成为保护开发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经委主任徐建国明确指出.上海近期将以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业历史建筑为切入点发展创意产业.加强政府导向和扶持力度。[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特点及产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上海创意产业发展及特点上海是我国较早将创意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写进"十一五"规划纲要的中心城市。《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显示,在我国15个创意产业发展较快的城市中,上海位居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第一集团。上海的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6.
中国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意城市已成为世界及我国许多城市的发展目标,然而如何对创意城市进行评价还没能形成统一认识。在分析已有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一套适合我国创意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该评价体系的支撑依据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面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中国许多城市提出了文化强市战略,打造城市品牌、重塑地域文化、发展创意产业以及构造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当代中国推进城市文化发展的一般路径。  相似文献   

8.
创意中心城市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互融互动和互促效应日趋显著,创意城市也因此成为全球的发展热点.通过比较当今世界最具影响的"国际创意中心城市"--伦敦、纽约和东京城市竞争力的状况,力争对全球几大创意中心城市竞争力状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为中国构建"国际创意中心城市"提供研究素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杨珍 《价值工程》2011,30(26):301-302
创意产业在中国近年来的发展,让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逐渐朝向文化生产力的竞争趋势发展,创意成为推动城市经济成长的原动力。中国是一个有着上千年文明历史的文化大国,但却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创意文化产业,这无疑是产业发展的一大遗憾。力求振兴中国的创意文化产业,正是中国现代传媒发展的大背景。目前中国的"创意设计师"在化产业中虽远未成形,但是已经是呼之欲出!城市"创意设计师"的成功定位和开发,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优势产业,在整个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及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世界各国以及国内许多城市增强社会与经济活力的第一选择。洛阳作为文化历史名城以及著名的老工业城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工业历史传统。加快洛阳创意产业的发展,对洛阳城市更新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对洛阳发展文化创业产业得天独厚优势的分析,结合目前的发展现状,提出适合洛阳文化创业产业发展的初步构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安树伟 《企业活力》2014,(3):105-107
<正>2002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理查德·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a)教授在《The Rise Of CreativeClass》中首次提出"创意阶层"一词,他认为当今经济应属于创意经济,创意是最根本的经济资源。这对我国在经济转型全面改革时期发展以创意产业为基础的创意城市,以及以创新推动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创意阶层的提出及发展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在《英国创意产业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创意经济"的概念,认为创意经济是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这个新兴产业已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我国也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在城市中的支柱地位。本文研究上海、深圳、西安三个各富特色的国内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点、金融支持政策及其启示,以期对我国其他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鄢懿 《楼市》2007,(24)
一边是"十里银湖墅"的运河文化,一边是厂房林立、环境脏乱的老印象,长期以来拱墅区是尴尬的,守着老底子却焕发不出新面貌,多年来这里的房产也一直停留在"品质低、景观差"的老观念里。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拱墅区似乎被遗忘在历史的车轮下。这几年,在政府大力扶持之下,拱墅区又重新回归到众人的视线,拱墅区可以说已经脱胎换骨,运河的整治,老城区的改造,拱墅区从一个工业区转变成一个以一个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兴的城区。  相似文献   

14.
美丽的厦门,在鹭岛之心,划出了一块地,取名"海峡两岸龙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园区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品质"的四高要求,重点发展工业设计、时尚设计产业,承接台湾文创产业转移。经过厦门市、思明区、嘉莲街道、厦门市龙山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等单位的辛勤努力,这片原本破旧的工业厂房华丽嬗变,科技、时尚、动感等元素充满整个文  相似文献   

15.
创意产业正在全球蓬勃兴起。但是,由于忽视了城市本身条件对创意产业的影响及局限性,目前的创意产业似有泛滥倾向。鉴于此,尝试从城市区域功能与创意产业发展关系的角度研究城市发展进程、城市转型机遇、城市创意资源禀赋和创意产品的市场条件对创意产业结构的作用,探讨不同区域功能城市的创意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理清创意产业与创意城市的区域功能关系,为创意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上海企业》2013,(1):81
创意产业是"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与才干"的产业,人才是创意产业最核心的要素。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上海获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并获得"设计之都"称号。2011年,文化创意产业占上海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2%,首次在上海GDP占比超一成。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激励与培育创新创意人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充分发挥人才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的保障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上海创意产业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从制动器生产厂厂房改建的“八号桥”到春明粗纺厂变身的“春明艺术园”,从天山路上的“时尚园”到泰康路上的“田子坊”,一批创意园区正在逐渐兴起,使上海都市型产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差距还是明显的。这种差距,不仅仅简单地表现为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就业人数及比例、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出口量等“硬”的方面,同时还表现在发展创意产业的观念、体制、机制、政策、人才等“软”的方面。不突破这些制约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就难以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因此,认识差距,分析原因,形成良策,是推进上海创意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M50的盈利模式演变 M 50的盈利模式变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出租厂房.M 50时尚创意园区的前身是上海春明粗纺厂,于1999年12月底全面停产,无奈之下开展厂房出租. 第二阶段——建设都市型工业园区.2002年,普陀区政府决定拆除西苏州河边老厂房,聚集那里的艺术家们迁往M50,M50乘势引进香格纳画廊.艺术家的进入改变了园区生态,媒体开始关注,M50也明确了时尚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他们对客户进行调整,让一些与园区主题无关的租户退出,引进印刷、服装、广告制作、快递和报刊发行等企业.  相似文献   

19.
文化作为反映城市鲜明特色和独特个性以及提高城市辨识度的核心要素,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方面。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各类文化资源,保持城市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个性魅力,应对"千城一面"、城市衰落等"城市病",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文化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文化转向相适应,从产业效应、空间效应两方面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创意城市建设提供动力,有效应对了城市衰落带来的危机。英国的文化规划发展模式在开展城市研究、推进城市更新、创新规划方法、整合发展要素、兼顾保护与开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我国城市转型升级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沈阳厂"变成了"沈阳市"如今,凡是到沈阳来的人,都明显地感受到,过去厂房林立,浓烟滚滚的工业重镇,已逐渐被店铺林立、商厦成群的商都所取代。人们形容说,重工城市变"轻"了,沈阳从"大工厂"变成了"大市场"。沈阳是国家"一五"时期建设起来的老工业基地,别号"大工厂"。那时的沈阳城作为一个单元,可以躺在国家计划上无忧无虑地组织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