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来.国内物价持续上涨.居民实际购买力不断下降。同时,在国际上.人民币又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一国货币对内贬值(通货膨胀)必然伴随货币的对外贬值(汇率下跌),而目前人民币为何会“内贬外升”?老百姓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2.
2005年7月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此,人民币一直处在对外升值的通道中。截止2010年7月2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约22.05%。但与此同时,人民币在国内按购买力计算的对内价值趋于下降,表现为国内资产价格大幅上升,消费品价格指数(CPI)一路上扬,人民币"外升内贬"的走势日益明显。本文在对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这一现象共存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剖析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前存在着人民币对内贬值与对外升值的状况。对这种状况怎么解释,国内有媒体撰文说:对内贬值是人民币购买力降低,而人民币购买力降低是物价上涨;对外升值是外汇市场上外汇严重供过于求,而外汇严重供过于求的原因是出口增加,外资流入。这样的分析,自然能够成立。但是,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为什么会直接影响其对外价  相似文献   

4.
2007年,国内物价上涨较快而人民币对美元保持升值态势,这种人民币对外购买力上升和对内购买力下降的现象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该文首先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分析了货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现象;其次指出人民币对内贬值的重要原因是流动性过剩;并认为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主要原因是美元走软。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近年来出现的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的客观现象,立足于人民币国际化视角对促进货币价值内外均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促进货币价值内外均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我国现有的外汇管理制度和面临的特殊发展阶段及发展背景出发,指出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将是我国现阶段和未来所面临的一种重要现象。人民币升值及其升值预期将带来我国外汇储备快速积累,在结售汇制度下发生货币倍增效应,给我国带来明显的财富效应;人民币对内贬值即通货膨胀扩大了我国GDP的规模和国际排名,也给我国带来了财富效应。本文指出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带来的财富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财富幻觉,并对这种情况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汇率与物价的关系极其重要。汇率反应一国货币的对外币值,而物价则反应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本文选择2005.8~2010.5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来进行研究,选择通货膨胀作为被解释变量,选择人民币汇率、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人民币汇率波动作为解释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来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得出的结果是,货币供给量、人民币汇率都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8.
盛松成 《银行家》2014,(1):28-31
正在2005年7月21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前,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8.2765,截至2013年11月末,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1325,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35%。同期,国际清算银行计算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名义有效汇率为一国货币与其贸易伙伴国货币双边名义汇率的加权平均数)由88.1上升至113.4,升值28.8%。在人民币升值的这段时间内,国内CPI年均上涨3.1%,人民币呈现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现象。理性全面看待  相似文献   

9.
以"购买力平价"为代表的传统国际金融理论认为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应该一致,然而近年来,人民币凸显了以"对内贬值与对外升值并存"为特点的"价值之谜"。本文从购买力平价出发提出"人民币价值之谜"问题、在对"谜"的成因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讨论购买力平价的适用性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以决定通胀与升值关系的"双效应-三阶段曲线"假说来解释"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以"购买力平价"为代表的传统国际金融理论认为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应该一致,然而近年来,人民币凸显了以"对内贬值与对外升值并存"为特点的"价值之谜"。本文从购买力平价出发提出"人民币价值之谜"问题、在对"谜"的成因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讨论购买力平价的适用性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以决定通胀与升值关系的"双效应-三阶段曲线"假说来解释"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浅议汇制改革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张伟忠,林俊杰去年初,外汇新体制全面运作以来,外汇收支形势表现为结汇大于售汇,收大于支,外汇储备增加,人民币汇率逐步爬升,对外币值坚挺,并仍有上升趋势。汇制改革利大于弊,已形成共识,但同时人民币表现为对内贬值,国内消费物价...  相似文献   

12.
2005年7月汇改以后人民币一直处于对外升值的通道中,但通货膨胀的趋势较为温和。2007年以来,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压力不减,通货膨胀率却开始攀升。进入2010年,特别是下半年,在政府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美元压力的双重影响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屡创新高,国内通货膨胀率的持续上升也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本文将就当前经济形势,结合一定宏观经济理论,对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现象的成因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3.
近来,国内物价持续上涨,居民实际购买力不断下降。同时,在国际上,人民币又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一国货币对内贬值(通货膨胀)必然伴随货  相似文献   

14.
融资工具ABC     
姜军 《新理财》2012,(4):36-39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在宏观层面和企业微观层面表现出背离特征:宏观表现为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国内出现通货膨胀;企业微观层面上,则出现通货紧缩和流动性不足。同时,企业与金融市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管理不规范;企业规模小,缺乏足够抵押物;单个企业融资规模相对小,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财富幻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我国形成一种财富幻觉,事实上,外汇储备和与其对应发行的人民币资产是一笔财富,其价值等于净流入的外汇储备,而不是后者的双倍。在人民币升值和预期升值的背景下,外汇储备快速增加,人民币出现对内贬值的情况,伴随着房价快速上涨和股市连创新高,国家和居民存在财富快速膨胀的幻觉。应对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情况下出现的财富幻觉,要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严格控制资产泡沫的过度膨胀,防范资产泡沫破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汇改以来,我国出现了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这一现象,宏观经济失衡,贸易顺差过大.那么,从基本国情出发,正确认识人民币汇率问题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中引入一种新兴的虚拟货币——比特币,通过实体货币和虚拟货币的结合运用,解决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用综合物价指数来测度通货膨胀,已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其中,有三个最重要的综合价格指数,即GDP平减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用来测度通货膨胀水平,衡量货币购买力,反映经济发展动态和度量居民生活成本变化等。这三个综合物价指数由于所涵盖的商品范围不同,分别对应于货币供应量的几个层次: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说:"战争是对外掠夺.通货膨胀是对内掠夺。"弗里德曼认为.无论从何时何地.通货膨胀都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货币的超发引起的。而从更本质的角度说.通货膨胀是一种的隐形的赋税.是对所有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共存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人民币表现出对外升值而对内贬值的奇怪现象,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原因,以及对内贬值的原因,并讨论内外失衡的影响,以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冰洁 《云南金融》2011,(2X):63-63
当前我国人民币表现出对外升值而对内贬值的奇怪现象,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原因,以及对内贬值的原因,并讨论内外失衡的影响,以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