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就业问题一直是关系到民生的头等大事,中小企业以其灵活的就业方式,缓解了就业压力,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因此政府应通过多种方式建立长期有效的就业机制,确保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在就业数量增加的同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规范中小企业的就业环境、增强中小企业经营者长期发展的意识、建立工资稳定增长机制,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2.
构建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实现高质量就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提升就业质量的必然要求。基于官方公布的统计年鉴数据,结合我国国情与国内学者研究成果分析发现:就业歧视和强迫劳动等现象依然存在、劳动者权益保护程度不高、劳资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劳动者就业能力低稳定性差、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与安全问题突出是制约我国高质量就业实现的重要障碍因素;同时,就业公共服务制度设计具有局限性、有效的公共服务体系供给不足、就业公共服务资源的均等化程度不高、就业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的非标准是我国构建健全、科学高质量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障碍因素。构建科学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我国就业质量水平,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秦建国 《商场现代化》2006,(29):346-347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们要努力发展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实现就业的量与质的统一,实现就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作为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载体,黑龙江省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借鉴发达国家通过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来提高就业质量的经验,政府可以从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提高信息化建设和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角度来创新黑龙江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高校招生数量逐年增加,毕业生的数量也不断增长。严峻的就业形势给高校的学生就业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搞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刻不容缓。文章认为,应当以全面了解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大力强化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意识、积极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三个方面为主要抓手,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
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全球经济严峻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题日益凸显,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局面空前紧张。分别从宏观经济形势、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等方面,分析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结果表明,高校面向市场需求优化办学模式、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和提升综合素质是解决当前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个系统或组织的运行都有其规律性,要保证其良好运行,建立起良好机制、用制度保障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因此,构建女性和谐的就业环境、解决女性就业问题、实现男女平等就业的关键是要建立良好的就业运行机制。本研究拟以四JlI省女性就业为例,探讨如何构建女性的就业机制,为解决女性就业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陈倩 《现代商业》2012,(11):286-287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现实中就业性别歧视存在,侵害了女性的劳动就业权,规制就业性别歧视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本文拟从性别就业歧视的角度出发,分析《就业促进法》对女性平等就业权的影响,并且探讨法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未对就业歧视做出定义、未明确违反就业歧视规定的法律责任等。提出解决就业歧视问题,关键还是早日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律等,以期推动促进就业法的完善,保障女性就业平等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杨其勇  张杰 《中国报业》2012,(10):271-272
就业道德是就业者与用人单位、就业者与他就业者之间形成推动良性就业,避免就业冲突的道德关系总和。当前,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就业认知错位,道德问题显露。加强大学生就业道德培养主要途径有:建立就业道德惩奖机制和学生道德管理体系;建立用人单位和就业学生之间的双向忠诚度模式;改变传统的就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品牌》2015,(2)
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建设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研究毕业生的就业特点,总结就业指导工作的经验教训,是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就业人数、招聘行情、就业区域选择和就业专业情况几人的角度简单阐述当前广东地区大学毕业生就业特点,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良好开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黑龙江省近几年的就业状况入手,分析了黑龙江省灵活就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黑龙江省灵活就业的资金瓶颈,并就如何对促进灵活就业的金融支持和金融改革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使传统的高校管理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从钦州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新形势下新的学生管理模式—面向就业的学生管理模式,旨在提高高校的学生管理水平和大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estimates the effects of imports on employment, wages, and the wage share in Austria for the period of 1990–2005 using panel data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re is evidence of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ut overall rather low negative effect of imports on both employment and wages, and thereby the wage share. However, the effects are economically much more significant and at times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when we distinguish final vs. intermediate imports as well as the origin of imports. Offshoring to Eastern Europe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employment but a positive effect on wages, indicating the dominance of scope effects.  相似文献   

14.
We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employment in start-up cohorts, which is the direct gross employment effect of the new businesses. The data is for West Germany and covers the 1984–2002 period. While total employment in the cohorts remains above the initial level in manufacturing, we find a pronounced decline of employment below this level in the service sector. Only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firms create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jobs. The contribution that the start-up cohorts of the 1984–2002 period made to total employment in 2002 is nearly three times as high in services as in manufacturing.   相似文献   

15.
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及社会的安定和谐。面对当前的社会形势,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社会、高校的头等大事。为此,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三方积极扶持,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加强大学生就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第三产业推动合肥市经济和就业协调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合肥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逐渐增强,并成为吸纳劳动力、增加就业的主导产业。在对合肥市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第三产业促进就业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剖析,并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以促使“十一五”时期合肥市经济和人口就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根据就业相关系数、就业弹性系数的变化特征,对威海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威海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关程度在降低,产业增长的就业吸纳力在下降。根据这一特点,提出促进威海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武汉地区6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进行就业意识性别差异调查,研究发现总体上当代大学生在就业中的主体意识增强,但就业意识较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忽视社会责任。与男大学生对比,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功利性突显;女大学生及其家庭在就业问题上心理压力更大;女大学生社会性别意识模糊,对于未来在职业与家庭间的定位较为迷茫;男、女大学生在职场存在不同的性别利益。因此,国家在制定与执行就业政策时,应考虑就业政策对两性的差异化的影响,避免政策层面的性别歧视或性别偏向。高校应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就业促进工作,针对当前女大学生就业意识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计算1999-2004年国有企业的综合就业系数和就业扩张比。证明国有企业的减员增效和战略性调整,虽降低了国有企业直接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但间接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增强了,总的效果是国有企业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不降反升。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创造就业机会的途径,由原来的仅仅通过增加本企业的就业,转变为通过投入产出联系带动相关产业中其他企业的就业。这样。国有企业就可以通过不增加冗员的方式,承担创造就业机会的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民工群体日益扩大,逐渐成为城市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农民工在流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需求,催生了一个巨大的就业服务市场,同时也给过去主要面向城市劳动者的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工作带来了挑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农民工对象的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应运而生.从技术培训的实效性、就业导向的前瞻性和职业精神的思想性等方面分析研究现实情况的各种问题,并提出调整改进措施.为解决好农民工的培训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