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五四时期,中国处在新旧思想交替更迭时期,国外的先进思想通过各种渠道传人中国,鼓舞着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改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鲁迅先生主张,在对待外来优秀文明成果的时候,必须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而不能一味的模仿。这就是“拿来主义”。  相似文献   

2.
刘逢秋 《中国广告》2006,(3):119-120
德国社会学家G齐美尔(Georg Simmel)说“越是容易激动的年代,时尚的变化越迅速”即时尚越有市场。而中国就处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激动年代”,国人对时尚的追求,远超越了计划经济时代,甚至超过了国外成熟市场中相对稳定的消费者。中国已悄然进入了“时尚消费”的新时代。对于时尚消费,按G齐美尔解释.则是“示同”和“示异”的结合。“示同”就是借消费来表现与自己所认同的某个社会阶层的一致性;“示异”则是借消费显示与其他社会阶层的差异性。时尚消费使消费者获得了一种“群体成员感”。  相似文献   

3.
曲力秋 《四川物价》2005,(11):18-18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不久指出,目前中国经济与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有很多相似之处,要警惕中国经济过早地进入“日本病”的怪圈。  相似文献   

4.
邱晓东 《商》2014,(14):36-36
在日本战后经济腾飞之,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后,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成为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最高的地区和国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70年代后中国大陆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步入快车道。本文认为中国经济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东亚模式发展经验,但是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不可能照搬国外的发展模式。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作出相应战略调整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直面同质化 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百货业一度成为中国零售业长期的主导业态。中国百货业由此走完了国外百货业150年的商业历程,也经历了十几年的产业辉煌。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前进和发展,百货业因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原因渐渐失落。传统百货业长期采取的是出租柜台的经营方式,“二房东”的角色导致百货业发展的同质化。在营销方面,商家除了没完没了的价格战之外,似乎也还没有更新的竞争高招。与此同时,传统百货商场“大而全”、”干店一面”等特征,使得顾客“进一店而知千店”,达不到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赵宁 《国际市场》2003,(11):52-52
在经济不景气的年代.如何经营你的企业,如何看待公司与企业组织的价值.有一则“犹太人的智慧财富”的故事,饶富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一、中国建立开放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及展开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开放性的市场经济。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经济改革,概括一点说,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也是对内开放。”这个目标的确立,是长期探索的结果。中国对于改革苏联式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探索,早在195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当时人们以为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病是权力和利益“过分集中”,损害了地方政府、生产单位和劳动者个人的积极性,因而,经济没有活力。根据这种诊断,中国政府在往后20余年中,企图采取在计划经济框架之下实行“放权让利”的措施,“调动”各方面完成国家计划的“积极性”。结果是“一放  相似文献   

8.
90年代末期,面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趋势,为适应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各方面需要,中国政府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类所有制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推动中国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对外投资不断发展壮大。实施“走出去”战略至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得到快速发展,中国企业逐渐成为全球直接投资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9.
“非市场经济地位”已成为我国应诉国外反倾销的核心问题。本文讨论了“非市场经济地位”的一些相关概念、“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的影响和中美入世协议、中国入世议定书中的相关规定,提出了我国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传媒业体制创新和产业化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传媒带来发展蒸蒸日上,媒体的影响力稳步提升,宣传职能与舆论监督职能进一步强化,经营工作民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开始积极投身中国经济主战场,传媒对经济的影响力正在逐步凸显。几年来,媒体热情参与经济主战场,见证并推动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的产业经济与地区经济得以蓬勃发展。今年以来,许多媒体紧密结合中央提出的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的精神,致力于促进本土品牌的发展,强力助推“品牌中国”。  相似文献   

11.
1.背景与角色 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集中体现为随着经济战略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移,经济布局由50—70年代中部厚实,周边薄弱的“铁饼型”经济向周边活跃而厚实,中部凝滞而薄弱的“面窝型”经济转变。从更长远的发展战略上看,80年代推行的沿海倾斜导向政策只是中国经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第一步骤,或者说它只是中国经济走向现代化的突破口。进入9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有两大引人注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营销是怎么产生的呢?如果换个问题,在美国问“美国的营销是怎么产生的?”,人家会说你有病——他们生下来就处住一个营销的环境中。但是中国与别的国家不同。住中国,营销是顺为经济从卖方经济向买方经济转化时,由生产者说了算到由消费者说了算而产生的。很多厂商都想卖产品给同一目标顾客,竞争对手之间就产生了抢顾客、怎样讨好顾客的竞争。就像我们说的“顾客就是上帝”,“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买你的东两就是你的衣食父母。营销就是想办法让别人把口袋里的钱自愿掏到你的口袋里,你得钱顾客得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盛斌 《中国海关》2013,(4):83-83
“第二波经济全球化”也被称为“基于内需的经济全球化”,足指中国经济应当借助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契机进行深度结构调整,在扩大内需的前提下利卅心内市场优势充分凋动国外高端创新生产要素,实现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有企业越来越成为社会公众抱怨的对象,负面消息不断。在中国整体处于转型期这样一个现实面前,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不可避免。国有企业通过90年代的改革,已经在法人化和企业化、引进竞争机制、组建大型国企集团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国企仍然面临很多挑战,如偏离原来组建大型国企集团的目标、国企“走”不出去等,造成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在世界经济可能长期低迷的现实下,国有企业企业必须改革。改革的原则概括为“可能时,国家尽量少干预;必要时,国家尽量多干预”,给国企设定一个边界,对公益型国企和竞争型国企进行分类管理,实现进一步企业化和开放性,以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强化应对危机的能力,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5.
谢丹 《华商》2014,(5):6-9
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宣誓“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之时,所有人部想知道,雾霾将如何影响中国经济这辆特快列车的车速。本期推出“雾霾经济学”专题,在这里,你将看到雾霾正深入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影响经济的方方面面;你也将看到太阳能光伏电站这一被誉为抗霾的新兴产业,如何在频发的雾霾天气面前陷入变动;你更可看到,过去几十年内,国内外的学啻发现的中国大气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秘密。  相似文献   

16.
“三十年弹指一辉间”。1970年9月自行设计的丰收-3.0自走式中型联合收割机.在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试制成功.填补了我国中型联合收割机的空白。从那一时刻起,佳联就站在了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历史舞台上。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加入WTO.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改革的年代,沐浴着解决“三农”问题的春风.中国农机工业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特别是近10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相似文献   

17.
炳秋 《中国工商》2001,(6):127-129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人们就在推测21世纪中国经济的前景,尽管有多种说法,但在看好中国经济这一点上是一致的。随着九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和新世纪的到来,中国经济的美好前景似乎正从模模糊糊的影子变得日渐清晰起来,人们的信心更足了,于是便有了让人看了提气的十五计划纲要。 然而,正当人们沉醉于对未来的美好想象的时候,国内传来一声声让人揪心的爆炸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更是麻烦不断,人们心中不免惴惴一一中国本来已越来越明朗的美好经济前景会因此变得琢磨不定吗? 清除国内的“垃圾经济” 就在“两会”召开期间,江西宜…  相似文献   

18.
铸造园区之魂:树国际“光谷”品牌80年代,有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预言: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在亚太,亚太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在中国,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在长江流域。又有国内专家将中国的经济发展,形象地比喻成“弓箭型战略”:沿海地区经济是对外开放的一张弓,长江流域经济是一支箭。的确,拥有  相似文献   

19.
李广海  袁辉  王迅 《中国广告》2006,(3):118-118
最近当中国媒体请教世界营销大师米尔顿&#183;科特勒博士关于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比较欠缺哪些方面的技能时,科特勒的观点是:“中国企业应在公共关系方面进行更多的投入,让你的声音、你的形象更多的展示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在国外投资者的面前。”“当你自己的宣传声音缺乏时,就会有很多声音歪曲你的形象:当你的敌人在不停地花钱制造你的坏形象时,你的公共关系却没有说出你的声音.所以你必须在公共关系上进行投资,将你的形象展示给公众。”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企业在国外的“公共关系管理”方面有所欠缺。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主办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06年会11日在北京举行,今年年会主题为“新阶段中国改革发展的主要特征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