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扎实推进村务公开工作,提高村务公开质量,促进村级民主管理、民主监督,2009年7月,山东省平度市仁兆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村务公开进万家”活动,由7个管区的81名包村干部人户走访,挨家挨户发放“明白纸”,让群众了解规范村务公开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新余市今年选派机关干部下乡包村扶贫,变往年单项指派为双项选择,农民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直接到市直单位“点将”。目前,全市已有60余名机关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被农民请进了村里。 机关干部下乡包村蹲点,目的是为了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上的难题,为老百姓想  相似文献   

3.
随着乡镇机构的改革,部分乡镇机关干部已陆续到村里去包村挂职.农民如何看待乡镇干部到村挂职,他们欢迎什么样的挂职干部?在调研中,我们听到农村干部群众的呼声:  相似文献   

4.
采取派驻干部和指定单位包扶的办法,帮助后进村发展经济,改变落后面貌,是整顿和改造软弱涣散和经济薄弱村党支部的先进经验。如何更好地发挥包村干部和包村单位的作用呢?找准落脚点,摆正包村干部的位置。从县乡机关选派干部到村里挂职,既可以解决农村党支部力量薄弱问题,又可以锻炼机关干部,一举两得。但包村干部,也存在一定的负效应。一是不了解村情,影响决策。包村干部对后进村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在短时间内难知其详,而作为主事人,胸中无丘壑,在决策上便难做到快、准、稳。二是缺乏扎根意识,注重短期效应。下派干部一般只干1~2年,属于"临时"工作,因此在工作思路上缺乏长远性,只关心在任期内的工作,而不考虑村里的  相似文献   

5.
田阳县于2007年8月探索试行了“农事村办”服务新机制,通过在中心村屯设立“农事村办”服务站,将基层党委政府的职能下延前移,让农村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实现“证照村里办、补贴村里发、小病村里看、矛盾村里调、信息村里问、农资村里买、书报村里读”七大目标。目前,已建立“农事村办”服务站点48个,  相似文献   

6.
干部下乡吃“派饭”的传统不能丢过去干部下乡工作,都到村民家里吃派饭,这不仅有利于干部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使干部更了解农民,关心农民疾苦,还能减少集体开支,减轻农民负担。近些年,许多地方干部下乡不再吃派饭。村里来了人,不是在饭店招待,就是安排到村里的饭...  相似文献   

7.
计划生育、催粮、收钱”被称为“农村三难”,尤其是近几年来,有的地方为及时收清农民上交款,“人跑生了、狗跑熟了”,甚至动用“小分队”上门拉粮抬物,借贷交款,“收钱难”成了“天下第一难”。然而在人均不足 1亩耕地,既不守交通要道,又不占河泽之便,距县城 30多公里的偏僻山村的赣榆县黑林镇河西村,干部一呼百应,计划生育、催粮、收钱等“农村三大件”只要村里通知一声就能按时完成,特别是税费收交,不论是夏秋两季收还是年终一次性收,村会计只管坐在办公室开票,群众自觉排队交款,户户按时完成,村里民风淳朴,群众安居乐…  相似文献   

8.
目前,不少地区农村集体经济仍较薄弱,大多数村组干部的工资和村组两级的公务活动经费仍然要靠农民“两上交”维持,这在很大程度上既影响了农村干群关系的改善,也养成了少数村组干部创业开拓、发展个体经济的惰性心理。形势要求村组干部不吃“百家饭”,而要“自己挣饭吃”。即通过兴办集体企业,增加集体积累,或通过自己带头致富,引导农民共同富裕的办法,实现村组公务活动经费和村组干部工资自给,从而不再向农户筹集有关费用;村组干部也由过去的向群众伸手变为带领群众、凝聚群众的致富示范。  提倡村组干部“自己挣饭吃”,虽然…  相似文献   

9.
张涛 《中国改革》2004,(10):22-22
“有这两个年收入 1.6 万元的蔬菜大棚,俺再也不用到处打工讨饭吃了!”看着满棚油绿的西瓜,5月20日,山东济阳县蔡家村村民马宝泉“种地照样能发家致富”的信心足了。 马宝泉说:前几年,村里干部啥事都不透明,群众信不过,很多涉及大伙共同利益的事,一直拖着办不成,人心涣散,地也种不好。自村里成立“一会一组”后,所有村里的大事小事都由村民说了算,多年解决不了的排水、浇地、供电等难题,一下子都解决了。老树发新芽 “有了‘一会一组’这个新机制,我这支部书记就能扔掉包袱、轻装上阵,多为群众搞服务了。”说起这两年村班子由瘫到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人民日报》2006年3月1日载,山东枣庄市市中区建立“干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相结合的村民说事制度,丰富完善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有力地促进了村级党风廉政建设。这种问事于民、集思广益的做法值得称道。时下,许多地方每年都要大张旗鼓地为百姓办一些实事。这本是利民之举,理应深得民心,但是实际效果却不理想。原因在于部分干部办“的实事”都是自己拍板的事项,包办民意,不是民意真实反映的“实事”;相反,对于群众反映强烈、难办的事,却再三推诿,致使真正的服务对象——老百姓只有听的份。一些为民办“的…  相似文献   

11.
《人民日报》2006年3月1日载,山东枣庄市市中区建立“干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相结合的村民说事制度,丰富完善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有力地促进了村级党风廉政建设。这种问事于民、集思广益的做法值得称道。时下,许多地方每年都要大张旗鼓地为百姓办一些实事。这本是利民之举,理应深得民心,但是实际效果却不理想。原因在于部分干部办“的实事”都是自己拍板的事项,包办民意,不是民意真实反映的“实事”;相反,对于群众反映强烈、难办的事,却再三推诿,致使真正的服务对象——老百姓只有听的份。一些为民办“的…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办理一些涉及扶贫款物的案件中,经常发现扶贫款物被贪污、挪用、挤占等情况。主要有三个表现:一是扶贫干部先“扶”自己。某些干部在帮扶某村的过程中,不住村里,而是天天开着车住县城招待所,还带着老婆孩子到扶贫点游山玩水。被扶单位不但要陪吃陪住,还要报销其各项开支。包扶单位拨下的扶贫款,这位“包袱”干部先为自己“扶”去了不少。  相似文献   

13.
在没有实行村务公开时,中卫县渡口村“群众做工,干部记工,一人算账,众人不清”的做法很让村民反感。实行村务公开后,村里的大小事都见“阳光”了,干部清白了,群众明白了,以前“决策干部定,执行靠生硬”,告状、上访的现象基本绝迹了。  相似文献   

14.
为帮助后进村转化,2005年3月,我们泰安市交通局包村工作组受党组织委派,进驻到宁阳县鹤山乡中皋村。一年来,我们工作组帮助村里办实事、解难题,使一个曾经接连三届没能完成村委换届任务的“乱窝子”,一跃成“为全乡经济十强村”。中皋村的变化使我们认识到,干部只要铺下身子为群众办实事,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联系我们一年来的工作实践,我认为抓好后进村的转化,要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要千方百计让村党支部班子“由瘫”“变强”挑大梁。去年,工作组刚进村时,告状的群众就挤上了门,矛头直指村两委班子“:这一窝子不是干事的衙役……”“…  相似文献   

15.
“为官一任,富民一方”。村干部在任职期间为百姓办实事值得称赞,但凡事都要有个"度",如果超过了集体经济正常承受能力这个"度",好事就会变成坏事。   某村干部任职三年,建桥、修路、打机井、上自来水、改农电网,可谓干实事不少,然而村民不但不买账,反而满肚子怨气,为什么 ?因为干实事他把集体多年的积蓄花光了,不够又向村民集资,再不够就四处借款,到头来实事办了一大堆,贷款也增到了二十多万。全村人均负债 400多元,集体一年的全部收入光付借款利息都不够,沉重的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发展,加…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营管理》2023,(12):37-38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驻村包村干部为乡村治理抓手,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整合村级组织、农民群众、社会服务等各方力量,强化“三方联动”“三治融合”“三力齐发”的“3个三”模式,从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对象上破题,探索乡村治理新做法,针对性破解乡村治理难点堵点问题,有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农村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以来,为了让群众充分反映意见和建议,不少地方都在“明白墙”旁设了个意见箱,可以说这更有利于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然而令人忧虑的是,有的意见箱是应付上级检查的,热热闹闹一阵子。由于疏于管理,重视不够,一些“村官”打开意见箱时,发现无意见,却感到“欣喜”。认为村里设的意见箱没有征集到一点意见,这表明群众对村里各项工作是满意的。笔者认为,一些地方无意见时,确实是工作做得好。然而,更多的无意见也表明有意见,此时无声胜有声。意见箱里无意见,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村官”和群众素质参差…  相似文献   

18.
中共江西省委书记舒惠国日前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时严厉批评一些干部傍“大款”的现象,要求各级干部要关心广大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舒惠国说,有的干部与“老板”、“大款”打得火热、是非不分,有请必到,有求必应。有的领导干部甚至到“款爷”企业挂钩蹲点,在企业门口挂上某某领导蹲点单位的牌子,任何人不得去检查。怎么不能检查?你本人就应该接受检查,我们每个干部都应该接受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检查。他说经济工作要上去,领导干部要下去,要敢干、肯干、会干,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干万不要为…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南河县设立农民“参政日”制度,让村民“参政”议事。在“参政日”村民们把对村政务的反映、当前农民需要解决各种问题,以及致富的信息和好经验提出来,同村干部一道共商村里的大事。参加议政的村民,均由群众自己选出,代表群众利益,有较高的群众威望。把“群众...  相似文献   

20.
报载,为了将政府为民兴办的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西安市向社会公开征集实事工程项目,让百姓“当家作主”,此举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普遍称赞,老百姓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让老百姓参与“实事工程”,说明西安的党政领导心里装着老百姓,群众意识强,他们的实事的确是为民兴办的,而不是搞“花架子”,也不是搞“政绩工程”。同时,让老百姓参与“实事工程”,虚心向老百姓请教,有利于科学决策,避免主观决策失误。近几年来,各地政府为民兴办实事蔚然成风,这种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的做法,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也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