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正>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企业的"诊断仪",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有利于评价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的成熟度,而对标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战略管理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水平,还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自身持续改进,不断增强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之一。实施  相似文献   

2.
<正>标杆管理是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活动中,支持企业不断改进和获得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管理方式。近年来,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两个转变"不断深化,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湖北公司")持续加强对标管理,探索实施"1623"对标管控模式,即一个中心、六大平台、两个体系、三个机制,充分发挥对标的支撑引领作用,有力推动了公司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提升,有效支撑了公司"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所谓同业对标就是运用"标杆管理"的原理进行最佳管理实践。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指标化、数据化的同时,同业对标理论也可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推行。同业对标需解决"四不适应"  相似文献   

4.
开源节流是企业发展的主题.开源是开发市场,做活"源头活水",节流是降低成本,杜绝铺张浪费.工程招投标是架空输电线路企业市场开发的落脚点,包括技术标和商务标.由于施工企业人员素质、技术水平、机械设备等方面难分伯仲,技术标在投标中呈旗鼓相当之局,份量最重的商务标便成为一决雌雄的关键.根据国家标准编制的工程报价基本一样,关键的关键就是根据由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决定的企业盈亏临界点来确定最终报价.可见,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开源节流,内外兼修,成就超强竞争优势的战略制高点.  相似文献   

5.
对于一个钢铁企业来说,公司的生命线是综合竞争力,而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是成本竞争力。随着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要想保证自身稳定健康发展,取得良好的经营绩效,需要将成本管理摆在企业管理的核心位置。成本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而对标挖潜、改善指标是企业持之以恒的追求,是找准标杆、赶超先进、提升成本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将价值链成本管理思想应用于石油钻井企业成本控制活动,能够使企业重视成本管理中的价值增值观念,改变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范围狭窄以及局限于传统组织边界的状况.钻井企业是其价值链上的核心企业,供应商和石油公司是价值链上的上、下游企业.石油钻井企业的价值活动以价值链为纽带,将企业内部各部门、行业上下游乃至竞争对手的生产经营活动联结为一体.内部价值链、行业价值链和竞争对手价值链这三个维度是创新石油钻井企业成本控制模式的基本思路和逻辑框架.对于内部价值链的成本控制,应树立正确的成本控制理念;优化企业内部价值链,从根本上获取成本竞争优势;拓展成本控制范围,推行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集成使用多种采购措施,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对于行业价值链,要建立与上游供应商、下游石油公司的战略联盟,实施基于价值链的业务外包战略.对于竞争对手价值链,要建立与竞争对手的战略联盟,建立基于竞争对手的对标追标机制.  相似文献   

7.
提升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既是企业党组织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推进的一个重大命题。把对标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党建工作领域.通过实行对标管理,将党建思想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提升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建设成本持续下降,新能源补贴的退出,为延续和保障企业在平价上网时代的竞争优势,新能源项目业主需要加强生产运维指标管理分析,降低项目运维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及利润空间。现阶段“对标管理”被广泛应用,并逐渐上升到管理层面,“对标”也早已经突破了它最初的意义,成为了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改善组织绩效、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种高效的管理方略。  相似文献   

9.
《冶金财会》2011,(9):47-47
<正>各钢铁企业:近年来由于铁矿石等原燃料价格不断上涨,导致钢铁生产成本大幅上升,钢铁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为此,大中型钢铁企业在2010年深入开展了"对标挖潜"降成本活动,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推动"对标挖潜"工作向深度和广度进行,将"对  相似文献   

10.
<正>同业对标是县供电企业在开展创一流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标杆管理"原理进行管理实践的一种管理方法。河北省武邑县电力局为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将同业对标科学管理手段引入到班组建设之中,对照一流企业的管理标准,在基层部  相似文献   

11.
《冶金财会》2021,(1):13-17
近年来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竞争日趋白热化,原燃料价格居高不下,钢材市场波动起伏,安全环保形势严峻。对此,韶钢在"对标挖潜,追求行业领先"的基础上,开展"精准对标"工作,将生产经营指标体系中与成本效益联系最密切、对生产影响最大的指标作为重点关注指标,持续不断推进管理变革、效率提升、成本改善、产品结构优化工作,提升公司持续盈利能力,促进体系化降低成本,推动企业快速发展,提升司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王明浩 《冶金财会》2003,(5):9-10,14
近年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把对标挖潜列入行业重点工作加以推进,2003年又开展了"十佳"成本指标对标活动.对标挖潜就是通过与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企业进行指标对比,找出差距,并将其量化到各个工序的指标上,再有针对性地制订一系列技术、工艺、管理措施,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从而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 成本和资金是财务管理中的两项重要工作,也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工作。近几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萍乡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萍钢)财务部紧紧抓住目标成本控制和资金目标控制管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积极开展对标挖潜、降低成本、优化资金结构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0年实现盈利1.2亿元,比上年纯增利1.1亿元。  相似文献   

14.
<正>对标管理的本质是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不断地测量分析与持续改进,是实现管理创新并获得竞争优势的最佳工具。近年来,对标管理始终作为供电企业强化管理、推动企业业绩和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载体和抓手。随着对标管理的深入推进,如何推动对标管理的精益化水平,更有效地发挥对标管理的抓手作用;如何解决落后单位对标管理工作动力不足;如何推动专业管理短板提升等问题,成为对标管理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整个社会进入“微利时代”,产品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企业面临的竞争挑战就是价格竞争,实质上是一场成本竞争战。因此,只要影响利润变化的其他因素不因成本的变动而发生变化,降低成本始终就是第一位的。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在他的名著《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市场竞争的三种基本战略,即成本领先、标歧立异和目标集聚。而成本对于标歧立异战略尤为重要,因为标歧立异的企业必须保持与其竞争者近似的成本。一个企业具有成本优势和创新优势,则该企业将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企业怎样才能做到成本领先呢?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开展党建工作对标管理,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旗帜领航·三年登高"计划,扎实推进公司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基层供电企业,以基层党委标准化建设和党支部三级联创为基础,开展党建工作对标管理,可以发挥党建优势,推动电网建设、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等工作融合提升,推动公司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标准先行,突出规范性要落实党章党规、国家电网公司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市场经济不断进步、铜冶炼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竞争压力的背景下,为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铜冶炼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成本管控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体系,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通过分析得出冶炼企业可以通过采取“全要素对标”等手段实现成本压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正同业对标管理又称基准管理、标杆管理,是三大管理方法之一,以其科学、严谨、高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国家电网公司的同业对标管理始于2005年"创一流"对标工作,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年来,对标管理方法被逐步应用于农电管理工作中,在有效提升农电管理水平,全面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日渐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 对标挖潜是指将企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与国内外同行业企业进行对比分析,选取对标企业,确定对标值,建立对标指标体系,寻找管理和技术,上的差距,制定相应赶超措施,逐步全面优化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以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对标挖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开源节流是企业发展的主题.开源是开发市场,做活“源头活水“,节流是降低成本,杜绝铺张浪费.工程招投标是架空输电线路企业市场开发的落脚点,包括技术标和商务标.由于施工企业人员素质、技术水平、机械设备等方面难分伯仲,技术标在投标中呈旗鼓相当之局,份量最重的商务标便成为一决雌雄的关键.根据国家标准编制的工程报价基本一样,关键的关键就是根据由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决定的企业盈亏临界点来确定最终报价.可见,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开源节流,内外兼修,成就超强竞争优势的战略制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