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大学生生育意愿调查"为基础,初步分析了影响西南地区大学生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估计了未来劳动力的发展趋势,为该地区以后的经济发展、人口政策、劳动力结构及优化等提供参考。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选择生育与否主要受家庭乐趣、喜爱孩子等主观因素影响。经济和社会因素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生育意愿,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与居住条件、工作压力等。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我国城镇居民的生育愿望明显下降,生育意愿下降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会产生不利影响。揭示了生育意愿下降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将自愿不育的女性和生育女性的终生收入、支出和养老保障水平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养老保障方面的成本和收益差别。剖析了生育意愿下降对社会养老保险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通过构建基准模型,分析家庭收入及社会公平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收入与居民的生育意愿呈“U”型变动关系;社会公平与居民的生育意愿显著正相关;个人因素在影响居民的生育意愿时存在地区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即发展经济,提高居民家庭收入;在各项决策中保证程序公平,提高居民公平感知;分地区施策,拉动落后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从认知理论角度出发,构建社会资本、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意愿理论模型,探究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社会资本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资本与创业意愿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根据结论,文章从多个角度对激励大学生创业、提高其创业意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6.
李舜  韩雷 《财经科学》2024,(2):91-106
新兴技术变革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其对生育观念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厘清机器人使用影响女性生育意愿的内在逻辑,并综合使用国际机器人联盟(IFR)公布的机器人安装数据和2018年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8)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机器人使用降低了女性生育意愿,该结论在使用双重机器学习、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等进行稳健性检验及使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2)机器人使用降低女性生育意愿的机制是谈判地位效应;(3)机器人使用对体制外的就业部门、劳动力成本高的地区、受宗族文化影响强的家庭的女性生育意愿的抑制效应更大;(4)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变革改变了家庭生育偏好,说明机器人使用有助于缓解性别比例失衡。同时,机器人使用还冲击了女性的“性别角色”观念,提高了女性在生育决策中的自主性。为此,可以通过健全产权保护制度,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充分发挥机器人等新兴技术对经济高质发展的推动作用,缓解性别比例失衡。  相似文献   

7.
对北京市2006年和2008年的城乡独生子女生育意愿作了调查。在我国经济社会较为发达地区,城乡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无论在生育数量还是在子女性别偏好和生育时间上都存在趋同的现象。对目前各省市在生育政策调整时城市和农村依然采取不同政策的做法提出看法。在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省市,可以推行城乡一体化的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21,(1)
为了解四川省南充市城区已婚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为南充市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文章采用便利抽样,使用自制匿名问卷对南充市城区已婚育龄妇女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调查。使用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调查297名已婚育龄妇女,平均年龄31.89±5.32岁。理想孩子数为1、2、3的人数分别为126人(42.42%)、168人(56.57%)、3人(1.01%);已育孩子数量为0、1、2、3的人数分别为11人(3.70%)、202人(68.01%)、82人(27.61%)、2人(0.67%);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59±0.51,平均已育孩子数量为1.25±0.53(t=9.339,P<0.001),理想子女数≥2的育龄妇女已育子女数≥2的比例高于理想子女数为1的育龄妇女(χ2=51.90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育龄妇女已育孩子数有统计学关联的因素为育龄妇女理想孩子数、年龄、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否购买养老保险、丈夫文化程度、住房类型。从而得出结论:南充市城区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较低,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自身条件会影响生育行为。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北京市人口研究所两次独生子女问卷调查所获第一手资料,对北京城市女性独生子女婚育群体进行考察。在生育意愿方面,女性调查对象的意愿生育水平呈现偏低发展走向,但二孩生育意愿出现明显上升,不过对于生育"政策二孩"的选择呈现明显的矛盾心理和不确定性;在实际婚育状况方面,初婚初育时间在后移,婚后离开父母单独居住开始增多,孩子以双方父母照料为主。政府应积极鼓励双独夫妻生育两个孩子,发挥"政策二孩"生育对于缓解人口结构快速老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相对于传统的生育意愿有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包括经济水平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项经验研究,对621份调查问卷作了数据分析。经济水平对生育意愿有-定的影响,但影响有限;且同时表现出-定的滞后性。这和中国受浓重传统文化影响且目前社会养老制度不健全等因素有相当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育意愿不可避免地会随之变化。本文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太原市的总体生育现状以及不同群体的生育意愿做出回答,并对影响当前育龄人口生育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吴江为例,对苏南流动人口生育意愿中的理想子女数、性别偏好、生育时间与生育动机四个要素分别作了考察。就流动人口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收入水平、文化程度等客观要素与生育意愿中四要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生育动机是生育意愿中的核心要素,对理想子女数、性别偏好与生育时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重新界定了生育意愿的概念,认为生育意愿包括意愿生育数量、意愿生育性别比、意愿生育质量三个维度。接着,本文将决定生育意愿的因素分为:基本信息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情境因素。最后,本文阐述了生育意愿决定因素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速度的加快,我国的城乡二元体制逐渐被打破,农村流动人口规模逐渐增大。农村流动人口生育问题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普遍认为,农村人口流动只会不利于计生工作的开展,但通过分析可知,农村人口流动对降低流动人口生育意愿是有积极影响的。  相似文献   

16.
自我国“单独二孩”“全面二孩”和“三孩”政策逐步实行以来,对生育率的提升作用、对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刺激效果并未达到预期。房价作为居民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目前更多受经济因素驱动的居民生育意愿有重要影响。基于对文献的梳理发现,房价对生育意愿有挤出效应和财富效应。因此,利用2018年CFPS家庭微观数据,研究房价对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挤出效应与财富效应。实证研究表明,房价对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具有负向影响即挤出效应,其他变量对生育意愿也有影响,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户籍状况、学历、政治面貌、生育保险、健康状况、家庭年收入、父母的经济帮助等。房价对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即财富效应,但是财富效应小于挤出效应,故总体上我国现阶段房价对城乡居民生育意愿仍然具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截面数据,分析中国“适育”群体的工作环境满意度对其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显示,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工作环境满意度的提高会降低生育意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工作环境满意度对生育意愿的作用机制:一方面,工作环境满意度的提高,会对生育意愿产生消极影响,这种消极影响在低收入组身上更加明显,但是一旦真实获得了更高的经济收入,还是会倾向于选择抚育下一代;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大,适育群体回归家庭,工作环境满意度提升对抚育意愿的“挤出效应”会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8.
高校扩招以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就业质量呈不断下降趋势.在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不成熟,历来重视关系和人情的文化背景下,社会资本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微观社会结构的视角深入研究大学生的求职心理、求职观念、求职行为以及大学毕业生自身的特征差异,同时以大学生家庭背景及自身拥有的社会资本为出发点,基于大连市高校毕业生的社会资本和就业现状问卷调查数据,利用改进后的布劳-邓肯职业地位获得模型界定社会资本概念后,实证分析其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机制,为实现大学生充分和高质量就业,缓解"拼爹"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带来的消极影响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9.
社会网络关系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社会网络关系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展开了研究,发现建立社会网络强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资源、信息和机会,所以会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减负及摈弃课外教育给公共教育投入带来空间。而我国家庭普遍面临资源约束,子女教育支出构成家庭经济上的压力,这对公共教育投入、学业成绩与生育意愿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拷问。本文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发现公共教育投入对孩子学业成绩有显著正向影响;居民的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对生育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对农村居民和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显著,但对城镇居民和高收入家庭的影响虽然是正向的,但统计上不显著。个案分析表明,孩子学业成绩对生育意愿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