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机盐产品出口前景看好王志明我国的无机盐工业发展较快,产品从解放初的33种发展到750余种,产量从不足3万吨发展到600多万吨,年生产能力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年出口量大约为1000万吨,年创汇4——6亿美元,占全国化工产品出口创汇额的ZO%。目前...  相似文献   

2.
欧盟白皮书的出台对我国无机盐工业的发展有一定积极意义,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白皮书的实施也会给我国无机盐工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给我国新的精细无机盐产品的出口造成障碍,削弱我国无机盐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另外,欧盟对高能耗产品和资源型产品的需求以及影响人体健康及污染环境的产品有可能向我国转移。对此,无机盐行业和企业要认真研究,充分准备,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3.
刘方斌 《化工管理》2012,(11):25-26
<正>10年间,中国无机盐工业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转变时期。全行业从生产规模小、企业分布散、技术装备落后,发展到具备相当产业规模和基础,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品种大体配套、基本可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工业体系,我国也成为世界最大的无机盐产品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目前,我国无机盐产品每年的总产量达5400万吨,销售收入1950亿元,实现利税403亿元,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4.
最近,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高级工程师王孝峰在大量调查、资料统计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我国无机盐行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市场状况、国内外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对我国无机盐行业市场竞争力做出了客观的分析,提出了我国无机盐行业今后发展的良策和重点。据王孝峰介绍,我国无机盐行业产品生产能力、产量、产值在化工行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目前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无机盐生产国。2001年我国无机盐行业总生产能力超过3000万吨/年,产品品种(规格)约1000种,产量为2500万吨/年,相当数量的无机盐产品如钡盐…  相似文献   

5.
化工技术进展(六)──无机盐工业周连江,季文璠,李凤云国内外无机盐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无机盐工业是以天然矿物资源为主要原料的基本化工原料——功能材料工业。它品种多、用途广,包括三酸、两碱、化肥、无机农药、无机颜料和电石以外的一切无机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  相似文献   

6.
<正>《无机盐行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提出,目前我国无机盐工业正处于由大到强的转变时期,行业已具备相当规模和基础,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品种大体配套、基本可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工业体系,已成为世界最大  相似文献   

7.
纵观聚酯工业的整个发展历史,我们已经看到,它正像宇宙中任何事物发展一样,总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也就是说,聚酯产能总在不断增加,而聚酯能力的年增长率总是从低到高、企业的效益反而从高到低波浪式变化的。其主要原因就是聚酯的石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总是从不足到饱和周期性变化的。正确地认识这个规律性,自觉地提前采取正确的战略决策,是聚酯企业驾驭市场、立足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还要认识到,聚酯工业也有从生到死的终局。旧的聚酯产品和工艺将被新的产品和工艺所代替。因此,在聚酯工业效益红火之际,就看到危机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8.
包装企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的思路初探遥鹰改革开放十多年,我国包装企业已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通过向国外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使有些包装产品上了档次,能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但从包装工业总体而言,包装产品档次低,产品的质量、花色品种、生产成本、生产规模,...  相似文献   

9.
到1996年,国产汽车诞生满40周年。机械工业部支持举办“国产汽车诞生40周年纪念活动”,具有历史性的重大意义。回顾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走过了两个历史发展阶段。从1953年到1977年,创建自己的汽车工业,1956年结束了自己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相继新建、扩建了一批生产国产汽车和零部件的骨干企业,建立了科研和教育的初步基础;从1978年到1995年,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技术、质量、品种、规模和效益都取得了举国瞩目、举世瞩目的重大成绩,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96年“九五”计划和“三大战役”(产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无机盐产品生产国、消费国、出口国,但今年以来,对无机盐行业出口不利的消息接踵而至:3月,美国商务部对我国的部分磷酸盐产品做出了初裁决定,征收109%的反补贴关税;5月,印度对原产于中国的三聚磷酸钠做出反倾销初裁,对不同企业征收从0.294~0.671美元/千克不等的关税;自7月15日起,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甲醛工业从上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逐渐摸索出了适合我国工业水平发展的技术工艺,生产能力随之增长.产品质量也有所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甲醛及其下游产品需求量增长,预计今后几年我国工业甲醛消费量增长较快的领域将是粘合剂、POM、多元醇、多聚甲醛、长效缓释肥料以及乌洛托品等,到2005年中国工业甲醛的总需求量将达到390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12.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农药工业已形成从研究到生产,从原材料、中间体到原药、制剂成龙配套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为农业增产丰收和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国农药工业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产业和产品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农药中间体的开发和技术水平薄弱,与绿色安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必须加快农药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农药中间体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推动我国农药工业由大向强转变。  相似文献   

13.
如果把“十一五”比作一个行业大跃进过程的话,那么“十二五”则应该是一个调整、充实、提高的过程,必须要把发展重心从过去的以产量增长为主的外延式发展方式,转变到以提高质量、效益、节能减排的内涵式发展方式上来。因此,无机盐协会提出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大多数产品不再提产量增长目标,而是以节能减排、精细化率等约束性目标为主。  相似文献   

14.
以中小型企业、轻小型产品为主,基础相对薄弱的浙江省机械工业,近几年在国家和省资金投入较少的情况下发展较快,在全国机械系统的位次明显提高,工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第17位上升到1993年的第7位,利润总额从第12位上升到第4位。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是我们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在抓好一批大型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的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引导生产市场容量大的小产品的中小型企业走“小型巨人”的路子。所谓“小型巨人”,最早是指汽车零部件工业中那些专业化、大批量、高起点、优质量、能面向两个市场,尤其是具有研制…  相似文献   

15.
为把我国汽车工业(含摩托车工业,下同)尽快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改变目前投资分散、生产规模过小、产品落后的状况,增强企业开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产业组织的合理化,实现规模经济,特制定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通过本产业政策的实施,使我国汽车工业在本世纪末打下坚实的基础,再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2010年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迅速发展。第一章政策目标和产品发展重点第一条国家引导汽车工业企业充分运用国内外资金,努力扩展和开拓国内国际市场,采取大批量多品种生产方式发展。20…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文明不断演进.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工业成果陆续涌现.它的衍生产品之一就是工业旅游。工业旅游在发达国家由来已久,特别是一些大企业,利用自己的品牌吸引游客.同时也使自己的产品家喻户晓。在我国,越来越多的现代化企业开始注重工业旅游.如海尔、宝钢等在电力行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三峡大坝旅游。从火电、水电、核电到现在正在开发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发达国家乙烯工业发展的对比来论述我国乙烯工业的发展速度,提出到2000年乙烯能力发展到500万t/a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并从5个方面论述了提高新建乙烯厂的竞争力问题,并对乙烯厂址选择和产品方案提出了要求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照相机工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从无到有,从只能生产低档产品到能生产中、高档产品,现已达到年产近百万架的规模。随着人民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外贸出口数量的增加,照相机工业是有着广阔前景的。但是要进一步发展我国照相机工业,必须解决有关体制、规划、技术政策、经济政策等一系列问题,才能走出一条我国发展照相机工业的新路子。《我国照相机工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一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常能 《中国包装工业》2014,(18):23-24,26
设计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经历了不同的时代,从制造简单的工具发展到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继而发展到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设计的宗旨也发生了变化,在物质产品高度发展和丰富时,工业设计产品中应该被赋予更多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融入精神情感的产品将会得到人们的钟情。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技术产业正在谋划大发展,国家决定安排诸多项目,从政策上扶持,资金上支撑,标准上规范。国家经贸委技术装备司司长周建平指出,今年国内宏观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将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高技术类消费热点处于加快酝酿过程中也对高技术产业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带动作用。国家经贸委近日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推进高技术产业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到“十五”末期,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提高两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16%,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比例达到2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