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信息披露越及时,对投资者的价值越大,决策有用性就越强。虽然我国目前要求企业强制披露信息,但信息披露的时间和内容都是掌握在管理者手中的.管理者是可以进行选择性披露。因此,了解管理者披露信息的动机.找出影响其自愿披露的因素,在目前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童飞 《时代金融》2012,(33):206
自愿信息披露并非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因此上市公司具有较强的自主性。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上市公司选择不同的自愿信息披露策略对于公司有着较大影响,本文通过一个三阶段模型研究来在披露及不披露两种策略下自愿信息披露对于公司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管是国外的管理层盈余预测,还是我国的业绩预告,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成为资本市场上重要的信息来源.深入理解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预告披露行为,对于投资者和监管者来说都十分重要.传统代理理论将管理者视为同质的,忽略了管理者个人对决策的影响.本文突破传统代理理论研究的缺陷,以高阶梯队理论为基础,从高管背景特征角度出发,研究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自愿披露行为.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管理层盈利预测披露引起了会计学界更多的关注。本文主要回顾国外学者对管理者盈利预测自愿披露的经济动机,并针对我国已有学者的研究,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特殊制度背景提供相应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业绩预告制度是由业绩预警制度发展而来的,它的存在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前释放业绩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本文以国内外研究为主线,对我国现有业绩预告制度的不足和相关研究的空白进行了思考,并对业绩变脸行为进行了分析,以期对进一步规范我国业绩预告制度、强化市场监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6-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企业总部所在省份的省委书记变更作为政治不确定性的衡量,研究了政治不确定性对于管理层自愿业绩预告和预告精确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官员变更的当年,管理层会更倾向于自愿发布业绩预告,并且业绩预告的精确度也会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政治不确定性对业绩预告自愿披露倾向和精确度的影响在民营企业、新任官员为外部调任时、分析师跟踪人数更多的公司中更为显著。最后本文也从资本市场反应的角度进行了补充检验,发现市场在政治不确定性更高时对业绩预告的反应也更强烈。本文的发现对于理解政治不确定性的微观影响及管理层自愿业绩预测的作用都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盈余预告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领域,其披露规律也是学术界重要谜团之一。本文提出影响盈余预告披露的新机制——股市的波动性,并借此为特有的研究场景来观测管理层择时披露行为。本文以2003-2015年管理层盈余预告披露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上市公司管理层是否会利用股票市场的高频波动来选择盈余预告信息披露的时机及该策略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公司管理层盈余预告披露决策会隐性观察市场的波动态势及其幅度,基于披露法定的时滞裁量空间,利用短期市场行情波动性选择较优的披露时机。具体体现在管理层倾向选择市场行情上升期披露更多坏消息,在市场行情下降期披露更多好消息;与不使用该策略的公司相比,使用该策略的公司能获得更好市场反应。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自愿披露指数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自愿披露程度随时间有明显的增加,样本公司的平均披露分数随时间而增加,而且对同质和非同质样本统计上都是显的,中后期比早期披露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5~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从行为金融学视角,探讨了管理层过度自信对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与自愿发布业绩预告负相关,过度自信的管理层更倾向于发布乐观但精确性低的业绩预告。鉴于管理层过度自信与业绩预告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使用分析师跟踪数量作为管理层过度自信的工具变量,采用两阶段回归的结果表明,本文的结论是稳健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的管理层发布自愿性业绩预告降低了公司的投资收益敏感性。结论表明,管理层过度自信会影响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行为,且这种过度自信也会影响公司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10.
盈余管理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业绩预告作为上市公司未来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与现金流量的预测,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评估及其投资决策。从业绩预告披露的特征方面出发,研究业绩预告披露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包括业绩预告的性质、预告精确度、预告误差分别与盈余管理程度的关系,结果发现:发布业绩预告的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更高。预告精确度以及预告期间与预测当期盈余管理水平正相关,预测误差与盈余管理水平负相关。当消息类型不同的时候,预测的强制性与否以及"变脸"对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不同。结论支持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迎合业绩预告披露的说法。  相似文献   

11.
王克敏  廉鹏 《会计研究》2012,(3):72-77,95
本文研究盈利预测制度由强制性向自愿性披露的变化对首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首发上市制度影响条件下,自愿性盈利预测制度使首发公司披露盈利预测的偏好明显下降,盈利预测高估程度明显降低,且激进会计政策选择偏好明显下降,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显著降低。研究表明,市场化信息披露制度改革有助于缓解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2.
王丹  孙鲲鹏  高皓 《金融研究》2015,485(11):188-206
本文研究了投资者 “股吧”讨论这种“用嘴投票”机制能否发挥治理作用进而促进管理层进行自愿性业绩预告。用上市公司股吧中的发帖量、阅读量和评论量来衡量投资者“用嘴投票”的参与程度,研究发现投资者“用嘴投票”参与度越高,管理层进行盈余预测自愿性披露的概率越大,且更愿意及时披露业绩下滑等坏消息。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者“用嘴投票”是通过对股价产生影响、引发监管层关注和招致媒体报道这三个渠道对管理层产生预警进而发挥治理作用。且这一治理机制在管理层受到互联网信息影响可能性越大、公司中小股东户数越多以及论坛的讨论内容越负面时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王丹  孙鲲鹏  高皓 《金融研究》2020,485(11):188-206
本文研究了投资者\"股吧\"讨论这种\"用嘴投票\"机制能否发挥治理作用进而促进管理层进行自愿性业绩预告。用上市公司股吧中的发帖量、阅读量和评论量来衡量投资者\"用嘴投票\"的参与程度,研究发现投资者\"用嘴投票\"参与度越高,管理层进行盈余预测自愿性披露的概率越大,且更愿意及时披露业绩下滑等坏消息。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者\"用嘴投票\"是通过对股价产生影响、引发监管层关注和招致媒体报道这三个渠道对管理层产生预警进而发挥治理作用。且这一治理机制在管理层受到互联网信息影响可能性越大、公司中小股东户数越多以及论坛的讨论内容越负面时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TERESA ANDERSON 《Abacus》1992,28(2):121-132
Recent studies have detected an inverse association between a firm's size and the stock price reaction to the firm's accounting earnings announcements, which has been interpreted as evidence that larger firms have relatively richer information sets. This study expands on this work, using two firm-specific factors to capture both the time and flow-per-period elements of information production (period of listing and firm size respectively) and examines whether these variables are a better information proxy than is size alone. After controlling for firm size,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firm's period of listing and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its annual earnings announcement is detected. The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setters as well as for auditors'assessment of the risk associated with audits of newly listed firms.  相似文献   

15.
    
While conference calls have been widely used as a communication tool between firms and investors, little research has examined the effect of this voluntary disclosure metric on analyst forecasts.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whether firms use conference calls to guide down analysts' earnings forecasts, thereby avoiding negative earnings surprises before and after Regulation FD. Our findings show that firms hosting conference calls are more likely to guide analysts' forecasts downward and, as a result, they tend to successfully avoid negative earnings surprises in the pre Reg FD period. However, we do not find such relations in the post Reg FD period. We also find that the market reacts positively to firms hosting conference calls only in the post Reg FD period, consistent with the view that the market rewards a reduction in managers' opportunistic guidance to meet the analysts' earnings estimate.  相似文献   

16.
利用我国产险业2001--2005年的财务数据,本文采用盈余频率分布模型,发现产险公司存在盈余管理现象。在此基础上,本文实证分析产险公司赔款准备金与盈余管理及其他财务指标之间的关联性,揭示公司调整赔款准备金的动机。结果表明,产险公司存在利用赔款准备金评估方式修饰盈余的动机。当承保结果不佳、赔付恶化,或者投资收益较低时,产险公司会低估赔款准备金,虚增账面盈余。应对监营也是产险公司利用赔款准备金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诱因。中、外资产险公司税赋动机存在显著的差异。2005年赔款准备金评估方法的改变并未显著减弱产险公司利用赔款准备金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但赔款准备金提取的谨慎程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examines whether the Taiwanese regulation requiring disclosure of earnings forecasts in the IPOs resulted in disclosure of more optimistic earnings forecasts and whether the forecast error was reduced more by manipulating the reported earnings rather than revising the earnings forecasts to meet the forecast error threshold. The study is based on 759 forecasts issued by the Taiwanese IPO firms from 1994 to 2001, i.e. 8-year period after the regulation was modified to increase the forecast error threshold to 20%.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disclosure regulation resulted in more optimistic forecasts than conservative forecasts, especially for firms expecting better performance in the forecast year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year. Firms disclosing optimistic earnings forecasts engaged more in manipulation of reported earnings than revision of forecasts to meet the forecast error threshold. These findings thus suggest that the disclosure regulation resulted in earnings manipulation, which reduced the quality of reported earnings. We received valuable comments at the 2003 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and 2004 Euorpe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s. We also thank the participants at the research seminars at Rutgers University,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Pace University, for their insightful comments. Picheng Lee especially thanks Pace University for 2003 summer research grant.  相似文献   

18.
市场环境、民事诉讼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上市公司2001--2004年的经验数据为样本,本文对市场环境、民事诉讼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公司所在地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公司遭受诉讼的概率越大。在诉讼发生当年,上市公司普遍采取了降低盈余的盈余管理行为,这一现象在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表现更为明显。此外,我们没有发现,各地区市场环境的差异对上市公司因诉讼诱发的盈余管理行为存在遏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平  戴辉 《财务与金融》2010,(6):45-48,65
为了保证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更客观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中国证监会于2008年11月发布公告对2007年的规定进行了修订。通过对100家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统计分析,发现新的披露制度仍存在概念界定不完整、披露不统一、与退市政策关联度弱等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在不同季度进行盈余管理的时间选择行为。我们首先采用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来识别上市公司中期报告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然后进一步通过考察季度间盈余反转来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虽在各个季度都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但第四季度利润中包含了比其他季度更多的盈余管理行为。特别的,巨额冲销的公司在第四季度进行盈余管理调低利润,前三季度表现欠佳而年末好转的公司在第四季度通过盈余管理调高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