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俊 《黑河学刊》2011,(12):140-141
志愿服务是国际红十字运动七项基本原则之一,也是高校红十字会的基本任务。高校红十字志愿者组织成员以大学生为主体,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理念,在校内外广泛宣传国际人道法和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已成为大学校园里凝聚人道力量,弘扬志愿精神的有影响力的存在。要摒弃原有的高强度行政干预和工具性导向,差别化地拓展高校红十字志愿者组织的三个核心功能,即传播引导功能、公共服务功能和自我实现功能。  相似文献   

2.
李松 《新西部(上)》2018,(10):126-127
高校红十字组织是中国红十字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宣扬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的重要力量。文章概述了高校红十字文化功能,叙述了红十字文化对大学生的德育意义,研究高校红十字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进行培育的途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融入教学工作,提高重视程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健全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高校共青团的主要工作是育人,为了提高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志愿精神,高校共青团开展了以志愿者服务为指向的劳动育人工作,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理念深入到志愿服务精神中,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志愿精神教育,组织青年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志愿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随着我国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随之而来的志愿服务的深入开展问题也引起了社会舆论的普遍关注。不少高校将志愿服务纳入学分化体系中,即"志愿服务学分化",旨在通过学分形式引导大学生投身多种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去,并由此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正她敬业奉献,情系"博爱"。在奉化区红十字会博爱志愿服务的活动中,大家总能看到一个开着面包车、奔波在最前面的娇小身影,队员们亲切地称她为缪队。她就是队长缪亚春,做了13年的志愿服务,无论多繁重的任务,多棘手的服务对象,她总是一如既往地充满爱心、乐于助人。  相似文献   

6.
志愿精神是当今时代的新兴潮流,对社会进步有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培育大学生公民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培养大学生志愿意识和志愿服务能力三个方面来发挥推动志愿精神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充分体现着志愿精神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本质内涵.在2020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校青年大学生志愿者秉持着爱国主义的伟大精神,以敢于担当的勇气,积极地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努力奋斗,为抗击疫情取得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新时代高校如何留住被高扬的抗疫志愿精神,寻求合理转化途径大力弘扬抗疫志愿精神,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现今,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已成为当今社会志愿服务的主要力量。本文通过对面向南京市民、上海世博志愿者、上海世博游客进行的问卷调查及对志愿服务有特殊见解的不同人群进行的相关采访活动分析,从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的角度出发,结合在宁高校的实际情况,对在宁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实际工作方向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9.
慈善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大学生志愿精神与倡导利他思想为核心的慈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在社会转型期间,积极培育以大学生志愿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慈善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魅力中国》2009,(23):2-2
2009-07-17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8号文件、中央16号文件以及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精神,把志愿精神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与高校的德育工作可以互为补充。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创新路径主要是:发挥社团组织作用,引导志愿服务;紧跟"互联网+"时代步伐,加快志愿服务活动创新;创建志愿服务评估体系,推动志愿活动长效运行。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8号文件、中央16号文件以及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精神,把志愿精神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育人作用,教育部日前印发意见,要求切实加强对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领导,建立健全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主体,正确认识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引导大学生自觉地培育志愿服务精神,积极投身于志愿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落实人民主体思想的表现,同时体现了人主体意识的觉醒,与人的自由发展需求相一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相吻合,对于当前的志愿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常常把组织开展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志愿者服务作为工作内容之一,积极引导青年志愿者们服务社会。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对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拓展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新常态下高校青年志愿者的定位,进一步突出高校青年志愿者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促进以高校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志愿者培养的一些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5.
高校共青团是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直属领导,加强党团引导功能,强化对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思想引领,对于完善志愿者组织的运行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党团工作中要加强对青年志愿者组织的思想教育。以志愿者协会为单位,除去志愿服务工作以外,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做到“行动为启思想先行”。加强思想教育是保证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保证志愿者组织不断扩大、保持稳定的重要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工党员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引领者,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践行者,以志愿者身份走进基层,是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各高校在"两学一做"活动开展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限性,文章提出,在"两学一做"基础上,以高校教工党员为对象,以志愿活动为载体,确立高校教工党员投入志愿活动的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新思路,以期为高校教工党员的志愿服务活动研究提供新的理论研讨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玲 《魅力中国》2010,(2):177-177
高校德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品德、高尚道德的思想教育,是现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和任务之一。德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培养和形成的主要教育内容,并且两者之间有着相互之间促进、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关系。本文就德育的本质与大学生思想道德进行讨论,力求以正确的德育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天 《黑河学刊》2010,(5):83-8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面向实际、贴近生活,必须认识和处理好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关系研究,要明确志愿服务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相互结合。感恩教育是系统工程,只有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9.
胡若静 《黑河学刊》2015,(3):133+136
以本人所带的班级为例,结合指导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的实际经验,表明"开展系列化、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可以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和制度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进而创新并探索进一步巩固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高校党史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党史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同时更能提升大学生思想觉悟以及道德情操.高校党史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同时更要教育学生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学习我党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以天下为公的胸怀和理念.本文将从高校党史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在新形势下高校党史教育中存在的基本问题,探讨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