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非营利组织(简称NPO)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一般是指介于政府组织、营利组织之间的一切社会组织。尽管绝大多数NPO性质上都是非营利的,但筹集资金仍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甚至关系到NPO的生存。截至2005年年底,我国共有社会团体17.1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4.8万个,基金会975个。其业务范围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劳动、民政、体育、社区、环保、公益、慈善、农村专业经济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资金缺乏是目前我国发展非营利组织的最大障碍,存在着诸如融资渠道狭窄、对政府依赖性强,自创收入能力弱,募捐收入低以及资本运作收入低、与金融市场联系不多等融资问题。有限的资金实力,使得我国的非营利组织难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笔者认为,非营利组织可以采取以下多元化的融资对策,缓解资金困难。  相似文献   

2.
首先分析了非营利组织在“治理变革”中的角色定位,指出加强其自身治理的重要性,然后在对国内外非营利组织治理研究的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个方面有关非营利组织治理研究未来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的存在有效地弥补了政府和企业无法覆盖的空白,被认为是社会公平的最佳实践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非营利组织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维持生存,而社会公众也对某些非营利组织表现出极大的不信任。归结起来,非营利组织主要存在四大类问题:第一类问题是许多非营利组织无法圆满完成其社会使命,成效低。某些医院拒绝为无钱的病人,违背了其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服务宗旨。  相似文献   

4.
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伟 《会计之友》2008,(29):30-31
随着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迅速发展,其财务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筹资、投资和资金运作等过程中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筹资风险主要是资金总量不足、筹资困难及筹资行为不规范给组织造成的声誉下降等风险。其原因为利益驱动机制和筹资责任机制不足;用资风险表现在资金公益用途的改变导致组织公信力下降的风险,还在于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督机制。现阶段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策略,应重点关注:推行法人经济责任制,将责任风险直接与决策层挂钩;加强组织的财务风险意识,建立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监督机制:加强预算管理控制财务风险: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非营利组织如何有效获取并高效利用稀缺且分散的慈善资源?如何实现组织目标与社会目标之间的平衡?非营利组织的运作绩效一方面直接反映其使命与目标的完成情况,体现其存在的意义及价值。另一方面则直接影响到各利益相关者对非营利组织的满意度,并进而影响非营利组织对各相关资源的获取,从而影响到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因此,非营利组织自身的良好治理以及政府和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支持都离不开对非营利组织运作绩效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发布有利于促进民间非营利组织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其会计核算行为,提高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从而提升其在社会各界的诚信度,促进其健康、规范发展。文章简要论述了对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刘静 《价值工程》2011,30(30):98-99
非营利组织在当前人类社会活动的不同领域正在发挥着其不可或缺的日益重要的作用,非营利组织软实力理论也被学者提出,并逐步被普遍接受,非营利组织软实力建设是非营利组织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非营利组织应通过深化建立共同愿景、突出特色、创新文化载体、树立品牌形象等举措,加强非营利组织软实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制度的发展,其治理问题也应逐步得到重视。而在民间非营利组织治理中,审计委员会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介绍了美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审计委员会制度,并对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建立类似制度以加强其治理提出了建议。2005年1月1日起,我国财政部颁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在民间非营利组织内全面实施,该制度将进一步规范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行为,促进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当人们的目光聚焦于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问题时,其治理问题也应逐步提上议程。美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较早,除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登记管…  相似文献   

9.
谢颖宁 《企业导报》2011,(13):66-67
营利行为日渐成为非营利组织获取收入的重要方式。但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营利行为不能偏离组织的宗旨和非营利目标,否则就可能改变非营利组织的性质。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营利行为,将有助于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为社会公益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8,(6):232-23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营利组织在我国迅速发展,它们作为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开始活跃于社会公共服务与社会公益事业的舞台之上。我国非营利组织起步相对较晚,发展还很不全面,针对其现有情况,从非营利组织内外部环境入手,研究未来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路径对于规范非营利组织,扩大非营利组织的队伍,完善其社会职能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剖析了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更好地发挥非营利组织的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