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0 毫秒
1.
郭广昌 《浙商》2014,(3):18-18
大家都很清楚,上市能圈到钱,但纳爱斯为什么不去圈钱呢?原因有几点:中国的股市不规范,大环境这样,我们不愿进去;环境尚不是主因,真正本质是因为纳爱斯不缺钱,企业还有几十亿元存在银行里,而且钱圈进来一定要发挥作用,用不好宁愿不圈,否则反而是件丢面子、失信誉的事。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商》2004,(7):19-19
随着中国企业实力的迅速增长.中国成为海外证券市场争夺上市资源的主战场。记者在新加坡上市推介会上了解到,中国成为新加坡证券市场最大的外国企业来源地。  相似文献   

3.
以航运为主业的轮船公司想方设法上市,发行股票.从证券市场圈钱,确实有助于船东在初次公开发行股票行动中迅速获得巨大融资.部分轮船公司甚至不惜改头换面,弄虚作假,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争取上市,一旦获得机会,喜出望外,似有大获全胜之感,全然不知风险随着其外快同步而至.  相似文献   

4.
一般来说企业进行融资不外直接与间接上市两种基本途径,直接融资成本低、周期短、资金运用灵活,但门槛却很高,对于中国内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获得银行贷款或通过内地证券市场融资相当困难,于是很多内地企业选择了境外风险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内地股票市场的迅速扩张吸引了众多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回归国内上市,交叉上市作为一种日益重要的公司战略,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交叉上市的现状及主要模式,然后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进一步提出我国企业交叉上市的动机.  相似文献   

6.
刘猛 《新财富》2005,(4):94-95
2004年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叉一个高峰年,境外上市筹资额约为国内的2.6倍。据统计,2004年有84家中国公司在美国、香港、新加坡等证券市场上市,总筹资金额高达111.5亿美元,而中国内地证券市场2004年首发筹资额仅为44.71亿美元,创下自1997年以来酋发融资额的最低点。大量优秀企业海外上市,使得国内证券市场边缘化和空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完善外资并购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出台,将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企业海外上市的冲动。  相似文献   

7.
巴曙松 《市场周刊》2001,(1A):12-13
民生银行在经过艰苦的改组和审批之后能够上市,对于中国的金融市场意味着什么?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新突破,还是在传统的圈钱游戏规则下又多了一个参与?是未来的稳定市场的新蓝筹,还是昙花一现的恶性作对象,是仅仅多了一支供炒作的股票,还是真正推动了中国金融界多了一家规范意义上的产业银行?  相似文献   

8.
胡志斌  何铭宇 《新财富》2004,(11):13-13
中国企业在选择海外上市地时,美国和香港总是首选,新加坡、加拿大等也是广受关注的目标,但许多企业惟独忽视了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的东京。“申奥”、“申博”成功的中国目前已成为日本投资者瞩目的目标,东京证券交易所专门修改了上市审查基准,降低入市门槛,吸引中国企业。更低廉的上市成本、更短的上市审查时间,令日本证券市场将成为中国企业新的海外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企业的整体上市己经成为证券市场新的热点。在企业上市的过程中,财务规划是其能否成功上市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对公司整体上市的财务效应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进行财务规划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年头,我国的证券市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截至12月底,在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总数已达1200多家,市价总值27949.55亿元,流通市值8571.86亿元,上市的基金也达到40家之多。这些数字对于仅有10年历史的中国证券市场来说,足令国人兴奋与骄傲。  相似文献   

11.
5月11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在“金融企业与资本市场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规范发展证券市场和改革发行制度的基础上,欢迎金融企业发行上市。从这个信号可以推断,我国金融企业上市的步伐将会逐步加快。金融企业上市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证券市场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从我国金融企业目前的情况来看,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披露制度是对证券市场“三公”原则中公开原则的具体贯彻,是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基石。其标准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等特点。近年来。公司境外上市在信息披露方面频繁出现违规行为。暴露了监管方面存在缺陷。应以政府公权监管为主,注重事前监管,辅以证券行业组织的自律,这是我国公司境外上市的监管体系完善的最佳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前景及市场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从1993年青岛啤酒在香港挂牌上市开始,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已经走过了整整16年的历程,其规模与速度都呈现出不断扩充的态势。对于诸多正处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急需资金的中国企业而言,境外证券市场吸引着众多企业的纷纷加入。但16年的境外上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动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是以利用外资为先导,以政府推动和干预为特征的。企业境外上市与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以及国有企业的改革三者紧密联系、互相制约,使得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呈现出特有的复杂性。文章提出,研究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动机必须有新的视角,不能仅仅关注境外上市带给企业自身的短期利益,只研究企业动机和财务效应,而要结合研究境外上市的政府动机、宏观效应和长远利益,科学、客观和全面地揭示企业境外上市的原因。防止以偏概全,以片面的研究结论对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合理性予以全盘否定,同时也应防止过分夸大境外上市的作用,将境外上市当作解决国内市场积弊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15.
许磊 《商业研究》2000,(1):152-153
由于国家对新股发行采取“额度管理、限极家数”政策,一些优势企业一时无法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或享受上市公司优惠政策,于是“买壳上市”或“借壳上市”就成为一种重要的选择。新上市公司通过“买壳”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份,从而绝对地或相对地控制一家已上市的股份公司。买壳上市能够从总体上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改善上市公司的形象,印证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体现市场优胜劣汰机制,促进本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企业分拆这一资本运营模式使资产重组有了新的内容,是证券市场上新的亮点,给学者和企业经理们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本文从分拆上市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分拆上市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粉丝热议     
《新财富》2011,(12):10-11
上市是企业发展的助力器还是毒药? 新财富官方微博转发顺丰董事长王卫关于为何不想上市的言论:“上市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企业所需资金。我做企业,是想让企业长期地发展,让一批人得到有尊严的生活。上市的话,环境将不一样了,你要为股民负责,你要保证股票不断上涨,利润将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这样企业将变得很浮躁,和当今社会一样的浮躁。”  相似文献   

18.
近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负责人纷纷表示,将在3至5年内,实现在国内证券市场上的整体上市?毫无疑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将首先为其自身发展带来与现在大为不同的新局面。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助推器,它们的上市对股市和企业的发展也将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9.
企业整体上市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整体上市,是近来国内证券市场上资本运作的新模式,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整体上市的模式关乎企业整体上市的成败,本文主要对企业整体上市的模式分析来阐述不同模式的特点,不同的公司根据各自不同特点来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证券市场发展令人关注,证券市场的新现象新热点新发展更是令人关注,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新股上市及破发,公司治理,大股东的行为等一系列问题是证券市场的重点难点,如何解决这些重点难点成为市场的重要话题.本文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证券市场部分重点难点进行了分析,提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成熟的市场法律制度,更需要成熟的投资着这一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