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民 《东北之窗》2015,(2):22-23
中和美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理想境界。中和之美要求阳刚与阴柔相结合"沈著屈郁,阴也,奇拔毫达,阳也","书要兼备阴阳二气","阴阳刚柔不可偏陂"。(刘熙载《艺概》)换句话说,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婉而愈劲,婀娜中含遒健,正是理想的中和之境。不惟刚柔相合,中和之美还要求所有相对应的两极审美因素的兼容,强调审美意蕴程度适中,不过分而无不及。论诗文:"质而文","直而婉","沈而快","雄而隽","调拗而谐,彩淡而丽,情隐而显,势正而奇"。谈书法:"笔画要坚而浑,体势要奇而稳,章法要变而贯"(《艺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苏轼)。论音乐:"声出于和,和出于适","太巨、太小、太清、太浊,皆非适也","何为  相似文献   

2.
生命感是中华民族艺术的本质性、根源性的审美因素,决定了艺术的基本审美价值。在中华民族艺术中,能否具有体现生命活力的"生气",能否显现出生动的气势、气韵,是艺术美的最基本的标准。生气与板、滞、陈、死对立,决定了作品的生机与活力。艺术家们正是以宇宙万物的生气之本作为艺术表现的审美尺度。中国绘画要求"气韵生动",以"生气"来衡量作品。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云:"天下之物本气所积而成。即如山水,自重岗复岭,以至一木一石,无不有生气贯乎其间。"顾恺之批评"画列女,刻削为容仪,不画生气"(《画详》)。王世贞曰:"若形似无生气,神采至脱格,  相似文献   

3.
性情魏启后     
李宗玮 《走向世界》2009,(36):62-64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曰:"书者,如也."汉末蔡伯喈公演绎为"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强调性情为主导,随意所适而为之.晋人赋予神韵,以初发芙蓉之美,契默相合,神采论之,使之生机盎然,琉璃华章.北宋苏、黄、米氏出,则追幕晋韵,思脱唐习,重本心、崇主观、尚性情、皈依禅宗"顿悟",贵在出新,反对模拟精到,提倡质朴无华,平淡自然,无所欲求、无所矫饰,浑然天成,幽深玄远,把晋人尚韵之"神采论"升华为本心意造之"境界论",书风为之一变.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待客好酒,尤其好以烈酒待客。畅饮烈酒的轰轰烈烈、痛痛快怏绝非千卷万卷书可以道尽。刚刚出炉的《睢宁规矩》一书却告诉你,睢宁政府接待落窦了“午餐禁酒令”。  相似文献   

5.
德治与法治是贯穿国家治理始终的两大治政理念,不同的治政理念对国家行政实践会将产生不同的影响。《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时期,由著名谏臣魏征等人组织编写的治世宝典,集合了自上始五帝下迄晋代历朝治国理政的方法和经验,是修齐治平的资政大观。探求《群书治要》中的对"德治"、"法治"两种治政理念的分析,以史为鉴,把握"重德必治,独法必亡"的治国规律,在完善法律体系的同时,更加注重为政以德的现实意义,以德为本,德主法辅,德法结合,是新时期国家治理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史记》的残缺问题,是历代以来争论颇多且悬而未决的难题。至于普遍认为所缺失的十篇中,“八书”占三篇,即《礼书》《乐书》《兵书》。《史记》八书原本内容应是:《礼书》《乐书》《兵书》《律历书》《六官书》《封禅书》《河渠书》《采准书》,其中《礼书》《乐书》《兵书》全亡,今所见内容为后人补作。  相似文献   

7.
顾季尧 《魅力中国》2014,(18):86-86
本文通过对《答谢中书书》的文本解读,来剖析陶弘景的“傀士”精神。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将参考学术界对《答谢中书书》的考证,对陶弘景的“隐士”精神的合理性与真实性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8.
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出台,具有显著的时代背景,其内容主要针对中概股公司,本质上是美国维护其政治经济霸主的表现.《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使得中概股公司难以同时满足中美两国的合规要求,增加融资和退市风险,进而冲击我国金融体系和影响我国数据安全,乃至影响中美竞争格局.因此,中概股公司短期须考虑合理调整上市地点,长期看则须健全合规制度,加强科技创新.国家需要推进跨境监管合作,深化国内资本市场改革,尽可能减少政策调整对中概股的冲击,并以科学监管包容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9.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惠普尔说:"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上的灯塔。"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是关于读书的至理名言。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阅读那些传世的鸿篇名著。"人类的灵魂只有在阅读中才能永生"——这句箴言深  相似文献   

10.
素以创新著称的经济学家熊映梧,在《中华民富论》这部专著中充分体现了创新和务实的一贯学风。本书不是即兴之作,而是作者半个世纪的观察与思考的产物,是作者几十年研完成果的汇集。作者认为,有两种治国方略:一曰"聚财于国",一曰"藏富于民"。作者  相似文献   

11.
《中国集体经济》2014,(8):86-87
<正>袁水法,男,1947年出生,浙江嵊州人,工艺美术师,获"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称号。1968年,袁水法凭着美术功底,开始拜师学习木雕艺术。1980年考入嵊县工艺美术厂,担任木雕车间主任,创作的《八仙》、《岳飞》、《仕女》等根雕作品被送往国外展销。1988年,赴东阳怀鲁木雕工艺厂担任技师,研究创作日本佛教用品,制作的木雕佛像深受日本市场青睐。1991年1月应邀考察日本的佛教艺术。1991年创办嵊县城关雕刻艺术研究所(剡江艺术雕刻厂)。创作的根雕作品《达摩》、《夕照渔归》、《北国情怀》、《举杯邀明月》、《静夜思》、《天问》等,其中《达摩》在2002年省级展览会上获金奖,其他五件作品均录入《浙江根雕艺术》一书。黄杨木雕"水浒英雄谱"系列作品获国家级金奖,《林冲雪夜上梁山》作品也获全国金奖。黄杨木雕《十八罗汉》编入《木雕罗汉百态》一书。  相似文献   

12.
栾杰  王学飞 《东北之窗》2014,(23):96-97
正大连作家素素的《旅顺口往事》,是让你读后慨叹"文史哲不分家"的好书:这是一部大连本土作家梳理了旅顺口五千年来的历史文脉、引用了海量翔实历史资料的散文集;这是一部女性作家用轻盈文笔写就的充满了"生命的温度、生活实感和艺术感觉与气度"的历史书;这是一部由文化人"清理出理性认识,看穿历史现  相似文献   

13.
曹俊杰 《魅力中国》2014,(4):390-390
书刺艺术弘扬创作的自由和张扬的个性,从20世纪束以来兴起,是一种集传统和现代为一身的新兴艺术。本文主要以书刻造型艺术作为讨论对象,对书刘造型艺术和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关于南宋郑樵的"求书八法",郑樵在《通志·校雠略》曾作过简略的阐释,近现代以来学界亦做出不少有益的探讨。现试图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史料对"求书八法"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权利要求书应以说明书为依据,清楚、简要地限定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文章结合案例,介绍了审查员认为权利要求中一些上位概念概括不合理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文章提出了答复理由,并对该条款中"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这一规定提出了观点,即在撰写说明书涉及概括内容和上位概念时,要尽可能详细,多例举几个实施例,同时对排除的情况进行预测和评估,在说明书中做出适当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待客好酒,尤其好以烈酒待客.畅饮烈酒的轰轰烈烈、痛痛快快绝非千卷万卷书可以道尽.刚刚出炉的<睢宁规矩>一书却告诉你,睢宁政府接待落实了"午餐禁酒令".  相似文献   

17.
“火耕”与“水耨”并列,最早为汉代史家司马迁提出,《史记·货殖列传》曰:“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平准书》亦有“火耕水耨”之辞。其后《盐铁论·通有篇》和《汉书》的《武帝纪》、《地理志》均有类似记载,至六朝时期则广泛为社会各阶层引用,“火耕”成为两汉六朝南方稻作耕作方式的重要内容。“火耕”一般指春季稻作前放火烧掉稻田中上一年干枯的杂草和稻秆。南方烧田的记载  相似文献   

18.
开拓胸襟,做个"四开先生":开心、开明、开朗、开化,以一种超然的"阿Q"精神,为自己的心灵找一处安身立命的所在,借以抵挡人世间的风尘和那形形或色色的风雨爱好文化,爱弄文字,也爱听一点越剧,就特别喜欢徐进撰写的那些戏文唱词,他的唱词有的是诗的化身、韵的文心:"容颜好似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拂柳";"东园桃树西园柳,今日移向一处栽",而他在《碧玉簪》中借一个婆婆之口所唱的"心宽宽,气和和,贤良媳妇总有好结果"之句,融诙谐幽默于一炉,可见浓缩的精,可窥内在的美,也道出了一个做人的道理:为人总得心宽气平一些,看透想通一点。游山玩水,见苏州著名古建筑的明善堂中有一副对联: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  相似文献   

19.
张璠 《魅力中国》2009,(31):131-131
《动机与人格》是马斯洛最重要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著作,在书中他提出了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强调人有独立人格,有发展自身潜能的基本需要,本文以此书为切入点来浅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相似文献   

20.
刘绍义 《走向世界》2016,(6):103-104
先说"腊月"吧。腊月之称由来已久,早在《礼记·郊特性》中就曾经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也引《礼传》上的话说:"周曰大蜡,汉改为腊。"同时还说:"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总的说来,腊,有猎的意思,打来野兽祭祀先祖、祭祀百神,由于这些祭祀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