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04年以来,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贸易流量主要受GDP和人均GDP的影响,《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并不显著,内地与香港的产业内贸易特征明显.未来,内地应该加快发展区域经济,努力增加居民收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统一市场,深化产业内专业化分工,优化区域治理结构,从而提升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关系.  相似文献   

2.
CEPA对内地高新区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的共同繁荣和发展,加强双方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经过多轮磋商,于6月29日在香港达成(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CEPA包括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贸易投资便利化三方面的内容,是一个符合世贸组织框架的自由贸易协议。香港是内地高技术产业的重要资金来源地和市场。CEPA作为内地和香  相似文献   

3.
内地与香港合作发展高科技产业符合国家整体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经济的面貌,各国各地区经济日益深入到科技水平和提高附加价值的竞争中去。中国大陆与香港经济发展迅速,举世瞩目,但存在的共同问题是科技水平不高,发展高科技产业是中国内地与香港的共同需要。内地与  相似文献   

4.
<正> “九五”期间,随着香港回归,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关系将进一步向更高层次和更广的范围推进。深圳作为内地连接香港的前沿和我国改革开放的示范区,在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搞好深港两地主要产业和重要基础设施的衔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加快深港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对加速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联系,促进深圳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以及保持香港回归后的繁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深港工业衔接方面,要突出抓好高新技术产业、能源工业和加工工业衔接。 一、深港高新技术产业的衔接 1、深港两地高新技术衔接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自80年代初,香港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化阶段”,香港工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演进,香港作为世界和亚太地区的重要金融、贸易中心,设有跨国公司总部100多家,具有科技市  相似文献   

5.
改革以来香港与内地经贸交往经历的几个阶段香港地处祖国南大门,是内地走向世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窗口。由于地理相连,两地经济存有许多互补性。随着“九七”回归来临,两地政治上关连不断增强,经贸交往活动日趋密切。回顾10多年来两地经贸交往所经历的阶段,对...  相似文献   

6.
自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关系获得了空前的发展.1997年香港回归,特别是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协议的签署实施,使两地经济日益融合.  相似文献   

7.
香港一直为亚洲的创意中心,是我国创意产业最发达的城市。而我国内地创意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但潜力巨大。本文通过对香港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分析,总结出香港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并剖析了对我国内地发展创意产业的启示,从而为我国内地发展创意产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关于粤港在高新技术领域上的战略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粤港经济与技术战略合作模式转变的问题 在过去一些年,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吸收了大量的来自香港的直接投资,使这一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得以大力改善,落后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得到改造,特别是促进了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培养了大量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实际上,这一地区经济之所以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香港作为经济增长点的带动作用。一方面,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为内地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香港作为国际自由港也成为国内货物进出口的主要场所。根本上来说,香港是我国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重要对接点,当然,香港也借助于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保持了旺盛的经济增长。 但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在过去几年间的相互促进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双方利益驱动自由发展的结果,尤其香港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是在没有明确的政府经济支持及行业辅助政策下企业家独立奋斗的结果。在这一自由发展状态下,中港所形成的经济合作关系就是在缺乏明确的产业与技术合作政策下的自由合作关系(以私人合作为主)。这一自由合作关系实际上是由独立的港商与内地形成的一种松散联系,而缺乏整体的和战略的合作动机以及计划。显然,这一发展模式在1997年香港回归后将面临挑战:一方面,香港及内地的产业发展都  相似文献   

9.
<正>一、香港和深圳的产业升级均是大势所趋 1、香港产业升级是保持香港经济繁荣与稳定的关键 香港经济要继续保持繁荣和稳定,香港要巩固和加强其在亚太地区和在世界上的地位,产业升级是关键的一环。在过去的十多年中,香港的经济结构借助于内地的改革开放实现了重大的转变。香港的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转移  相似文献   

10.
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 《亚太经济》2007,(6):82-86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经过多年发展,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创造了令人称道的成就。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对于祖国内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入世,香港与内地经济合作的热度上升,尤其是粤港经济合作,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深圳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特区,由于与香港陆路相邻的特殊地理位置,在与香港的经济合作中拥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香港回归六周年之际,温家宝总理赴港主持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令香港电影人特别感到兴奋的是.对电影产业专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今后,香港制作的电影可以在内地发行,香港与内地合拍的影片可以享受国产片待遇,香港人在内地开设电影院可以控股经营……所有这一切,都  相似文献   

13.
港深优势互补,共建高科技湾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香港和国际投资者之所以看好香港转型的前景,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看到香港与内地尤其是广东珠江三角洲在高增值、高科技产业的合作方面双方具有的互补性,以及中国内地庞大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4.
香港理工大学一直致力于推动香港与内地工商业界的交流与合作,早于香港回归前已预见民营企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香港与内地经济逐步融合的趋势。当时,中国内地的民营企业尚在萌芽阶段,很多国有企业都获得国家的嘉勉及社会的赞许,  相似文献   

15.
民营企业作为现时中国内地经济发展最快、经营最活跃的经济体系,近年正加快进军国际市场,其“出洋”势头已日趋明显。而内地民企加快同香港商界合作,在香港建立“出洋”基地,并加快融入香港经济体系,也引起国际投资界的关注。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内地民企不少已顺利进行产业形态及产品结构的转型,经济实力大大提升,形成相当强的“出洋”能力,其未来与港企携手合作的趋势,将对两地合作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是香港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与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环环相扣的关系.香港回归10年来,随着内地放宽出境政策,内地游客已成为香港的最大旅游客源。  相似文献   

17.
香港创业板市场于去年末正式创立后 ,引起了内地中小企业的广泛关注。我省作为全国经济强省 ,拥有大量的中小高科技企业 ,特别是优质的中小高科技民营企业 ,我们应该抓住时机 ,积极引导、培育优质中小企业到香港创业板市场上市 ,推动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从而进一步巩固提升我省在全国的经济优势地位。一、香港创业板 :为内地中小企业开通上市直达车1999年11月15日 ,香港创业板市场正式创立。至此 ,经过13年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后 ,创业板市场的构想终于付诸实践。创业板市场的设立 ,是香港发展高科技产业 ,加强国际贸易、金融中…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内地与香港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人民币在香港的流通规模越来越大,出现人民币替代港币的"人民币化"现象.其对内地与香港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正面效应,也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对此效应作了详细分析,由此得出结论:在两地构建人民币最优货币区是人民币化趋利避害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陈秀珍 《开放导报》2003,(12):44-44
本季度香港与内地经济联系指数大幅上升,创下历史新高,达123.03,进入高度紧密联系区.实际上,本季度香港与内地都经历了"非典"的严峻考验,两地的国际交往均大幅缩减.如果从绝对额来看,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本季也大幅下降,但由于CDI指数是以相对值来定义的,因此,由于"非典"期间香港与内地的联系相对于两地与其它国家及地区的联系而言缩减幅度要小得多,从而使两地经济联系对各自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使反映两地经济联系相对重要性的CDI指数在"非典"期间不降反升,这也显示了香港与内地之间唇齿相依、互惠互利的经济联系在非常时期对两地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0.
CEPA新协议的签订使香港和内地基本上实现了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在此新背景下研究香港与内地的产业内贸易对两边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比较两边主要服务贸易行业竞争力大小的基础上,通过GL指数和MIIT指数测度两边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发现两边在不同行业上产业内贸易水平不同.最后为两边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更好地发展服务贸易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