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策划是一门严谨的创新科学,其范畴包括战略性的"道"和战术性的"行"。"道"是指策划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即策划的基本功;"行"是指策划的执行与落实。只有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战经验并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才是真正的策划人。本文将对策划人的思维模式、思维局限及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2500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的话开启了一个用数字认识自然的先河,引发了世代中国人的玄妙思考。2500年后的今天,一个只有大专文化的叫渠天惠的普通人,经过数十年的长期研究认识到,0和自然数的规律就是自然界的规律,自然界的规律归根结蒂就是数字作用力的周期递  相似文献   

3.
先秦哲学是我国哲学的起源。本文分别阐释了先秦道、儒、墨三个哲学流派对人的论述观点:道家将人从天命的控制中解放出来,把人看成是自然的存在;儒家把人从天神的重压之下解放出来,并将道与人相联系,人则是道的主动弘扬者,而不是道的被动遵循者;墨家认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能劳动,认为人应该是主动的。以揭示先秦时期中国哲学的逐步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众道"在日本指的是男子之间的"情(近似于恋情)",亦被称为若道或是若众道,它是武士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介绍了古代日本武士间众道现象的发展与流变,概述了众道的内涵与意义。阐述了众道出现的客观原因:战争原因;男女地位变迁与分工。  相似文献   

5.
<正>和谐,是万物之常态,是天地之规律。道家讲究阴阳调和之道,此消彼长,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一个国家,和谐了才能长治久安,这就是"和谐为本"。  相似文献   

6.
管理之道在于治心,运筹之法在于权变,而经营之术在于奇正。 正者,经营规律和经营常理;奇者,经营规律和经营常理在特殊情况下的悖逆运用。运用奇正之术的主导思想是“顺敌巧胜”。奇正之术的突出特点是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速其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提高道面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意义。为了保证道面设计使用寿命得以实现,应该采用高性能道面混凝土。在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高性能道面混凝土强度级别划分标准,计算抗折强度分别为:1级—5.0~6.0MPa,2级—6.5~7.5MPa,3级—8.0~10.0MPa。分别提出了配合比,提供了耐久性的实测结果。介绍了实际应用情况,叙述了应用产生的效益:提高道面承载力、延长道面使用寿命、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仁”是思辩的哲学、“仁”正是特殊的东西、“仁”是成人之道等三个方面来论述“仁”说的哲学意义,针对黑格尔对孔子的不公正的言论进行反驳,从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人对中国古代哲学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光明,这促进了道路桥梁项目的快速发展。故本文从阐述道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的意义入手,对于道路桥梁施工的质量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人类活动之道的总和,主要包括为人之道和为事之道两大部分,核心是为人之道。笔者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文化是抽象的,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物件,也不是一件可以拿捏的物品,很难说文化是什么。但文化又是具体的,是可以化人的。它体现在每个人对待世界、对待社会、对待事物、对待他人的态度上,体现在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中,体现在每个人的待人接物之中。而每个人的文化素养并不是先天就有的,是后天养成的。马克思曾经说过:"环境创造人,人亦创造环境"。可以说,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文化品质都折射出其成长背景、生活阅历、教育经历。  相似文献   

11.
<正>老子道德经八十一章:"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土的信徒从众多的菩萨中选出三位,组成"三大菩萨",又称"三大士",即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观音菩萨。后来又加上了地藏菩萨,变成"四大士"。加上弥勒佛,五位菩萨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意义,其中观音代表大悲。观世音菩萨以大悲为本愿,救苦救难为目的。悲是拔除众生之苦,是救济众生的大慈大悲心。当然,必须施与众生快乐,才能离苦。  相似文献   

12.
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道是宇宙的本体和万物的根源。"无为"即是在遵循自然的前提下,有所作为和无所作为的总和。按照自然的规律行事,一切工作就能够通过道的运行自然而然"功成事遂",这就叫做"无为而无不为"。反之,如果人们行事只凭自已的主观意愿违背自然而强为那就只会妨碍道的自然运行而招致失败。本文旨在对道家"无为而治"的探究,结合贵州大学学生红十字会实际,探讨道家管理哲学之道。  相似文献   

13.
僰人的昭示川镇间的关河、南广河流域是西县路的重要辅道,著名的唐石门道也从这里开始。我们一(?)关河,南广流域的古僰道,僰道是县,治所在今天宜宾县西南的安唐代贞观年间移治今宜宾市僰道生活着一支被称为“僰人”的民族,僰人的活动在《史记·西南夷列传》里略有记载。僰人性格坚强,多  相似文献   

14.
孟子日: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其意思是。真诚。是天下事物的根本道理;想要真诚。是人的修养的根基。做企业和做人的道理,在很多地方是相通的。海尔曾有句经典的广告语:真诚到永远。就是这句广告词。海尔将做企业的哲学与孟子的“人之道也”联系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史志材料和考古材料的梳理,明确汉代萌渚岭峤道广西贺州段的发展序列,找出道路网络形成原因,指出道路网络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黄桂华 《黑河学刊》2010,(12):24-25
中道在伊斯兰文明中指中正之道,就是真主的大道,更多地表述为正道、正路。伊斯兰教在人与真主的关系中阐发了中正之道。以此为基础,无论是自然、社会,还是个人生活,始终贯穿着一种平衡与中道。探讨伊斯兰的中道,可以深化人们对伊斯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乔向飞 《魅力中国》2014,(14):94-94
庄子运用一系列赋予哲理的故事启发我们的思维,从他的理论体系中我们可以提炼出“道”、“游”这两个关键字。庄子用这两个宇向我们展示了他所感受到的“虚性的”、“活的”空间的魅力。他顺应万物的规律而通晓“无为而治”的大道;他挣脱物累,而到达“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生命高度。即使无法摆脱世俗的限制。也依然“逍遥而游”。  相似文献   

18.
政治经济学系统批判时期是马克思从实践出发思考人的生命活动状况的成熟阶段。马克思通过对现代社会的资本运动规律的探索,解开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生命活动的本质,将批判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的最深层次,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的生命关怀的深刻性。联系当代中国的现实,笔者认为,马克思这一时期的思想,对解决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现实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道契制度是近代上海租界最基本的土地制度,名曰"租地"或"永租",实际上与租地制度根本不同,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土地私有产权登记制度。本文主要系统利用30卷《上海道契,1847—1911》影印件资料,对道契制度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论证,并把道契制度与中国传统土地私有制度进行了比较,揭示了其优势和弊端。  相似文献   

20.
丁建平 《沪港经济》2003,(10):50-52
1984年的圣诞节,对香港而言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不久前,中英正式签署了《联合声明》。 在一个青年人聚会的晚会上,一大群人兴致勃勃地在进行旅游常识的知识竞赛。只见满面春风的主持人提问道: “白金汉宫在哪个国家?” “英国!”全场的人都抢着回答。 “凯旋门在哪个国家?” “法国!”又有不少人抢着说。 “自由女神像又在哪个国家?” “美国,当然是美国!”人们的情绪更加高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