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雕塑通常称为城雕,指的是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三维造型艺术品。城市雕塑是一种美化环境的艺术,是与城市的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相统一的。一幅完美的城市雕塑不仅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启迪,而且以其独特的艺术内含作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从过去到现在乃至于将来,城  相似文献   

2.
曾几何时,大连的街头有诸多让外地游客流连忘返的特色景观:星海湾的运动雕塑和百年城雕、虎滩公园的群虎雕像、傅家庄公园门前的大海螺……作为城市景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城市雕塑的境况如何?要想让一名游客在遍览后还记得大连的景色,大连又该在这些特色景观中注入怎样的灵魂?雕塑是城市的一个细节、一张名片,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常引得市民和游客合影留念,因为它雕琢出了历史与人文情怀,以及一个城市的过去与未来。  相似文献   

3.
基于特定的视觉符号在传达地域文化、建立形象中的重要作用,该文探讨以地域文化特征为目标的视觉符号的设计问题,并就视觉符号设计与地域文化元素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从本土的文化资源开拓出国际交流空间中的生命情感的表述方式和价值判断”的观点。以求塑造具有特色和丰富内涵的视觉形象并促进设计艺术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岳芳令 《魅力中国》2014,(3):110-110
本文以景观设计为视角,结合生态学、景观设计学,对传统地域文化的保护、展示与传承是现代景观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对策与设计手法。突出在景观设计中对地域性文化的整体把握,产生强烈的地域特色,成为其灵魂,要做到“有灵魂、有根源、有地域归属感的”设计理念,并可以为今后的实践项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疆拥有丰富的地域优势及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空间,占据了不容忽视的地域和文化优势,如何有效的运用这一优势,将新疆的文化产业开发成为具有新疆本土特色的、具有地域优势的、能代表新疆多民族文化特色的产业,是这个世纪新疆旅游发展要关注的首要问题。同时,为避免在发展过程中的破坏——“发展性破坏”等深层次问题,我们需要谨慎的关注和调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从根本上走可持续开发的道路,使其能在旅游产业发展与民俗文化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和结合点,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侯贺良 《走向世界》2014,(32):24-27
山东是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齐鲁大地”.“齐鲁文化”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山东的影像也因此变得更加珍贵,收藏有山东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的影像便成为了必然.  相似文献   

7.
地域文化与视觉符号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特定的视觉符号在传达地域文化、建立形象中的重要作用,该文探讨以地域文化特征为目标的视觉符号的设计问题,并就视觉符号设计与地域文化元素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从本土的文化资源开拓出国际交流空间中的生命情感的表述方式和价值判断"的观点.以求塑造具有特色和丰富内涵的视觉形象并促进设计艺术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城市导视设计的灵魂,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影响下,趋同化的设计忽略了地域文化的继承。处于流变状态的地域文化,不断在发展,时间虽然不可逆转,但经典而又古老的地域文化并未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科学地完善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导视系统设计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湖北经济管理》2011,(22):21-22
文化品牌是一个地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标志,也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文化品牌建设贯穿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全过程,在文化强省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近几年来,我省在建设文化强省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以“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活动为突破口,在全省县域范围内打造了一批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0.
徐新明 《魅力中国》2014,(17):312-312
地铁车站装修设计由于其空间彤态等的特殊性。有其相对独立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地铁车站的空间形态特征表现为全线车站空间的延续性和统一性.还存在地域环境的差异。地铁车站装修设计应符合率站坊火酌要求和车站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要求。车站装修设计一般分为标准化和个性化两种方法进行概念设计。地铁车站设计需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从来客的角度出发,通过装修的手法将社会文化、地域特色、生态环保等因素综合到地铁车站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李湘云 《改革与开放》2013,(6):29-29,38
所谓文化,是一种时间的沉淀、过程的积累、习惯了的行为。文化的发生源在民众的情感之中,文化的灵感在民众的大脑中,文化的表现最早也是在民众的习惯之中。也就是说,文化积聚在每一个个体的成长空间,而不是正式组织的号召和组织之中。因此,十八大报告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其“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进发新局面”,“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相似文献   

12.
郭俊秀  连华 《科技和产业》2024,24(9):208-214
传统村落作为我国乡土农耕文明、历史地域特色的空间载体,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保留传统风貌、维系人地关系是新时代乡村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织补理论的视角,探索文县哈南村的保护与更新发展策略,确定以“点、线、面”为织补方式,通过对现状问题总结,从建筑、产业、文化和生态4个方面入手,提出“多点串联、线状连接、面域协同”的保护更新策略,为同类型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冯洁 《浙江经济》2024,(2):64-66
<正>上虞深耕运河文化挖掘保护与活态传承,以地域特色文化为基底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文化标识,讲好文旅融合上虞故事,激活大运河文化生命力横穿上虞境内的浙东运河,是千年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造就了上虞从唐至明后期近千年的开放与繁盛景象。在大运河文化的滋养下,这里既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诗意,也有古今文化交融的沉稳厚重,孝德、青瓷、东山、春晖等一批具有丰富内涵的地域特色文化在此孕育。近年来,上虞深耕运河文化挖掘保护与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14.
戚久琳 《魅力中国》2013,(32):85-85
江南私家园林的空间艺术是随着中国文化传统的发展而延续下来的,它使园林空间与人的活动、自然环境、各种文化特色相互协调的统一起来,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园林空间画面。在进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时,我们应借鉴中国传统的园林空间营造手法的特色,并创新思路,设计出更加优秀的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5.
徐峰 《宁波通讯》2009,(10):68-69
利用文化的力量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而一个富有个性又具备普世价值的地域文化,则更能帮助一个地方在政治、思想、物质等诸多领域产生和谐多赢的效果。近年来,我们小曹娥镇结合自身地域人文特色,狠抓“孝文化”建设,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下面,笔者就“孝文化”及其弘扬与实践谈一些肤浅的认识和感悟。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陕西传统手工艺品具有鲜明的民族印记和地域特色,具有丰富的跨民族、跨地域甚至跨国际的广泛受众,也是最有可能从中培育和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品品牌的非遗项目。陕西要在自觉、自信的基础上,探索部分手工艺商品化,实现手工艺人和手工艺品的价值提升,修复民艺生态,留存工艺匠心,守望文化乡愁。近年来,陕西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任务依然艰巨。物质经济上的扶贫,虽然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难以解决长远性、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积极做好新时期学生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鸣 《发展》2008,(6):87-88
一、以党的学习十七大精神为契机,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主线,继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十七大报告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之路,关键在于我们教育战线能否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既是党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重大政治命题,也是教育界回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问题的理论延伸和逻辑必然。回应这一命题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高等教育必须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根主线不动摇,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摆在突出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8.
高飞 《魅力中国》2011,(1):355-356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河南设计教育发展迅速。在提倡文化设计的今天,中原文化是河南艺术设计教育的文化需求,更是河南艺术设计的实践需求。在新世纪中,我省的艺术设计教育应与中原文化结合起来,发展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商业化的时代,满眼是市场,到处是商人,商战如云,不同地域不同性格的商人们进行合作或竞争,交往越来越密切,越来越频繁。 从商既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国商人从形成就开始表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每一个商人身上都烙有自己的文化胎记:江浙商人精明,东北商人胆大,山东商人仗义,广东商人重利……,进入新的世纪,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各地的商人更是各显英雄本色,在经商过程中奇招百出,经商方式竞相斗妍,表现出新一代“新经济人”的特色,给中国社会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期的“商”系列报道,给你讲述当代湖南商人那文武兼备的独特个性,透视其“扁担经济”带出的商界传奇,使我们大家深刻了解湘商的创业传奇。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商业化的时代,满眼是市场,到处是商人,商战如云,不同地域不同性格的商人们进行合作或竞争,交往越来越密切,越来越频繁。 从商既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中国商人从形成就开始表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每一个商人身上都烙有自己的文化胎记:江浙商人精明,东北商人胆大,山东商人尚义,广东商人重利……,进入新的世纪,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各地的商人更是各显英雄本色,在经商过程中奇招百出,经商方式竞相斗妍,表现出新一代“新经济人”的特色,给中国社会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期的“商”系列报道,给你讲述浙江商人的创业文化片断.解读浙江现象,剖析浙江成功的路径与环境,使我们大家进一步体味浙商的创业精神。[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