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崔可 《魅力中国》2010,(25):167-167
艺术作为人学,应该始于人,而终于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走出当下的尴尬境况,以真正意义上‘人的觉醒’方式重新修复艺术跟现实社会之间价值迷惘的裂痕,实现中国“水墨”艺术的重生,重新解开捆绑在身上的历史绳索,还艺术以精神的自由,绽开光彩夺目的艺术之花,重新实现人性的真正解放,不会游离于人类的总体价值之外,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而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杜耀中 《魅力中国》2010,(32):279-279
时下,在讨论中国艺术语境下的艺术与大众的关系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艺术与大众关系的“当代语境”做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换一句话说,在今天讨论中国的当代艺术,必须明晰它究竞有一个怎样的现实语境?艺术作为一种特殊动态的社会性产物,一种独立的文化价值形态,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有着自己的历史与传统。毫无疑义,艺术之为艺术,就在于艺术确立了以人为主体的地位,艺术应使让人活得更像人,让人不断的突破自身的有限,艺术作为人学,应该始于人,而终于人。  相似文献   

3.
人性与道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从人性出发,尊重受教育者的兴趣、需要、自由和创造,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使道德教育能够在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充分释放人的个性,满足道德主体的内在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4.
梅慧圆  徐畅 《魅力中国》2011,(8):267-267
《妻妾成群》是苏童的的成名作之一,其中讲述了一个年轻女性在封建制度下的不幸婚姻及其悲惨命运,用独特的眼光对女性的心理进行了描述,剖析了人性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而,《妻妾成群》这部作品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思想性上,更体现在其带着先锋色彩的艺术创新上,本文重点探讨的就是这部作品的叙述风格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财富作为经济活动和经济思维方式关注的一个重要维度,其属人本色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逐步突显。在人的生存意向性指向下,财富做为人类创造的客体包含了财富的属人性。人是财富的消费者,具有主体价值选择的自由,财富同样包含了属人性。从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到财富的积累和消费公众化,显露了财富的主体关怀性和人的自我关怀性两重特征。财富的非物质性和属人性表明:财富包含人的主观价值认同、满足人的属性和人的需求性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分析和人的解放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论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极大地阻碍了人们通过对象化活动实现人本性全面发展的追求活动。与人性自由而自主的内在需求相互对立。马克思异化理论充分尊重人的尊严,全面肯定人的价值,主张人性彻底解放和人性全面复归,为处于社会底层的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指明了摆脱剥削、扬弃异化、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奋斗目标和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7.
单纯的性情     
艺术感受力成熟的发展方向,似乎把艺术的发展维度越来越广泛地扩展到以前与艺术家无关的领域之中。政治伦理和社会价值观所形成的社会历史轨迹在穿越社会空间的特定阶段,决定性地选择了体现一段生活史的数不胜数的枯枝上的分歧。义务社会的感知方式构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价值理念。它虽不被当代城市化文化价值所归纳,个体历史的性情尘埃却在艺术意识中复活。  相似文献   

8.
戴小娣 《魅力中国》2013,(34):81-81
千年的历史,浩若星辰的传统装饰艺术,就像一颗嵌在艺术史项链上的钻石璀璨明亮,为我们留下一个巨大艺术宝库,供后人享之不尽。一个民族站在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面前,应该如何面对过去,又该如何把握末来。21世纪人类已进入一个信息与太空的时代,人类的遗产密码在不断地破译,既定的定义被新的论证所取代,在这样一个激烈变革的时代,人的意识正在经历着一场困惑的危机,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许多人无所适从,我们应该找到一种平衡,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是什么?该如何继承学习,又该通过何种载体来体现。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就像一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这样一个漫长的时空中我们也只能是艺海撷贝。  相似文献   

9.
作为企业的经营者,我们常常要面对的问题是:“企业之于我们每个人,到底有怎样的价值?”当年迫于生计,于艰难困苦中创立了企业。及至如今,当年确立的生活梦想早已成为现实。此时企业对我们的价值到底在什么地方呢?诗人说“生活在别处”,我觉得这种价值也要在别处才能找得到。2005年底,中国经济总量接连超过法国和英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作为从接触历史起就活在“列强”阴影下的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这一成绩着实让我们欣慰。作为这一成绩的亿万推动者之一,我以为我们的价值就在其中。  相似文献   

10.
周思含 《魅力中国》2013,(34):165-166
在提倡人性教育的时代人类自身价值和精神表现就显得重要得多,把教育从传统的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中解脱出来,艺术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也由过去的学画画学音乐中改观,是一门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人的学科。  相似文献   

11.
陈琨 《魅力中国》2011,(5):161-162
刑法理论的出发点是“人”,落脚点仍然是“人”,“以人为本”是其价值灵魂。刑法的要立足并充分考虑到人性,不仅要建立在理性人基础之上考虑人性的趋利避害,而且也要考虑到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实现刑罚的个别化。人道则是在人性的基础上,以人性为内容和尺度来处理和衡量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的道德准则,刑法应该在人性的基础上在人道化的道路上前进。而保障人权是现代刑法的终极价值追求,而保障人权的刑法都是立足于人性并且关注人道的。  相似文献   

12.
宋圭武 《发展》2014,(1):5-5
正如何公正评价领导干部的"德",意义重大。"德"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有内在和外在两种形式。"德"的内在形式是良心,"德"的外在形式是一个人良好的言与行,从社会角度看,"德"的外在形式更重要。如果"德"不在外在实践层面上积极展开,"德"就只具有抽象意义,而无任何社会意义。"德"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外在形式上。如何考核"德"?内在形式的"德"是内隐的,很难考核。所以,考核"德"应重点考核外在形式的"德",也就是要重点考核一个人是  相似文献   

13.
张童瑶 《魅力中国》2010,(7):199-199
人性是支撑文学发展的重要基础,透过人性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清楚地描绘出文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结构。人性绝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学上的概念,它更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它体现着人类通过实践,在与客观世界发生必然关系时的不断发展行程,即从物质方面体现着人类不断由必然走向自由的人性的历史变迁,也反方向地体现着文学不断丰富与发展的过程,从精神方面印证着人类所走过的实践历程,体现着自然不断人化以及人类自身不断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赵洁 《魅力中国》2010,(7X):190-190
在当今全球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接受并喜欢上了西方艺术,很多人,很多人感叹中国传统艺术的贫乏。而我们也要自省一下自己对中国的有价值的艺术作品了解多少,对它们的研究和保护够不够呢?我想这次短暂的敦煌之行让我重新见证了中国艺术中包含的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无可比拟的艺术价值。在这里我着重对敦煌早期和后期不同时代作品的艺术做一个比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比分析了西方现代派布朗库西石刻与两千年前我国西汉茂陵霍去病基石刻的内在相似性,试图探讨艺术表达,艺术语言与作品内容表达的关系。认为简约、质朴的形式更能直接触动人心。说明在时间和空间构成的人类艺术史中是没有距离与隔阂的,所有优秀的艺术品都属于全人类,因为在人性上、在思想感情上、在表达沟通上,人类的艺术林林总总的表达方式背后是殊途同归的。  相似文献   

16.
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使命 人类创造文化的意义在于服务人类自身.以人为本的文化,才是积极的有意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概念是人类创造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总和.也可简单区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文化概念主要指精神文化.艺术、哲学、文学、宗教、道德、科学、政治等.不同的文化形式满足不同的人性层面. 人性层面有本能的人,文化的人、社会的人、宇宙的人之分.文化中也有功利和非功利之别.科学开发物质世界,政治主管社会秩序.科学和政治都是人类生命的手段.目的就是让人类生命更合理生存,幸福生存. 人性具有强烈的功利性.当功利性比重大的时候,人性往往比较低俗.当非功利比重大的时候,人性往往比较高尚.当今我们谈论文化创新,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提高非功利化艺术文化在文化中的比重.因为只有非功利化艺术的教育,才是人格与精神的孵化器.  相似文献   

17.
原始艺术伴随着人性萌发而产生,因而原始艺术没有绝对开端而只有阶段性的表现。人类对自由的渴求开辟了以艺术为形式的“第二世界”。在艺术状态中,人摆脱了自然的力量,将自然从一种支配人的力量转换成人的艺术加工对象,赋予自然以艺术形式。艺术是人所依赖的、用以展现和完善其人性的工具、物质媒介,是人性产物,在追求中使生活艺术化。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的戏剧主题寓意深刻,容量宏大,涵盖了时人生、人性、命运的思考。他的悲剧包含了构成悲剧的基本要素,即:悲剧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及事件冲突;悲剧成因的逻辑性和内在合理性;悲剧的不可逆转和不可避免性;悲剧的普遍意义和典型意义。而他在戏剧中体现的价值观和对人性的深刻解剖更是达到了艺术的巅峰。  相似文献   

19.
如果我们在1949年就进入了改革开放,我们现在一定是繁荣富强了的,可惜我们不是;如果我们在80年代初就具有了先进的电子技术,我们现在一定能够跻身世界一流的经济体,可惜我们没有。所以,这一代的一流企业都在美国、欧洲、日本,核心技术在他们手中,行业标准由他们制定。好在水是流动的,世界是会变的。除了我们正在津津乐道的生物工程、电子商务外,我们还拥有蕴藏着巨大经济价值的环保、化等许多机会。下一代亚洲,下一代中国的希望,下一个5000亿的市场,我们的世界领导,将从这里产生。  相似文献   

20.
“人们并不是理性的,而是由本性支配的,因而通过理解这些本性,就可揭开迄今为止未经探索过的心灵的秘密”。(雷恩,DAWREN,1979)。对人性价值需求行为的探索成为20世纪中叶以后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内容。正是由于人性心理价值需求的差异使支配人进行收入支出的动因发生了改变。人性的价值需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的提高逐渐体现出人文价值意义所驱动的人性化价值需求的内容,在经济学中人性的价值需求结构直接影响到社会行为人的收入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