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伟 《魅力中国》2014,(19):309-309
刑法对自首有着一个比较抽象的条文规定,对职务犯罪自首问题没有另行规定,职务犯罪自首不同于一般犯罪的自首,其主体的特殊性及司法实践中的复杂性。使得职务犯罪自首在具体认定上产生了不少争议。本文拟从两高有关规定引伸探讨职务犯罪自首的认定。并结合司法实践中的不同程序阶段的“自首”.以此分析职务犯罪自首认定中相关的争议焦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历史角度分析了自首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和重要性。对我国刑法的自首制度的特征及其在司法实践认定中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自首疑难问题的理解和分析和对于立法的建议。强调正确把握自首制度,对我国刑事司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交通肇事罪作为多发性、常见性的过失犯罪,在司法实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理论、实务界对于交通肇事罪的主体认定及自首情节的认定存在诸多争议,但交通肇事罪的成立首先是以发生交通事故这一事实为前提的,交通事故的引发者都有可能成为交通肇事罪的主体:自首情节的认定也不应受法定义务和逃逸情节的影响,应依照自首的本质根据行为认定主观心态和客观行为综合认定.  相似文献   

4.
徐春龙 《黑河学刊》2010,(10):95-96
自首制度是一项重要量刑制度,其对于鼓励犯罪人悔过自新和减少司法运作成本意义重大。我国1997年刑法虽构建了相对完善的自首制度,但仍存在容量不足之问题,对于单位自首和首服制度并未在立法上予以明确,不利于实现刑罚效益最大化。要对单位自首和首服制度进行相关研析,要将单位自首和首服制度纳入自首体系。  相似文献   

5.
<正>犯罪嫌疑人在监视居住期间逃跑后再投案的,是否应认定为自首?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犯罪嫌疑人在被公安机关监视居住后潜逃,后又主动归案,其归案完全是在其本人意志的决定下自动为之,因此其行为符合"自动投案"的本质属性,其投案后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应当认定为自首。  相似文献   

6.
曾滨 《黑河学刊》2011,(8):79+82-79,82
自首制度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时至今日,自首制度仍然是我国刑事司法中重要的刑罚裁量制度之一。探寻自首制度的本质及理论根源,发掘自首制度的价值,能够促成我们加深对自首制度的功能及法律意义的认识,最终有效的指导我们的司法实践,实现法律公平、正义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7.
刘海涛 《魅力中国》2011,(15):253-253
在《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进一步规范了自首、立功的认定标准、查证程序和从宽处罚幅度。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立功制度异化的现象,本文就这一现象的表现和原因进行描述、分析,并就立功制度的完善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8.
罗贵 《魅力中国》2014,(22):304-305
在刑事案件侦办过程中,侦查人员掌握犯罪嫌疑人信息后,经常以电话通知的形式让犯罪嫌疑人到案接受调查。这种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到案后是否构成自动投案,是否符合自首的条件引发了广泛的争议。笔者希望通过探讨该问题,厘清电话通知到案的性质,也让社会更加关注司法工作的规范以及当事人权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9.
曾丹 《魅力中国》2014,(15):320-320
自首从宽是我国刑罚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我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的法律化。正确理解和适用自首制度。对于及时侦破刑事案件、分化瓦解犯罪分子、维护安定团结、搞好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信息》2009,(12):17-17
上榜理由:自首 以“红鼎创投”的名义向朋友四处借钱,最后无力偿还到期的集资款只好自首,这就是号称“民间创投第一人”的刘晓人目前的处境。  相似文献   

11.
论立功制度     
"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立功是新刑法增加的一项法律制度。我们必须弄清什么是立功?什么是自首?什么是坦白?对上述概念的划分将对我们的司法实践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近几年的司法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处理某些犯罪人的自首问题上,仍然存在一些较大的争议,如交通肇事后,肇事者留在现场施救或是救治伤者,并等候交警来处理;亲友将犯罪嫌疑人哄骗、捆绑、灌醉后,送交司法机关;犯罪后出于其他原因向公安机关报案,但牵出自身犯罪事实的;因犯罪被关押后供述同种罪行,不同的司法机关针对同样的情形却做出了迥异的结论,一定程度上妨害了法律的统一适用,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出现上述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对何为"自动投案"有不同的理解。而自动投案对于成立自首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不妨说自动投案是一般自首的本质特征。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以立法意图为出发点,紧紧抓住自首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前述三种情形均应构成自首的论证,合理界定自动投案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国际     
《中国报道》2010,(6):12-13
5月19日,阿披实政府方对在曼谷市中心商业地带安营扎寨长达6周、举行反政府示威活动的“红衫军”进行了武力“清场”,导致数人伤亡。“红衫军”5名领导人当天下午向警方自首,基本结束了“红衫军”两个多月的集会示威。5月25R,泰国刑事法院宣布,批准警方延长7天对反政府“红衫军”5名领导人的拘押时间,以便对他们展开审讯。这5人是“红衫军”领导人之中第一批向警方自首的。  相似文献   

14.
魏婕 《魅力中国》2010,(35):139-13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发展,国家金融市场由严格的管制到逐渐搞活,一些个人和单位出于发展生产、扩大经营、盈利等种种目的,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募集社会资金,进而发展到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擅自吸收公众资金进行非法集资活动。在实践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认定上容易混淆。本文从司法角度探讨了两罪在司法认定中的区别,以期能够达到更准确认定此罪与彼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王翔 《环球财经》2010,(6):26-27
2010年5月19日,当政府军用实弹代替了橡皮子弹.一辆辆装甲车冲破“红衫军”设置的路障,以及7名“红衫军”领袖向警方自首,一场规模空间、旷日持久的反政府示威集会终于划上了一个血红色的句号。然而,句号并不总是意味着终点。  相似文献   

16.
吕途 《理论观察》2002,(4):44-46
未成年人犯罪主体在认定、案件审判、刑罚适用上与成年人犯罪主体有很大区别。在司法实践中 ,对未成年人犯罪主体刑事责任的认定 ,应严格把握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 ;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采取适合未成年人的方式 ;刑罚适用上注意未成年人犯罪的量刑原则、刑罚种类、执行方面的特殊规定  相似文献   

17.
李昌奎奸杀少女,摔死男童案,被称为赛家鑫。他一审被判死刑,二审又因自首改判死缓,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因李昌奎案重新审理,云南吴倩被害案重新引起关注。2008年,赛锐向女孩吴倩求爱被拒,便连刺其27刀致其死亡,吴倩头部几乎被砍下。云南昭通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赛锐死刑,二审法院以本案系情感纠纷及自首情节为由改判死缓。此案与李昌奎案二审免死理由完全一致。(据7月21日《都市时报》)李昌奎案与赛锐案,都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作案手段十分残忍,情节极其恶劣,突破了人类可以容忍的极限,且被害人均  相似文献   

18.
驰名商标司法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志忠 《特区经济》2009,(8):247-248
近年来,新增的驰名商标大多数是通过司法认定获得的,只有少数是由行政认定而取得。我国各级人民法院依法认定了一定数量的驰名商标,保护了驰名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但同时也暴露出司法实践中驰名商标认定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以实现保护驰名商标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其发展形式也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转变。但是多样化的经济发展形式使得一些群体和个人的集资过程更加复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集资活动非法敛财,严重侵害别人的合法权益。集资诈骗是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欺骗的手段获得他人的资金,进而骗取钱款的行为,由于非法集资诈骗过程相对复杂,对其罪证进行认证的过程有一定的困难性,如何认定集资诈骗成为司法部门最应该考虑的问题。集资诈骗行为严重扰乱了我国的经融市场,破坏社会和谐,危害了人们的财产安全,所以对集资诈骗罪进行司法认定,打击相关犯罪行为,保护人们的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定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就集资诈骗罪司法认定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指出集资诈骗罪的行为特征,以及集资诈骗罪与非罪的区别,并提出对集资诈骗罪进行司法认定的方法,为集资诈骗罪的司法认定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思婷 《特区经济》2014,(2):101-102
在知识产权研究领域中关于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司法认定和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的损害赔偿问题始终争论不一,本文首先对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做出了司法认定,提出了对知名服务特有名称的认定标准。最后分析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的损害赔偿构成要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