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敏 《魅力中国》2014,(22):18-18
档案是文化的源泉,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在社会文化传承中发挥着凭证作用、媒介作用和文化教育作用。本文从文化的概念入手,阐述了档案文化的内涵、特点,探讨了档案文化的重要意义,论述了对档案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中,具有文化辨识意义的行为方式,生活场景等一定与作家的文化立场相关。作家的文化立场一定与作家的身份环境相关。本文借助三个不同时代的葡语作作品。在文化本位基础上重建了阅读猜想空间,指了葡语文学中葡萄牙资产阶级文化、海外没落殖民文化,土生澳门人文化三种价值轨迹。经过对葡语文学的文化辨识,提出文化是一种封闭形成,但不绝缘,都有撞击痕迹。  相似文献   

3.
宋佶武  姜炜 《中国经贸》2012,(20):24-26
品牌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复杂文化系统,它包括内部管理文化、商品文化、质量文化、服务文化、营销文化等。品牌文化作为在品牌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的提炼,是品牌特有的传统和风气,它是属于全体品牌成员的,是品牌的内化了的“内在规则”。成功的品牌文化就像一种遗传因子,不仅可以渗透到每个成员的血液中去,还会代代相传下去,不会因为品牌内部人员的更迭而消失。  相似文献   

4.
高首魁 《发展》2013,(2):47-47
黄河是中国文化的摇篮。在悠悠的历史岁月中,滔滔黄河水自西向东先后哺育形成了关陇文化、中原文化、燕赵文化和齐鲁文化,而陇西李氏文化是关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边缘文化     
老的文化地理学者,大多注意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而对于边缘文化、底层文化则不太注意,这是他们被批评的一个主要方面。新文化地理学家们注重边缘文化、底层文化的研究,给边缘人、底层人足够的地位。这是一个重要的焦点转移,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转移到边缘、非主流、底层文化。而恰恰在现实生活中,后现代社会、后现代文化的特点多表现在与社会边缘和底层的关联中。  相似文献   

6.
李昕睿 《黑河学刊》2012,(12):32-32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传媒化阶段”以及大众传媒的形成和发展,媒介文化逐渐成为文化研究领域中新的文化形态和研究热点。从表面上来看,媒介文化引起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使文化批判的焦点发生了转移,实际上,在更深层的意义上而言,由于电子传媒所带来的媒介文化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境遇,同时,它也改变了内在于其中的人类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熊怡 《今日重庆》2010,(4):130-132
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最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它起源于巴文化,是巴族和巴国随历史发展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渝文化在时间的长河中,彰显着厚重的历史之美、深邃的人文之美、灵动的民间之美,更包涵着三峡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都市文化等多种文化交融共生的复合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既要融入世界文化之林,又要保持其文化的独立性.加强其民族文化节目的制作和传播,做好文化营销工作尤显重要。凤凰卫视在“观乎人文,以化天下”的文化营销策划中,注重文化的机遇、理念、形象、经济运作,为华文媒体走向世界做出了表率。  相似文献   

9.
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3年中,非国有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带动部门。为了发挥民营企业在社会主义文化中的作用,促进处于工业化中期的中国经济增长,本文列举了九大文化内容,当然文化的构成要素,除了本文的九大文化之外,还有醋文化、气文化、民族文化、禅文化、道文化等商品文化。  相似文献   

10.
农业在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目前,中国已经具备了加速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为提高我国综合实力,加快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十分重视文化建设,符合文化发展的方向。在文化建设中,要充分认识到它的困难性和长期性,惟有此,我国的传统农业才能真正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新文化体系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该文从农业的视角对农业与文化起源、农业与传统文化以及现代农业与当代文化展开研究,以期从更深层次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河南省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在向文化强省转变的过程中,务必重视文化产品的开发。本文从文化产品的营销哲学、文化产品内涵的打造、文化品牌的树立、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创作主体的培育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河南知名文化产品的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温家宝同志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重申了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针,然而,反思当今沸沸扬扬的文化活动,鼎沸过后在社会上沉淀了多少文化精华?文化的发展必须深刻体现出文化的内涵。大学教师在文化金字塔中处于特殊的位置,只有积累厚实的文化底蕴,自上而下,以教师文化的葱浓郁勃带动社会文化的繁荣,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3.
王征国 《黑河学刊》2012,(10):30-33
中共十六大以来的文化建设,是新中国文化发展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文化创作日益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共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方面的基本经验,对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决文化发展难题、谋求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对于解决在未来文化建设中坚持什么、沿着什么方向继续前进,特别是对于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创新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了繁荣发展时期。胡锦涛继承了前代领导人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在新世纪新阶段勇于进行文化创新,围绕着建设创新型国家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建设创新文化、和谐文化、道德文化以及廉政文化,深化了对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15.
童娟 《魅力中国》2014,(26):24-24
文化馆既是群众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龙头。社区文化是指以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为主体,以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教育、科普一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等在内的一种群众性文化形式。社区文化活动的兴起,丰富了群众文化的内涵,扩大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外延,无论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表现出与以往文化娱乐活动完全不同的时代特征。人民群众是社区的主体,面向大众,为人民服务,是文化馆的职责。那么,担负着群众文化工作任务的文化馆在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中,怎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内蒙古作为民族地区,文化个性显著、特色鲜明,在中华文化大花园中格外绚丽夺目。因此,加强内蒙古的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孕育和创立过程,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中国化发展,论述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意义。指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经历了马恩的提出、列宁的实践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国化的历史演变,并最终形成了一个完善、成熟的科学理论体系。当前,我们在文化建设中不仅要体现人文关怀,还要从根本上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兵 《新西部(上)》2007,(7X):106-106,104
高校文化是国家意识形态文化、民族文化和道德观念的综合体现。在全球化浪潮中高校文化安全日益凸显其国家主权安全的战略意义,面临着全球化带来的多方面挑战。高校应在创新中实现高校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努力构建高校学生网络文化参与机制,加强高校学生政治思想素质教育,奏响高校文化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9.
赵海艳  田新科 《新西部(上)》2007,(3X):148-148,16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教学的一部分,其密切关系决定了英语教学当中应当融入文化教育。该文对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词汇、阅读、写作及听力教学等教学环节中融入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及其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并得出结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贯穿?文化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金葵 《发展》2007,(7):39-41
品牌文化就是指文化特质在品牌中的沉积和品牌活动中的一切文化现象。品牌属于高文化价值的范畴,是社会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统一体,是现代社会消费心理和文化价值取向的结合。企业品牌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营销文化等,而品牌文化则是营销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层次追求。一个企业有自身的企业文化,但并不意味着有品牌文化,品牌文化是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其品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较大优势和影响力以后才出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