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2年6月,商业银行国债柜台业务推出后,国债投资者就有了四个投资渠道可供选择:一是银行间债市;二是交易所市场;三是商业银行柜台记账式国债市场;四是凭证式国债。这四个市场在发行、流通、市场参与者、托管体系、交易种类以及规章制度等方面各具特色。投资国债并非如人们想像的那样只赚不赔。因此,投资者在进行国债投资时还需要掌握一些策略和技艺。关注记账式国债柜台交易在制度上与交易所的区别虽然商业银行记账式国债柜台交易与交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银行间货币市场的现状以及微观交易主体的交易动机以及偏好做了分析。然后运用协整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性检验等计量方法,对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以及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做了实证检验。我们发现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对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存在单向的信息传递效应。实证表明,在2006年之前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并没有起到基准利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均衡利率模型对浮动利率债券定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定价成为市场交易的核心问题。准确和合理的定价能够促进市场的交易,提高市场的流动性,改善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不活跃的情况。国内的浮动利率债券基础利率的非市场化给定价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影响了市场的交易。尽管国内不少学者对浮动利率债券定价方法进行了研究,但都集中于交易所市场的研究,对银行间市场的研究很少,并且分析的也不够彻底。另外,国内目前普遍采用的浮动利率债券定价方法还存在不少缺陷。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浮动利率债券定价的问题,本文以利率均衡模型———Vasicek模型和CIR模型为基础,经过大量的经验研究,给出一套银行间债券市场浮动利率债券的定价方案,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期望能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定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股票市场的"老鼠仓"令投资者气愤,但当你深入了解债市之后,你会发现,债市的"老鼠仓"更是让人触目惊心。股市的"老鼠仓"尚有价格下跌的风险,但债市的"老鼠仓"完全可以做到无风险收益,堪称"硕鼠"。随着近期万家基金前债券基金经理邹昱、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执行总经理杨辉、齐鲁银行资金市场部徐大祝等债市大佬被查消息曝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灰色链条渐次清晰地呈现在市场面前。  相似文献   

5.
罗真  杜进军 《西部论丛》2008,(10):62-63
国债回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的投融资工具,国债回购市场本质上是一个资金拆借市场。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国债回购仅允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国债市场进行。2002年4月8日,央行发布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实行准入备案制的第五号公告,国内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准进入银行间市场进行交易。这一政策使得非银行金融机构成为少数有资格旬同时参与两个市场交易的机构投资者,  相似文献   

6.
货币市场2000年中国货币市场取得重大发展.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全年交易量为23190亿元,增长1.7倍,年底全国银行间市场交易成员达659家.2001年一季度货币市场继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2007201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同时上市交易的国债为研究对象,运用计量方法分析货币政策对于银行间国债市场和交易所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及其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利率对交易所国债市场流动性影响明显,对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影响较小,货币供应量对两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均较小。总体而言,货币政策对交易所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大于对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中国在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进程中迈出的重要的关键一步,这表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将更加灵活、具有弹性。此后不久,央行在8月10日推出促进银行间外汇市场发展的重大举措,其中包括扩大即期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允许开办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并允许符合资格的市场会员开展人民币掉期交易等。这意味着,在新的汇率制度下,政府正加快发展完善远期外汇市场的步伐,从而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充分、有效的避险工具,避免汇率变动对实…  相似文献   

9.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银行间外汇市场(暂行)》及《关于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即期询价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并从2006年第一个交易日起,在银行间市场推出即期询价交易方式。央行在外汇市场上频频出手,其主要目的在于:  相似文献   

10.
四月,春暖花开。但资本市场上刮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债市扫黑行动,让许多金融从业人员噤若寒蝉,整个债券市场风声鹤唳。万家基金率先起火,其固定收益部总监邹昱被带走调查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债券市场的灰色交易黑幕由此拉开。数日之内,数名债市重量级人物纷纷落网,这些债市"硕鼠"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