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下,行刑社会化和刑罚轻缓化趋势日益发展。在我国宽严相济政策下,催生了一种新的纠纷解决方式,即以刑事被害人为中心的,由加害人、受害人和国家参与的三维刑事诉讼结构模式"刑事和解"。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刑事和解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对于被害人权益的保护无疑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我国刑事和解制度对被害人的补偿救济却规定的十分笼统,只是确立了刑事和解的制度而并没有对诸如补偿期限、范围、后果等作出具体的立法,实践中缺乏操作。从三维诉讼中被害人获得补偿救济的正当性入手,在刑事和解制度下对被害人补偿救济制度研究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刑事被害人应享有获得犯嫌人损失补偿,以维持其正常生活的基本权利,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被害人的补偿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实现。为了切实保护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我们应该尽快建立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从而维持社会的安定有序,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文章在分析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基本概念、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建构我国本土的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建立国家补偿制度 那么应如何构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呢?笔者认为需考虑以下问题: (一)补偿立法. 从国外立法情况看,有些国家制定单行的补偿法,有些国家在刑事诉讼法典中作一些原则规定,并制定单行法、条例加以详细规定.笔者认为,我国关于刑事被害人补偿的立法可通过单行法规、条例、司法解释等形式,具体规定补偿对象、范围、条件、方式、数额、行使补偿决定权的机关及相应程序等问题.另外在刑事诉讼法中应补充原则性规定:国家应对被害人在未获得赔偿和其他救济的情况下予以国家救助.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虽然现实中已经有了对犯罪被害人给予国家补偿的个别做法,但被害人补偿并未制度化和法律化.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符合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发展趋势,对推进我国的人权保障和司法制度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被害人的补偿,无疑对被害人的正常生活、对社会秩序的稳定、防止被害人因为被害而走上犯罪道路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刑事被害人“被遗忘“、“被边缘化”带来了一系列法律和社会问题。影响被害人权利救济的因素既有制度的缺陷。又有客观的障碍。着眼现实,应着力从制度构造方面加强被害人权利的救济,包括:扩大对刑事被害人民事赔偿范围;在刑事司法中应协调公权与私权的行使;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建立被害人社会援助机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但各国的发展水平不一致,人们的认识程度也各不相同。犯罪被害人与国家之间是否真正存在着一种补偿关系?如果存在,这种补偿关系的基础是什么?文章试图从法哲学的角度考证设置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正当性与合法性。  相似文献   

7.
刑事被害人遭受了犯罪的侵犯,但是在很多的案件中被害人无法从犯罪分子那里获得足够的补偿,因此应当从补偿范围、标准、资金来源与管理、补偿程序等方面建立刑事被害人的补偿制度,以帮助被害人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8.
人权保障乃现代刑事诉讼之灵魂。我国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虽加大了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的力度,但依然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应赋予刑事被害人较完善的知情权、上诉权等权利,建立司法审查、国家补偿等制度,进一步保障刑事被害人权利。  相似文献   

9.
现实生活中,很多被害人无法从犯罪人处得到实际或足额的赔偿.导致被害人家属和一般社会公众对司法信任度的降低,甚至因此引发新的违法犯罪。本文从我国被害人的赔偿现状出发.论证了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现实意义,并对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基本原则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刑事被害人救助的法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在增加犯罪预防成本和救助被害人之间选择一个合适的投入比例,可以使社会效用趋向最大化。同时,这种分析可为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进一步说明了刑事被害人救助资金应来源于国家财政,是财政支出的有效率选择;对刑事被害人的救助应按其物质损失的一定比例进行补偿。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具有合理性、经济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呼声的日益高涨,被害人的诉讼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加强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并对被害人与被告人的权利进行平衡,已经是各国刑事诉讼法的发展趋势。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赋予其广泛的诉讼权利,但在被害人权益保护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我国应充分赋予刑事被害人诉讼参与权和意见陈述权,建立完备的国家援助及国家补偿制度,从而恢复因犯罪而遭受破坏的法秩序,缓和社会的报应情感,促进民众对刑事司法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没有一个体现宪法精神与原则的刑事诉讼法,所谓公民的宪法性权利不过是一纸空文。2012年的刑诉法修改成为我国继2004年人权入究后,人权保障进程的又一次飞跃!本文意图从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出发,为进一步保障被害人的权利救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在促进我国人权进程的基础上,更快更好的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中国而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事被害救济制度中存在缺乏对被害人的全面保护和只对遭受经济损失的被害人进行赔偿而没有将赔偿对象扩大到受其供养的近亲属的问题,应建构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被害补偿制度,寻求刑事被害补偿较为可行的方案和途径,切实保护刑事被害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被害人的地位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不断更迭,被害人学的发展演变反映国际刑事政策对被害人保护研究的关注和重视,犯罪被害人的保护机制包括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犯罪被害人援助制度,刑事司法程序上被害人权益的保护以及犯罪人与被害人和解制度,加强对犯罪被害人保护机制的研究,可为我国未来的刑事政策和立法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5.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是在我国尚不具备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条件下,由国家对因犯罪而遭受重大损失的被害人及相关利益主体所进行的一种过渡性经济援助措施。其救助对象为因犯罪遭受重大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被害人及相关利益主体,救助资金应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的多渠道社会资源,救助的管辖权归属于案件发生地的国家机构。  相似文献   

16.
当前,由于我国传统的刑事司法制度已不能满足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需要,探寻新的刑事案件解决机制逐渐成为我国法律研究人员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刑事和解制度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真诚悔罪为前提,这有利于修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关系,最大程度地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化解林区社会关系的矛盾,对于和谐新林区建设必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刑事和解制度是一项影响深远的准司法活动,通过犯罪嫌疑人对被害人的赔偿来弥补犯罪所造成的损害。从而恢复双方的关系。这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诉讼资源,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文章立足刑事和解司法实践中的弊端,通过对我国现行法治环境的探究,阐述了建设和谐社会现实条件下构建中国特色刑事和解制度的构想及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8.
我国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旨在提高司法效率,使被害人能够借助国家的力量及时弥补其在刑事犯罪中所遭受的损失。但由于制度设计上的缺憾,致使作为民事原告的被害人及其亲属在刑事诉讼中民事赔偿难以实现。此类案件的执行越来越成为法院案件执行难的一个重要方面。被害人及其亲属因此缠讼、上访,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从我国司法实践出发,适时完善这一制度,建构符合我国国情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刑事损害赔偿制度,以实现刑事审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赵星  周罡  张洁 《企业家天地》2011,(1):184-185
一、关于被害人国家补偿理论依据的主要观点 近年来,我国有许多研究探索国家对被害人实施补偿的问题,认为要令人信服地建立国家补偿制度,当前最根本的问题是为国家补偿制度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西方国家纷纷对刑法中大量存在的无被害人犯罪进行除罪化,无被害人犯罪非犯罪化已经成为各国刑法发展的基本趋势.面对这一非犯罪化的浪潮,我国应认清世界的形势和本国的国情,理性引导我国无被害人犯罪的立法走向.现阶段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下,对无被害人犯罪应采用相对宽缓的刑事立法政策,以使我国刑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进而保持刑法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