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善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是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和目标。针对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国内很多学者从不同领域、学科视角开展了大量理论与实证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主要从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的理论研究、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等方面对近年来我国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展望,以期为科学推进我国土地整理乃至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整理是一种常见的人类改造地理环境的活动,其目的在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探讨土地整理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必要的.从土地整理案例出发,结合目前研究现状,分析土地整理活动中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各个因素,以及它们的作用性质和强度,建立起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量化.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案例进行评价,建立起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模型.  相似文献   

3.
土地开发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农业人口比重相对较高的国家,耕地资源短缺始终是一个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限制性因素,根据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统计的结果,截止到2000年10月31日,我国耕地面积为19.24亿亩,人均耕地面积1.5亩,垦殖率13.7%。21世纪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经济的发展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自然灾害,以及环境污染,全球性气候恶化,都将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严重下降。为了确保2010年我国人口达到16亿后的粮食问题,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通过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进行调整,改造和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达到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利用率,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目的。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我们必须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持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土地利用原则及“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总方针。对土地整理项目提供合理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对建成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但由于土地整理工作刚刚启动,毕竟是新事业,虽然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保障,仍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搞好土地整理项目,增加耕地资源。本文作者根据土地开发整顿项目的实践经验,论述了当前土地整开发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对策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麒 《山西农经》2020,(7):80-8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占地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城市用地与农耕用地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矛盾。因此要协调耕地和城市用地,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并将其作为建设的指南,为后续土地整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国内外城市土地整理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城市土地整理的内涵,界定了城市土地整理的研究范围。并运用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促使我国城市土地整理的影响因素,得出了城市土地整理是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政策的必然选择的结论,进而提出了优化我国城市土地整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的土地权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国内外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研究的现状,得出我国现阶段将权属调整和规划设计相结合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基于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方面的实践,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四大工程,分别分析了各个工程中涉及的权属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理的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总结土地整理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一步确立土地整理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生态化土地整理项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法.研究内容:综述土地整理和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概念、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研究最新动态,主要从农地整理这个层面分析了土地整理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了相关对策.研究结论:土地整理过程是对现有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必然影响到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整理不当将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地的生产能力,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土地整理对农村经济的影响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是我国新时期土地管理的新课题,它在增加耕地面积、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土地整理内涵和内容十分丰富,土地整理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不同类型土地的用地需求日益膨胀,以农地与市地土地整理,未利用土地开发和废弃地复垦为内容的土地整理工作应运而生,这对于缓解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满足不同类型的用地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受历史和客观现实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新疆的土地整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方面尚不成熟。因此,借鉴国外土地整理经验,对指导新疆土地整理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安全影响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了土地整理前后区域生物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及社会与经济要素的变化,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过程中尽量减少生态安全的负面影响和提高区域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认为,在土地整理过程中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有益于增加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理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由于一些地方在进行土地整理时,只片面强调增加耕地面积,却忽视了土地整理的环境效应,影响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因此,在土地整理之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土地整理中环境影响评价的探讨,提出了土地整理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建立了土地整理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引导土地整理向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浅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土地整理实践及相关法律规定中都要求对土地整理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但目前我国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还处于探索阶段,理论与方法体系尚不完善.通过分析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涵与特点,提出指标法与图层叠置法相结合的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与内容,以期为完善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建议开展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研究、形成具体操作规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从土地整理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手,回顾并分析了土地整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历史发展过程及评价原理,运用列昂波特相互作用矩阵法对土地整理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识别,据此建立了土地整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框架和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土地整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流程以及评价方法,初步形成了土地整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程.  相似文献   

14.
土地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目的:推动中国土地生态化整治技术与景观设计的应用与发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生态化整治技术与景观设计的内涵、发展方向与关键技术有待全面完善提高。研究结论:国外土地整治技术主要针对土地整治中的水土流失、景观功能衰退、土地退化等3类问题,强调土地整理区从物种、地块到整理区的多尺度生态化整治与景观空间优化配置的统筹设计。中国现阶段土地整治技术的核心应是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技术,其在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区的集成应用是主要发展方向。具体包括4方面的关键技术:不同类型土地整理区地表值被及土壤动物与微生物区系恢复与重构技术;不同类型土地整理区生态化整治技术;不同类型土地整理区的景观设计技术;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耦合的关键技术集成体系。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建立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方法,以江汉平原土地整理项目为例,研究土地整理的生态影响.研究方法:景观生态评价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包括景观分类、数据处理和景观指数选择三方面内容;(2)整体景观尺度上.土地整理后景观变得更规则、结构更简单,但景观多样性下降;(3)景观类型尺度上,土地整理改变了耕地、坑塘、农村居民点、道路及沟渠等景观类型的特性,一方面可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降低了坑塘等景观的生态作用.研究结论: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方法是一种定量反映土地整理生态效应的方法.可为土地整理生态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规定土地利用有关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目前我国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处于探索阶段,理论、方法研究不完善。通过分析得出,在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应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理论具有一定的意义,能够定量反映土地整理规划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土地整理规划的环境可行性,并且通过结合小尖镇土地整理规划的实例分析,以期为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定量化技术方法。小尖镇土地整理规划实施后,由于坑塘水面的减少,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减少了7.3%,在其规划设计中要对一定数量、面积的坑塘水面进行保护,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治呼唤景观生态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整治景观生态建设基础,提出不同尺度的土地整治景观生态建设途径与方法,以引导土地整治的景观生态建设。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整治景观生态建设在大尺度上从规划层面构建生态板块和生态网络体系,确定土地整治的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布局;在中尺度上通过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加强景观多样性保护,构建土地整治项目的空间格局;在小尺度上注重提高土地综合生产力的同时,重视斑块、廊道的景观生态化设计,提升景观生态功能性;同时积极拓展公众参与的途径、方式,注意汲取当地乡土知识、技巧和经验。研究结论:明确不同尺度的土地整治景观生态建设内容,尊重乡土景观与提高公众参与性,促进土地整治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较大样本数据为基础,采用汇总、归纳、分析的方法,分析研究土地整理对区域耕地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地整理对区域耕地质量提升显著,但不同项目区耕地质量提升幅度差别较大;中低等别耕地整理后质量提升幅度较大,高等别耕地整理后质量提升幅度较小;土地整理已成为区域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驱动力。建议将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耕地质量的提升幅度作为项目立项、审批、验收的硬性指标,进一步强化土地整理项目质量管理;优先选择中低等别耕地或中低等别耕地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整理,保障和加大资金的投入,确保土地整理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并以黄梅县为实例,计算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进行定量评价。最后,通过与综合指标法进行对比分析,论证生态足迹法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可行性,并分析此方法的作用与不足。  相似文献   

20.
土地整理的景观格局与生态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研究目的:从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与生态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对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中国土地整理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整理在有效促进土地资源保护的同时,也会对不同尺度的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产生影响。研究结论:国内外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与生态效应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经验和成果参考,但未来还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加强土地整理的景观类型的科学划分;(2)构建与土地整理生态过程相关联的指数集;(3)注重土地整理的多尺度景观格局与生态耦合研究;(4)强化土地整理的景观生态规划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