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孙冬英  樊春梅 《改革与战略》2008,24(12):133-135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大量研究表明,实施控湖工程是减免长江中下游鄱阳湖地区水旱灾的治本之策。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后,笔者认为,控湖后环鄱阳湖生态旅游格局应是一个以庐山为龙头,以星子县为中心,以沿湖各县(区)为多个次级核心区而组成的链状旅游格局,永修县应重点打造科普生态旅游品牌,湖口县打造山水文化生态旅游品牌,星子县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并要坚持大旅游理念、编制生态旅游规划、调整生态旅游产业结构、完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和创新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俊雄 《老区建设》2010,(11):16-1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是关系江西发展全局、惠及子孙后代的宏大工程。作为规划中“两核一控”项目及“五河一湖”源头环境治理保护工程的重点县万安,关键就是要做好策应和对接工作,找准、选准、把准“三个点”.努力实现全县经济发展健康、人民生活小康、社会和谐安康。  相似文献   

3.
吴琼 《老区建设》2013,(17):29-30
县因湖而立,湖因县得名。浩瀚的鄱阳湖见证着鄱阳县的发展巨变,也见证着江西省副省长朱虹定点扶贫的每一份付出。在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热潮中,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国家战略的指引,鄱阳县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和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平台,迈开了生态旅游的发展步伐。2012年初,鄱阳县再次迎来旅游发展的好机遇:朱虹副省长挂点指导鄱阳县扶贫开发,战略性地提出了实施鄱阳县"旅游扶贫"计划。早在2011年,朱虹副省长便率江西省旅游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资源、交通、客源市场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旅游发展优势和潜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在形象设计、产品结构、广告宣传等方面加强旅游营销,更好地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南昌市承办2011年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作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国内最后一次大型综合运动会,是一次重要的练兵,增进了参赛城市之间友谊交流。江西省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体,铁路为骨干,包括航空在内,外通相邻省,内联省内各地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南昌是江西省的旅游交通核心枢纽。江西省旅游资源是以名山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为主,名湖鄱阳湖、名城景德镇和南昌为依托的自然生态与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6.
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如何发挥区域内旅游业的竞争优势,促进整个经济区健康发展,成为很多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借助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从旅游资源要素、旅游需求潜力、旅游产业竞争、旅游支持产业、机会、政府政策这六个方面,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的竞争优势,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晓明 《改革与战略》2011,27(12):145-147
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在高位推进,以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休闲旅游符合其产业遴选的方向和要求,因此,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休闲旅游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思路及对策:推进旅游“二次创业”;提升旅游的文化附加值,培育旅游旗舰集团;构建无障碍旅游区;落实旅游“二次创业”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环鄱阳湖地区三大地质旅游资源的现状与不足,提出要将江西省建设成为旅游强省,必须对全省旅游产业进行整合,打造出一个龙头。建议通过打造环鄱阳湖地质旅游资源圈,整合环鄱阳湖地区三大地质旅游资源群,实行公司集团化管理,政企分离,定位明确,提供差别化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9.
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合作是新型旅游业态的发展方向,是生态旅游的发展路径之一,是推动旅游产业升级的驱动力。本文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创意旅游产业的现状和问题,认为创意产业推动旅游产业升级应该构建全新的价值链体系,并提出"筑巢引凤"、"步步高升"、"锦上添花"、"虚实结合"四种产业升级模式。  相似文献   

10.
熊亚丹 《特区经济》2011,(9):146-14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一体化演进推动旅游产业在区域内不断集聚。环鄱区内旅游业地缘关系紧密,通过分析旅游产业密集带旅游资源、旅游市场与旅游企业发展水平现状,针对旅游产业密集带构建中存在的缺乏整体旅游规划、旅游内部发展不平衡与利益补偿机制不完善问题,提出应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区参与的旅游合作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水兰 《特区经济》2011,(1):206-207
鄱阳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是世界的"生命湖泊"。本文论述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性,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潜力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具有的碳汇功能决定了林业具有特殊地位。在分析"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问题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的基础之上,文章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林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运用森林碳汇计量方法——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计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过去和现在的碳储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潜力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有森林碳储量为409.676×106吨,2020年碳储量为1218.525×106吨,碳汇潜力为808.849×106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3.
李晓丹  吴杨伟 《改革与战略》2009,25(11):122-125
增长极理论的提出由来已久,将增长极理论应用于区域旅游发展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界定环鄱阳湖旅游圈旅游业增长极的内涵,对构建环鄱阳湖旅游圈旅游业增长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实证分析,结合该区域具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区位优势、市场竞争力优势、政策经济环境优势和后发优势,提出应通过政府的经济计划和重点投资的方式来建立环鄱阳湖旅游圈增长极,应实施以政府为主导的、以旅游企业为主体的、以行业协会引导的复合协作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许礼生 《特区经济》2010,(5):237-238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九江地处鄱阳湖经济生态区内,在鄱阳湖经济生态区的背景下,九江出口加工区发展如何探索一条符合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是值得我们探讨的命题。  相似文献   

15.
胡娟  陈实 《改革与战略》2011,27(6):114-116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区域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上升,迫使传统加工贸易产业向具有生产要素优势的中西部地区转移。文章分析了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更好地发展加工贸易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辐射力模型及其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辐射力研究对于城镇的发展意义重犬。文章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发展现状,构建了都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城镇2007年城镇辐射力模型,指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中存在缺乏辐射力强的超大型城市、区域北片和东片辐射能力较弱与其区位明显不符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发展战略,即树立生态城镇化发展的理念,营造一个适宜的产业体系,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城镇体系,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原则重点打造生态城镇,制定生态导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7.
卢杰 《改革与战略》2011,27(10):115-117
鄱阳湖区现有的工业园存在着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与污染等问题。更重要的是,现有的鄱阳湖地区工业园经济效益也由于环境、资源的约束,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生态工业园区环境的改善,将会改善人的生存环境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从而吸引越来越多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加入,为新企业和本地企业提供良好的创业场所。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耀彬  刘玲 《特区经济》2011,(1):197-198
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全面分析,借助SWOT分析确定了该区内部和外部环境,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展提供政策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