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晨 《中国电子商务》2006,(12):112-113
空气中漂着一股浮躁的空气——人人都有一个明星想,人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明星。这些人的梦想,反过来支撑着李骥的商业梦想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经验世界里,而台湾人李骥则有意打破这一切。从来没有在一个地方驻足太久,他总是不断迁移。1996年,李骥迫不及待地结束了自己的歌手生涯。当他意识到自己只是“快速消费品”——跟牙膏一样,旧的还没推销完,厂家就开始宣传新的了——的时候,他就等着“优客李林”乐队五年合约结束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2.
认为自己不适合做官,不适合做领导的袁岳,将自己的理想调整为帮助别人做领导,帮助别人做大老板。他希望20年以后,在中国乃至亚太范围内,有一套由零点集团所表述的带有中国印迹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今天,他所掌舵的零点集团正在给中国民众发放这样的问卷:“假如你现在拥有直接投票权,你还会投票选举现任的市长当市长吗?”  相似文献   

3.
罗婷 《经贸世界》2005,(10):11-13
如果有人问,“最近安利郑太在搞什么?”得到的回答一定是,“忙着调整公司战略,忙着安抚经销商团队。”其实,不只是郑太,相信现在安利(中国)各大区,各分公司经理都在做得同样的工作,当大多数人还在争论“条例”的相关内容合不合理,应不应该的时候,安利已经跨了出去,做自己要做的和应该做的。  相似文献   

4.
<正>我有件事挺闹心:本打算利用直邮广告招揽客户,可寄出几千份,1个月过去了,咨询电话不到50个!为了这份直邮广告,我可没少费心思,从选择礼品图片到排版印刷,我都是找专业人士做的。印出来的这份宣传资料,无论是质量还是企业产品介绍,都没得说。资料一到手,我就到邮局买了信封,把资料邮了出去,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难道自己的资料不够吸引人,做得不好?在做礼品的圈子里,我有一个哥们,前几年,这家伙就是用直邮广告赚钱的。我把资料拿给哥们看,他看了直拍大腿:“这资料太好了,我看了都想买你的东西!”这下,我糊涂了:连行家都说好,可市场咋就没反应?收藏此文资费0.3元移动9588211050发送代码:0313联通92190350  相似文献   

5.
大学毕业后,我进了成都一家国有工厂。后来跟人合伙承包了一家糖果厂,承包期满一审计,厂子赚钱了,但有关部门却未能兑现奖励,于是我选择出来打工。第一站是东莞,我在一家台资厂做管理,后来又辗转东莞、深圳多家工厂,都做的是主管、经理。1997年,我感到时机成熟了,于是就下海自己创业。我现在有6家厂,规模不算大,事业也只能算刚刚起步,但许多朋友都说:“老秦,你跑得够快的!”我想,我还能跑得更快,因为不久我又有新工厂要开张了,工人超过1000人。我为什么有这样的自信?因为我诚信经营,也因为我搞的是“人性化管理”。一个心怀怨气的员工,会成…  相似文献   

6.
夏跃 《广告大观》2003,(6):34-36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许多企业也存在着这样一种心态产品就像孩子,总是自己的好;而广告就像老婆,总是别人的好。  相似文献   

7.
每个人的生活周围都会有很多这样的人:觉得自己的薪水不理想、位置不够高、恨自己没钱、设权。对于这样的朋友,我有个最好的建议是——“常常把自己假想成老板”,做老板想做的事,做老板应该做的事。  相似文献   

8.
我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销售.这段时间我发现自己成了办公室里最闲的人。由于我负责的项目已经结束,新的项目还在筹备当中,所以我每天不是上网聊天就是帮其他同事打杂,看着周围同事忙忙碌碌的身影我真是既羡慕又担心。公司采取末位淘汰制.我怕自己在月底总结大会上没有业绩而被炒鱿鱼,每天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也想找上司谈谈把我分配到项目多、业务忙的组里,可是又不知如何开口,我觉得现在的处境非常被动.真不知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黄色的“M”灯箱会让人立即想到世界第一快餐麦当劳;一提到法拉利,人们脑海中马上浮现出火一般的红色;一说起IBM,会让人想起那象征智慧的蓝色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要委派· 企业家的成功往往建立在他人的努力之上。身为一名企业家,首先要做的,就是聘用一流人才,并使他们充分地发挥各自的才能。 可事实上,仍有不少企业家天天强调委派的重要性,同时,却又找出种种“理由”不去实行,说什么“委派委派,到头来还得我亲自来”,“面面俱到地布置任务比自己动手去做更浪费时间”……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绝不  相似文献   

11.
<正>杨俊玲,圣旨骨酥鱼2005年的第一批学员,凭一条鱼救活一个饭店。在马达加斯加开中国饺子馆的粤籍华人李明军,2006年引进圣旨骨酥鱼技术,仅凭块鱼创造的财富跻身主流华人圈。北京密云的曹天哲,一个残疾人,从每天自己艰难做鱼,到现在雇着10多个人,出门有车、居家有房,躺着都有人给赚钱,由穷变富,受人敬重,仅仅用了一年时间……这些事例,不了解圣旨骨酥鱼的人可能还有点怀疑是不是真实,但了解圣旨骨酥鱼的人都知道,这些不算  相似文献   

12.
《成功营销》2008,(5):103-103
现在的人。如果只想做一个“知道分子”,那么只需要多看看“百度知道”就可以了。其实也足够平日里与人侃大山了。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是有那么一批人是不满足于此的。他们想做一个“知识分子”。这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与“知识分子”这个名词最相近的符号就是“书”了。然而现在即便是书也有很多是给“知道分子”读的。今天。《成功营销》就向我们的读者推荐几本给“知识分子”的书。  相似文献   

13.
一、先从美容店老板的事业规划说起在于很多美容院营销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令人迷惑的现象:有的人开美容店时间长达一二十年,为什么还只是在做一家店?同样的起点,而有的人第一家店开成功之后,紧接着开第二家、第三家等N家连锁店,最终成了称霸一方的“诸侯”.一般来讲,没有人不想做强做大,没有人不想创造更多的财富,可是为什么却有这样大的差距呢?这其中必然有内在的规律性,本文就如何开第一家连锁分店的问题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这还只是我自己的一个初步想法,很多东西还需要去考虑”。 关于自己做“汽车广场”,董鹏云还没跟下面的人沟通过。 “每一个创意都有代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需要去承担风险,但你必须有想法。”或许是曾为“练家子”的原因,即使人到中年,这位中企欣源总经理的身体内仍然流动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  相似文献   

15.
郑地 《网际商务》2004,(12):32-33
就像经济学家们喜欢把世间悠悠万事都用资源稀缺、边际效应递减那一套东东来分析一样,营销人也总喜欢说世上无人不营销、无处不营销,而且尤其喜欢听那些饱含激情的培训师们讲:“第一件要营销的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就是品牌!”但是可惜得很,在个人品牌营销这个领域,那些真正的大师——不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以及那些经典的案例——不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6.
《广告导报》2004,(9):98-99
说起《炒面大王不要吵篇》广告的出炉,真是“好事多磨!”姑且不谈创意发想历程,仅仅拍摄制作的过程就够我忙折腾的了!  相似文献   

17.
文摘杂志可以做得很好看,也容易流于一般、不温不火。少儿类文摘杂志也有自己的独特性,那么少儿类文摘杂志怎样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的潜力呢?文摘杂志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杂”。所谓“杂”,当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包罗万象。现在的信息传递快速而广泛,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引领小读者开阔眼界,提升修养,不仅要做有知识的人,还要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相似文献   

18.
姜汝祥 《商界》2007,(2):156-157
人生最大的悲剧不是失败,失败并不可怕,跌倒了,站起来就是了。人生最大的悲剧在于:不知道我现在是谁?我应该是谁?不知道自己现在是谁,现在就废了;不知道自己应当是谁,未来也废了。  相似文献   

19.
张鼎健 《广告大观》2005,(10):26-27
我说“不想做将军的兵不是好兵”,可能没有人会反对,但是我说“不做想老板的不是好广告人!”就可能会有很多人反对。为什么?因为很多广告人都在骂着做老板的。做广告就不能做老板,因为做老板就会剥削广告人。好像这些逻辑显得特别得合理?  相似文献   

20.
刘立清还真为自己“扒”回了不少荣誉哩:江南厂“十大杰出青年”、湘潭市“三八红旗手”、湖南省“芙蓉百岗明星”…… 善做“卡片”的技术“能手” “遇到钟表机构测时时间短的情况,就选配影响走时的零件”、“盖螺筒压紧十字支片是否到位,主要凭手感”……她做了许多小卡片,把生产技术上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