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危机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重大修改及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要求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为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启动了系列准则项目的重大修改,并加快了与美国会计准则的趋同进程.目前,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已经发布公允价值计量、合并报表、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等多项准则,并计划在今明两年争取完成金融工具(减值和套期会计)、租赁、收入确认、保险合同等重要准则项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重大修改对我国企业财务报告和经济运行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应当坚定不移地坚持趋同策略,密切跟踪并深入参与国际准则的修改,实现我国准则与国际准则的持续趋同并符合中国实际.  相似文献   

2.
2017年3月31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 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 套期会计》等三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或新准则),这是财政部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防控金融风险、促进经济稳中求进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修订完善、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3.
《西部财会》2010,(12):23-26
对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金融工具和财务列报等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提出进一步趋同的一系列具体建议。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应当在保持独立性的前提下,实现渐进式的持续全面趋同。  相似文献   

4.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是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监管机构反思的产物,目的是有效解决已发生损失模型计提减值“太少、太迟”的问题,我国按照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的要求,于 2017 年颁布了一系列新金融工具准则,包括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本文对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进行了全面介绍,进而分析对证券公司计提减值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当前经济金融化趋势下,实体企业金融化问题进一步凸显,表现为金融工具在财务报告中重要程度的提升.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揭示了金融工具的风险和价值.公司治理通过影响金融工具的信息环境,从而影响了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真实性.因此,为切实解决我国企业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实务问题,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按照要求修订了金融工具的相关会计准则.关注2014年CAS39和IFRS9趋同的时代背景,基于2015—2019年30家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公司治理的指标体系,从整体和分层对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层级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让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更好地利用公允价值做出经济决策,改善综合治理水平和信息透明度,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6.
2017年,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财会[2017]7号)、《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财会[2017]8号)、《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财会[2017]9号)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财会[2017]14号)等4项准则,这是财政部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防控金融风险、促进经济稳中求进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修订完善、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的重要成果。其中,金融资产分类的修订是本次金融工具系列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2010年4月,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印发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的通知>指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持续趋同的时间安排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进度保持同步.新准则从客观上推动了我国企业不断完善会计核算系统,并且通过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提升了信息披露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本文拟结合我单位在实施<企业会计准则>过程中的情况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爆发后,二十国集团(G20)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倡议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希望G20成员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快趋同步伐。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实现初步国际趋同后,亟需明确接下来应如何继续实现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文章通过分析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目标、设计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路径,结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现状,指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持续趋同之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步伐的加快,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IASB作为国际准则的制定主体,在广泛收集世界各国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意见的基础上,对准则持续进行修订,力求使其成为国际认可的财务报告编制标准。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作为影响广泛、内容复杂并颇受争议的准则之一,  相似文献   

10.
财政部正式发布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明确了我国下一步企业会计准则建设的方向,即在现有趋同成果基础之上,全力推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从而为我国未来会计准则工作做好部署。在准则趋同下,中国公司应学会在境外资本市场如何生存与发展,自觉杜绝虚假会计信息,树立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1月12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9),对金融工具的分类与计量作出了重大改革.文章在解读IFRS9的基础上,阐述其与IAS39的主要区别,并在我国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现状的基础上,分析IFRS9对我国金融行业的预期影响以及我国与IFRS9的趋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虹 《会计之友》2012,(19):28-29
2010年4月2日,财政部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表明了我国对采纳国际会计准则采取积极的态度。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一个国家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的描述,阐述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历程,指出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遇到的障碍;针对我国具体国情,就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詹毅美 《财会通讯》2021,(15):90-92,167
为了保持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我国分别于2014年和2017年修订了《长期股权投资》《合并财务报表》及《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新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自2019年1月1日起在我国境内上市企业全面施行.新准则重新规范了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范围及金融资产分类标准,在股权分类上更加注重实质性判断,股权计量方法更加复杂多样.以上变化完善股权会计处理的同时,也给股权的确认和计量带来更大的复杂性,给企业滥用准则提供更大的空间.本文对以上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引起监管部门、财务报表分析师、注册会计师等报表信息使用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有关各方越来越重视金融工具相关的会计计量、报告和披露问题。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积极推动金融工具相关准则的完善工作,并加强了与各国准则制定者的对话,以加快金融工具相关准则的国际趋同进程。  相似文献   

15.
经济贸易全球深度融合,国际会计准则,做为会计的"风向标",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或趋同,我国也将与之持续趋同。本文探讨了其发展趋势,特别是金融工具和合同修改时收入的确认。  相似文献   

16.
2009年IASB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对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和摊余成本的新分类方法,FASB也对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和摊余成本的新分类方法.文章对金融资产新分类方法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新分类方法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指出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现有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度度量方法、特点的基础上,应用模糊聚类法对我国2014年新颁布与新修订的八项准则的国际趋同度进行度量。聚类结果与进一步分析表明:新颁布的三项准则国际趋同程度最为接近且整体水平较高;新修订准则《职工薪酬》与《金融工具列报》为一类,在确认条件与计量标准层次的国际趋同度略低于新颁布的三项准则;《合并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列报》以及《长期股权投资》为一类,在计量标准层次的趋同度明显低于平均水平。通过模糊聚类分析,能够发现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积极修改完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本文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最新发展及其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在慎重考虑我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实现持续国际趋同的过程中积极维护我国国家权益.  相似文献   

19.
近日,财政部印发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路线图》),向国内外广泛征求意见。《路线图》根据当前国际形势的最新变化,提出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时间安排。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倡议  相似文献   

20.
2017年7月5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 收入》(以下简称新收入准则),这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修订完善、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的重要成果.为了便于理解掌握新收入准则,确保准则的有效贯彻实施,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